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青銅門外,雪落無聲;又一個十年之約,如期而至。8月17日,小說《盜墓筆記》的書迷稻米們,從五湖四海不遠萬里奔赴而來,重逢于長白山巔,在人聲鼎沸的稻米節音樂會中共同迎接屬于他們的“新年”。
對于稻米們來說,長白山不僅是張起靈守護青銅門的地方,也是吳邪與張起靈“十年之約”的地點。
而小說中所寫的“三圣雪山”,因“天上宮闕”般的自然奇觀,在東北神話體系中,也一直被視為神山,清代帝王更在此舉行祭祀儀式。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對于長白山的依戀與崇拜也已化為當地的民俗文化,滲入老百姓日常的生活中。
![]()
《盜墓筆記》所寫的“三圣雪山”是長白山的一部分,這里終年積雪,環境險惡,要想翻越,還需避開邊境駐軍的封鎖。但也正是這種神秘和危險的氛圍,使其成為探險者們的目標。
書中,吳邪一行人根據三枚蛇眉銅魚的線索,開啟了云頂天宮副本。這是一座漂浮在天上的宮殿,內部充滿了復雜的機關和陷阱,通過青銅門與外界相連。而這賦予了長白山神秘之感。
![]()
▌小說《盜墓筆記》的書迷們從五湖四海趕來長白山,慶祝屬于他們的“紀念日” | ?視覺中國
有趣的是,將長白山作為神山象征的文學與影視作品不勝枚舉。
電視劇《無心法師》里,無心和蘇桃來到長白山腳下,發現了一個由各地盲流組成的奇妙小村莊。這里仿佛是一個被世界遺忘的角落,不屬于任何公社,地圖上也找不到它的蹤跡。無心和蘇桃在這里扎營,安了一個臨時的小家。長白山在劇中不僅是一個地理背景,更象征著一種與世隔絕的自由和寧靜。
長篇抒情詩《長白山之歌》將長白山描繪成一條“臥龍”,寄寓著中華民族的堅韌與力量。《人世間》《冰雪尖刀連》《父輩的榮耀》等電視劇在長白山仙人谷風景區取景,為的是其承載的濃厚民俗文化。
![]()
▌長白山作為神山象征,常被用于影視文學作品中 | ?視覺中國
長白山不僅風光秀美,更是一個充滿神秘與情感的文化符號。而這些作品將長白山視作“神山”的定位并非空穴來風,在我國歷史文化中,長白山被滿族及其先民奉為神山,并具有自己獨特的一套神話體系作為其崇拜之根基和土壤。
自《山海經·大荒北經》中就有記載,在史書上又有“單單大嶺”“蓋馬大山”“從太山”“太白山”等稱。至遼金時,長白山之名始得確立。長白山也以“白山”(指長白山)與黑龍江的“黑水”(指黑龍江)并稱,是中國東北的代名詞。
![]()
▌白山黑水是東北地區的代名詞,其中“白山”指的就是長白山 | ?視覺中國
長白山是滿族的發祥之地,是滿族及其先民世代生活的地方,古時被稱為“不咸山”,意為“神仙之山”。滿族及其先民對長白山的崇拜古已有之,且未曾斷絕。據《北史》記載:勿吉“國南有從太山者,華言太皇,俗甚敬畏之,人不得山上溲污,行經山者,以物盛去。上有熊羆豹狼,皆不害人,人亦不敢殺。”由此可見,隋代之前,滿族先民就已對長白山懷有敬畏之心。
在建立金朝后,滿族先民對長白山的崇拜更甚,金代女真人一度將對長白山的祭祀儀式上升為國家制度,每年春秋兩季舉行,祭祀時不但有各種祭品,祭祀官員還要齋戒三日,以示隆重。
![]()
▌春節掛簽的習俗,源于滿族 | ?視覺中國
至努爾哈赤領導的建州女真崛起,其對長白山的崇拜較前代有過之而無不及。天女沐浴長白山的布勒瑚里湖,吞紅果生下其祖先“布庫里雍順”的傳說,奠定了長白山在滿族人心中的神圣地位,并逐漸形成了“封冊神山”“秩祀如五岳”“歲時望祭”的民族傳統。
康熙時期開始將祭祀長白山納入其國家制度,除了命令官員春秋兩季定期祭祀之外,清代多位帝王曾親赴吉林祭祀長白山。雖然并未登頂長白山天池,但卻到達了距離長白山不遠的周邊地區,遙望長白山以祭奠。
![]()
頂蓋白雪,是人們對長白山的一貫印象。
它是鴨綠江、圖們江、松花江(松花江有兩個源頭,南源為正源,即長白山)三江之源,年均溫零下7.3℃,雪期較長,從10月到次年6月都有積雪,封凍期長達7個月。
![]()
▌頂蓋白雪,是人們對長白山的一貫印象 | ?視覺中國
若趁著雪期俯瞰山體,獨特的“粉雪”掠過飛揚的衣衫,白金色的陽光攏住山頂。長白山始終沉默,似乎只有風與雪在山間纏繞的聲音。
事實上,它是一座年輕的復合式休眠火山,地下巖漿散發的熱量隨著溫泉上涌,即便是在寒冬,也依然有多條終年不凍的河流汩汩流淌。毀滅也意味著新生,寒冷的冰川與滾燙的巖漿澆筑成長白山如今的形態,雪層與巖石的包裹下,潛藏著這樣一股強大的力量。
![]()
▌即便寒冬,也依然有終年不凍的河流在山間汩汩流淌 | ?視覺中國
若是在夏秋季節登臨長白山,幸運地趕上大晴天,便能一覽群山之巔的“天空之鏡”——長白山天池。天池由火山口積水形成。平均水深204米,最深處373米,是中國最深的高山湖泊。20億噸水,被山體捧在2189米的高空,如深邃的藍寶石般躺在長白山輕攏的手掌中。
“天池之水天上來,畫里瑤池落人間”,沒有進水口為天池又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實際上,水源補給主要來自兩種方式:一是通過豐富的大氣降水,二是地下水補給。平靜的水面如鏡,鋪陳著純凈的藍,天池有界,卻也仿佛容納了天空的無窮,一眼望不到底。
![]()
▌天池的水面平靜如鏡,如深邃的藍寶石般躺在長白山輕攏的手掌中 | ?視覺中國
而作為出水口的長白瀑布也是一處難得一見的景觀。它位于天池北坡,乘槎河盡頭。乘槎河流至1250米之后,飛流直瀉,形成高達68米的長白瀑布。水流似從天而降,如一架斜立的天梯,又如俯沖的蛟龍,垂直撲向突起的石灘,瞬間濺起幾丈高的飛浪,正是“銀河落下千堆雪,瀑布飛流萬縷煙”。
向北約900米,可見另一處奇景——聚龍溫泉群。83℃的泉眼在雪地蒸騰熱霧,空氣彌漫著硫磺氣息與煮蛋清香。溫泉群被原始森林環抱,白雪覆蓋的山頂與熱氣騰騰的溫泉形成鮮明對比,詮釋著冰火共生的自然奇跡。聚龍火山溫泉含有的多種物質使周圍呈現熱烈的色彩,也向人們暗示著長白大地蘊藏的能量。
![]()
▌天池出水口,山泉流動形成波浪 | ?視覺中國
這座水與冰雪的宮殿庇護了諸多生靈,各種奇花異草、奇珍異獸都在長白山勃勃生長。
一般情況下,高山上氣候寒冷、生長環境惡劣,森林分布的上限往往都是針葉林,但在長白山,針葉林之上海拔1700~2000米的部分,還有亞高山岳樺林帶。為了適應大風和暴雪,岳樺盡量貼地生長,且枝干十分扭曲,如群魔亂舞,卻也使它們頑強的生命具象化。它們獨自成林,成為長白山生命的標志性景觀。
![]()
▌俯瞰長白山林場 | ?視覺中國
而在海拔2000米以上,長白山最寒冷的火山錐體中,還形成了中國罕見的類似北極苔原的景觀。
每年短暫的夏季,這些看似弱不禁風的植物以最頑強的生命力鋪陳出大片花朵,形成與天池交相輝映的云頂花海。秋季花海落幕,由于生長季過短,這些已經長出小花苞的牛皮杜鵑需要暫時蟄伏,待明年夏天。也就是說為了這短暫的花期,它們需要付出兩年的準備。
![]()
▌紫貂在樹穴中嬉戲玩耍 | ?視覺中國
正是這樣豐富的植被和豐茂的水草為種類各異的珍稀動物提供了棲息之地。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知約1600種野生動物在長白山生活,包括東北虎、金錢豹、中華秋沙鴨、東方白鸛、赤狐、紫貂、縱腹紋小鸮等國家級保護動物。因此,許多人把長白山稱為中國奇珍異獸最豐富的山岳之一。
![]()
▌長白山腳下棲息的中華秋沙鴨,素有“鳥中大熊貓”之稱 | ?視覺中國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東北虎的回歸。《說文解字》有言:“虎,山獸之君也。”三千多年前,人類把老虎刻在巖石上,認為它們具有往來天地、溝通萬物的能力,并把它們稱為山神。然而,高強度捕獵和人類經濟活動使得東北虎棲息地壓縮,數量急劇下降。1998年,我國境內已無可繁殖的東北虎種群,東北虎瀕臨滅絕。
![]()
▌雌虎“十月”踏雪來到長白山,東北虎種群得以繁衍,重現“諸山皆有虎”的風貌 | ?視覺中國
等待是漫長的,希望的火苗明明滅滅。終于,在21世紀第一個虎年,東北虎“十月”仿佛聽到了長白山的召喚,不遠千里,踏雪而來,成為首位進入中國境內的雌性東北虎,在長白山擁有了一片領地。很快,雄虎也隨之而來,種群的繁衍得以延續。2022年,“諸山皆有虎”的風貌終于重現。
作為森林之王,野生虎是森林健康生態系統的重要標志之一。它們是文明的圖騰,也是人類與大自然溝通的橋梁,它們的呼吸和心跳,傳遞著自然的訊息,詮釋著萬物的法則。
![]()
每年農歷三月十六,當鴨綠江的冰層漸漸消融,江水開始歡騰奔涌之時,長白山區的人們便迎來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節日——木把節。
木把節與長白山的木幫文化緊密相連。木幫,是那些在長白山的深山老林中伐木、放排的工人。他們用雙手和智慧,在這片廣袤的森林中開辟出了一條條通往外界的道路,將珍貴的木材運出大山。
木把節的起源,與一位名叫金學天的木把把頭有關。他的家族在長白山區鴨綠江畔世代從事伐木、漂木等工作,他們祖傳的文本中記載了在狩獵和伐木后,手持斧鋸跳舞慶祝的情景,這便是木把節最早的民俗來歷。
![]()
▌木幫用雙手和智慧,在廣袤森林中開辟出了通往外界的道路,將珍貴的木材運出大山 | ?視覺中國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長白山的人們會舉行一系列莊重而熱鬧的活動。
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灑在山林間,敬山的儀式便拉開了帷幕。資深的老木把手持“索寶棍”,帶領著隊伍,高喊“敬山嘍”,眾人齊聲附和,向著山神“老把頭”廟進發。
到達山神廟前,老木把凈手、三拜,并擺放上精心準備的貢品。隨著禮花的拉響和祭拜鼓的敲響,祭文被緩緩讀誦,人們緬懷著林業先輩的艱辛與付出。祭拜人依次凈手、上香、敬酒,集體鞠躬,表達對先輩的追思和對平安的祈愿。
![]()
▌雪季,人們采用最樸實的交通方式載人載物 | ?視覺中國
祭拜儀式結束后是歡樂的慶祝活動,最具特色的當屬《木把舞》。木幫們手持斧子、鋸等工具,伴隨著歡快的舞步和激昂的號子聲,跳起了充滿生活氣息和文化特色的舞蹈。他們用這種方式,展現著伐木放排后的喜悅,也傳遞著對大自然的敬畏和對生活的熱愛。
![]()
▌祭祀活動,是對先輩的追思和對平安的祈愿 | ?視覺中國
當地人對于長白山的崇拜與信仰不僅體現在祭祀活動上,也常見于各種日常生活習慣中。
一進臘月,家家戶戶就開始忙活起來。女人們圍在一起磨黃米,那黃米磨得細膩,再煮上紅小豆,蒸出的粘豆包,一個個圓滾滾的,軟糯香甜,是孩子們最愛的年味。男人們也不閑著,殺豬宰羊,忙得不亦樂乎。那剛宰殺的豬羊肉,邊沾水邊冰凍,吃的時候敲掉包肉的冰殼,里邊的肉新鮮如初。
![]()
▌黃米粘豆包軟糯香甜 | ?視覺中國
粘火勺是東北人的傳統美食,烙好的粘火勺,外皮金黃酥脆,內里軟糯香甜。咬上一口,豆沙的甜香在舌尖蔓延,回味無窮。吃飯時,一家人圍坐在一起,邊聊天邊享受著熱乎乎的粘火勺,這種溫暖和幸福,是北方冬季獨有的味道。
年夜飯是長白山年俗的重頭戲。餐桌上,有一道必不可少的主角——小雞燉蘑菇。榛蘑,可是長白山上的寶貝,曬干后便于收藏,過年時拿出來燉雞,再添一把粉條,那味道別提多香了。飯后,孩子們最期待的凍梨也登場了。把結實烏亮的凍梨放進清冽的冷水里,泡上一會兒,梨外會結一層晶瑩透明的冰殼,咬上一口,酸甜清爽,沁人心脾。
![]()
▌小雞燉蘑菇,是東北年夜飯必不可少的主角 | ?視覺中國
長白山的習俗,如同一條紐帶,連接著過去與未來,連接著人與自然。它們承載著長白山人民對生活的熱愛,對自然的敬畏,對傳統的堅守。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習俗不僅是一種文化現象,更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精神寄托。
意義是人賦予的,無論是作為滿族文化的圣地、“十年之約”和“終極”秘密的所在地,還是其自身令人驚嘆的瑰麗景觀和完整的生態系統,都昭示著長白山的神圣與神秘,吸引著我們不斷地探索與追尋。
![]()
▌長白山的神圣與神秘,吸引著我們不斷地探索與追尋 | ?視覺中國
山風呼嘯著滾燙的熱情,最幸福的事莫過于現實中真的有這樣一座壯闊的神山,托舉我們的精神烏托邦。
“我會記得長白山的雪,化了又積,生生不息”,也會“慶幸于夕陽仍留在身上”。這場以天地為紙、文化為墨的神山敘事,正等待著每一位行者再度鋪墊起下個篇章。
編輯/cici
文/斕鄴
圖/見文中標注
設計/April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