最近關于“康熙是洪承疇兒子”的八卦可謂是火遍全網,還不了解的建議讀一下周老師這篇《》。有朋友問我這個學歷史的怎么看?我怎么看,當然是開包瓜子嗑著看。不過我確實沒想到,這么個野史梗竟然逼得,語氣之嚴肅,仿佛真的是在捍衛什么重大歷史真相。
歷史八卦千千萬,唯獨清史辟謠特別快。江湖傳聞劉備不是中山靖王之后,蜀漢粉絲一笑置之;朱元璋的“鉤子文學”傳得飛起,大家也只當段子聽。可一到洪承疇和康熙的緋聞,專家就立馬拍案而起,讓人不禁啞然失笑:同樣是換種文 學,怎么到清朝這里就急眼了?
![]()
先說劉備,民間早就傳聞他根本不是中山靖王之后,純屬冒充皇親,不過這可沒見三國迷急眼,反而成了茶余飯后的談資——畢竟《三國演義》本來就有七分虛,劉備是先祖名字都是羅貫中虛構的。而朱元璋的“鉤子文學”更是經典,從畫像到身世都被網友玩壞了,也沒見明史專家開新聞發布會澄清。
可一到清朝就畫風突變。洪承疇和康熙的八卦剛冒頭,專家就火速回應“純屬無稽之談”,采樣嚴謹性、家譜真實性說得一板一眼。同樣是有待商榷的野史,怎么清史就享受了VIP級別的辟謠待遇呢?
網友的眼睛是雪亮的,某些群體當初天天蛐蛐李世民是胡人時候,也沒按照歷史學的正常套路來。那時候吹起胡人簡直是嘚瑟至極,怎么現在我們依葫蘆畫瓢,某些人就破防了呢?
當然清史研究確有困難。比如正史不好聊的民族問題,野史反倒能插科打諢。揚州十日、嘉定三屠這些悲慘事件在正統史觀里永遠是個疙瘩。可一旦接受“換種論”,一切突然通暢——都是階級內部矛盾嘛!
《清史》修了這么多年還沒定稿,史觀糾結得像一團亂麻。階級史觀、民族史觀、團結史觀,選哪個都打臉。野史反倒輕松解套:看,這就是階級問題!
![]()
至于那個專家說基因檢測不可靠,要靠正規學術機構采樣。但此前光緒帝官方說法是病逝的,百年之后一驗卻真的是砒霜毒死的,打臉啪啪響。
而且已故的金庸老爺子也躺槍了,《書劍恩仇錄》里乾隆是漢人的設定,被網友解讀為“包衣后代在暗示什么”。查氏家族在清朝為官者眾,金庸小時候聽家族八卦寫進小說,這個推理鏈條竟然莫名自洽!
說白了,網友并不一定真的相信洪承疇是康熙親爹,而是享受這種解構所謂權威的快感。當正統史學對某些敏感問題避而不談時,野史就成了民間智慧的宣泄口。專家越是義正辭嚴,網友越是來勁:你看你這么著急否認,是不是心虛啊?
其實破解方法也簡單,光緒帝遺骸可以驗DNA,其他清朝皇室遺骸為何不能?愛新覺羅后裔做個基因檢測,真相大白天下,豈不干凈利落?
歷史有時候比小說更有趣。當專家對野史如臨大敵時,反而暴露了正統史學的軟肋。其他朝代的傳聞大家一笑而過,唯獨清史能讓學界跳腳,這本身就很能說明問題。總之我這學歷史出身的,比大家更希望看熱鬧。
(全文完)
關注小號防失聯
為了保持正常接收推文
還望大家能夠將“少爺寫春秋”設為星標
并多多點亮右下角“在看”
拜托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