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說明:本文根據真實社會事件改編,部分細節經藝術加工,人物姓名已做化名處理
"這是奶奶的手藝!"
深夜的小粥店里,23歲的男子王剛突然放下勺子,聲音哽咽。
"小伙子,你說什么?"粥店老板娘抬起頭。
"這個味道...完全一樣..."
王剛捂住臉,肩膀開始顫抖,"我奶奶就是這樣熬粥的。"
老板娘走近幾步:"你奶奶?她現在..."
"我已經十七年沒見過她了。"淚水從指縫間滑落。
老板娘手中的毛巾無聲滑落,整個人僵在了原地。
![]()
01
2007年夏天,河北省某縣的黃昏格外悶熱。
六歲的王剛拖著小板凳,坐在村口的大槐樹下乘涼。
奶奶王桂花正在不遠處和幾個老姐妹聊天,時不時回頭看一眼孫子。
"強強,別跑遠了啊!"王桂花喊道。
"知道了奶奶!"小王剛應聲答道,手里拿著一塊餅干,正專心致志地喂著腳邊的小黃狗。
那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傍晚,誰也沒想到,這會是祖孫倆最后一次對話。
晚飯時間到了,王桂花起身準備回家。
"強強,回家吃飯了!"她喊了一聲,沒有回應。
"強強?"王桂花四處張望,大槐樹下空蕩蕩的,連小黃狗也不見了蹤影。
"強強在哪呢?"鄰居李大媽也幫著喊。
"剛才還在這兒的..."王桂花心里開始不安,"強強!強強!"
她的聲音越來越急,從村口一路喊到村里,挨家挨戶地詢問。
天色漸暗,整個村子都動員起來尋找這個六歲的孩子。
"會不會是跟小朋友玩去了?"有人猜測。
"不可能,強強從來不會這么晚不回家。"王桂花的聲音已經有了哭腔。
深夜十一點,村支書老張撥通了報警電話:"喂,110嗎?我們村有個孩子失蹤了,六歲,叫王剛..."
電話里,王桂花搶過話筒,聲音顫抖:"警察同志,您一定要幫我找到我孫子,他只有六歲,膽子小,離不開我的..."
那一夜,整個村子都沒有睡覺。
手電筒的光束在田間地頭來回晃動,搜尋隊伍一直找到天亮。
第二天早上,警察到了現場。
經過初步調查,在村口發現了小王剛掉落的一只小鞋子,鞋子旁邊還有輪胎印記。
"從現場痕跡看,很可能是人為拐帶。"
民警對王桂花說,"您放心,我們會全力尋找的。"
王桂花聽到"拐帶"二字,雙腿一軟,差點暈倒過去。
"我孫子...我孫子被人拐走了?"她不敢相信這個事實。
接下來的日子,王桂花像瘋了一樣到處尋找。
她拿著王剛的照片,跑遍了周邊十幾個縣市。
"大哥,你見過這個孩子嗎?六歲,走丟三天了..."
"大姐,麻煩你看看,這是我孫子,被人拐走了..."
每天天不亮,王桂花就出門尋找,直到深夜才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家。
兒子兒媳勸她別這樣折騰身體,可她根本聽不進去。
"強強還在外面,他一定很害怕,我不能停下來。"王桂花眼睛紅腫,聲音嘶啞。
一個月過去了,沒有任何消息,兩個月過去了,依然杳無音訊。
那段時間,王桂花每天都會熬一鍋小米粥。
這是王剛最愛喝的,每次奶奶熬粥,小家伙總是端著小碗,一口氣能喝兩大碗。
"奶奶,為什么你熬的粥這么好喝?"小王剛曾經這樣問過她。
"因為奶奶在里面放了愛呀。"王桂花總是這樣回答,然后輕撫孫子的小腦袋。
現在,王桂花依然每天熬粥,把粥端到院子里,對著空氣喊:"強強,回來喝粥了,奶奶給你熬的小米粥..."
鄰居們看著心疼,都勸她別這樣折磨自己。
"萬一強強回來了,聞到粥香味,就知道奶奶在家等他。"王桂花固執地堅持著。
半年后,警方的搜尋范圍擴大到全國,但依然沒有王剛的消息。
有人勸王桂花放棄,說孩子可能已經...
"不可能!"王桂花激動地打斷,"我孫子還活著,他一定還活著!"
她開始變賣家里的東西,準備外出尋子。
"媽,您這樣下去身體會垮的。"兒子李建國心疼地說。
"我不找到強強,死也不瞑目。"王桂花的眼神堅定得可怕。
2008年春天,王桂花踏上了漫長的尋子路。
她背著一個破舊的帆布包,里面裝著王剛的照片、幾件換洗衣服,還有一個保溫盒和小米。
無論走到哪里,她都要熬一鍋小米粥。
"萬一強強路過,聞到這個味道,就會知道奶奶在找他。"她逢人就這樣解釋。
很多人覺得這個老太太有些神經質,但王桂花不在乎別人的眼光。
她相信,血濃于水的親情會指引她找到孫子。
![]()
02
與此同時,千里之外的云南某個偏遠山村里,王剛正經歷著完全不同的生活。
被拐走的那個傍晚,王剛只記得有個女人給了他一塊糖,然后他就失去了意識。
醒來時,他已經在一輛顛簸的面包車里。
"叔叔,我要回家找奶奶..."六歲的王剛哭著說。
"乖,跟叔叔走,叔叔帶你去一個更好的地方。"人販子李某安撫道。
車子開了兩天兩夜,最終停在了云南邊境的一個小山村。王剛被"賣"給了當地的一戶人家——趙鐵柱夫婦。
趙鐵柱四十多歲,妻子張梅比他小十歲,兩人結婚多年一直沒有孩子。
聽說縣里有"孩子"賣,他們東拼西湊了三萬塊錢,把王剛買了回來。
"從今天開始,你就叫趙小寶,我們就是你的爸媽。"張梅對王剛說。
"我不叫趙小寶,我叫王剛!我要回家找奶奶!"王剛哭著反抗。
趙鐵柱臉色一沉:"在這個家里,你就得聽我們的!再哭就打你!"
王剛被嚇住了,但心里依然想著家,想著奶奶。
頭幾個月,王剛總是嘗試逃跑。
這個偏僻的山村四面環山,出村的路只有一條,還經常有趙鐵柱的朋友把守。
每次逃跑未遂,等待王剛的都是一頓毒打。
"想跑?跑到哪里去?你現在就是我們家的孩子!"趙鐵柱一邊打一邊罵。
漸漸地,王剛不再嘗試逃跑了。
他開始接受這個殘酷的現實——他可能再也回不了家了。
在趙家,王剛的日子并不好過。趙鐵柱脾氣暴躁,喝酒后經常打罵王剛。
張梅表面上對王剛好一些,但私下里也經??丝鬯目诩Z。
"你是花錢買來的,不是白養你的。"張梅經常這樣說。
七歲開始,王剛就要承擔各種家務:砍柴、放牛、種地、做飯。稍有不慎,就會挨打挨罵。
村里的其他孩子都知道王剛不是趙家的親生兒子,經常欺負他。
"野孩子!沒爹沒媽的野孩子!"
"你是買來的,不是生的!"
面對這些嘲笑,王剛只能默默忍受。
他多想告訴他們,自己是有家的,有疼愛自己的奶奶,有溫暖的家...
但時間久了,連他自己都開始懷疑那些記憶是否真實。
唯一讓王剛堅持的,是對奶奶熬制小米粥味道的記憶。
每當受到委屈時,他就會想起那溫暖的粥香,想起奶奶慈祥的笑容。
"強強,來喝粥了,奶奶給你熬的小米粥..."奶奶的聲音在記憶中越來越模糊,但那粥的味道卻深深印在他的味蕾里。
趙家也會熬粥,但味道完全不同。
張梅熬粥總是匆匆忙忙,放一把米,倒一些水,煮開就行。沒有耐心,更沒有愛心。
"怎么又剩粥了?不吃拉倒!"張梅經常這樣說。
王剛默默喝著這些淡如白水的粥,心里卻想念著奶奶熬制的那種濃香甘甜的味道。
九歲那年,王剛開始上學,學校離家很遠,每天要走兩個小時的山路。
但王剛很珍惜這個機會,因為只有在學校,他才能暫時忘記自己的身世,像個普通孩子一樣學習生活。
老師發現王剛很聰明,學習成績總是全班第一。
"這孩子腦子好使,應該好好培養。"班主任王老師對趙鐵柱說。
但趙鐵柱不以為然:"讀什么書?能干活就行了。"
十二歲時,趙鐵柱就不讓王剛繼續上學了。
"家里需要人手,書讀夠了。"趙鐵柱的態度很堅決。
王剛哭著求情:"讓我讀完小學吧,求求你們..."
"讀書有什么用?還不如在家干活實在。"張梅也不支持。
就這樣,王剛被迫輟學,全天候地為趙家干活,他成了真正的"免費勞動力"。
青春期的王剛身體快速發育,但心智卻因為封閉的環境而變得敏感脆弱。
他經常一個人躲在山上哭泣,想念著遙遠的家,想念著奶奶。
"奶奶,您還在等我嗎?您還記得我嗎?"他對著群山吶喊,但只有回聲回應他。
十六歲時,王剛已經長成了一個壯實的小伙子。
趙鐵柱開始盤算著讓他娶妻生子,徹底斷了他離開的念頭。
"小寶,村東頭的王寡婦有個女兒,人長得不錯,你們見見面。"張梅試探地說。
"我不要!"王剛斷然拒絕,"我還要去找我的家人!"
這是王剛十年來第一次明確表達想要離開的愿望,趙鐵柱大怒,又是一頓毒打。
"你已經是我們家的人了,哪里都不準去!"
但這一次,王剛沒有妥協,他開始偷偷存錢,計劃著離開這個地方。
![]()
03
2024年春天,17歲離家出走的王剛已經在外漂泊了整整六年。
離開趙家后,王剛先是在昆明的建筑工地打工,后來又輾轉到了廣東、湖南等地。
他什么活都干過:搬磚、送外賣、洗碗、看門...只要能賺錢養活自己,他都愿意嘗試。
這些年來,王剛一直沒有放棄尋找家人的希望。
他每到一個城市,都會去當地的派出所詢問,但因為記憶模糊,加上時間久遠,始終沒有任何線索。
王剛只記得自己的小名叫"強強",奶奶姓什么、家在哪個具體的村子,這些關鍵信息都想不起來了。
他曾經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有個疼愛他的奶奶,還是只是童年的美好幻想。
唯一清晰的記憶,就是奶奶熬制的小米粥的味道。
這些年里,王剛喝過無數次小米粥,但從來沒有遇到過那種熟悉的味道。
每一次失望,都讓他對尋找家人的希望更加渺茫。
2024年3月,王剛來到河北省某縣城打工。
這里有個建筑項目需要工人,包吃包住,工資還不錯。
王剛不知道的是,這個縣城離他的老家只有不到五十公里。
工地的活很累,每天從早干到晚。
王剛和工友們住在簡陋的板房里,條件艱苦,但他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活。
工地附近有條小街,晚上會有一些小攤小店營業,干了一天重活的工人們經常到這里吃夜宵。
有家小粥店生意特別好,老板娘是個五十多歲的女人,人很和善,粥熬得也香,工友們都喜歡去那里。
"老板娘的手藝真不錯,這粥比我媽熬的都香。"工友小張經常這樣夸贊。
但王剛從來沒有去過。
不是因為舍不得錢,而是因為他對"小米粥"有種說不出的復雜情感。
每次想到小米粥,他都會想起那個可能只存在于夢中的奶奶。
3月15日那天,工地加班到很晚。
王剛拖著疲憊的身體走在小街上,突然聞到了一陣粥香。
那香味很特殊,不同于一般的米粥香味,里面似乎還夾雜著什么特別的味道。
王剛不由自主地停下腳步,順著香味走到了那家小粥店門口。
店里只有老板娘一個人,正在收拾桌子準備關門。
"小伙子,要喝粥嗎?還有最后一鍋小米粥。"老板娘熱情地招呼道。
王剛猶豫了一下,還是走了進去。
"來一碗小米粥。"他在角落里坐下。
老板娘很快端來了一碗熱騰騰的小米粥。
粥的顏色金黃,表面飄著一層淡淡的粥油,香氣撲鼻。
王剛端起碗,輕輕吹了吹,然后小心翼翼地喝了一口。
瞬間,一種久違的熟悉感涌上心頭。這個味道...這個味道他太熟悉了!
不是因為粥本身,而是因為熬粥的手法。
小米的選擇、火候的掌控、時間的把握,甚至是那種特有的溫柔耐心,都和記憶中的味道一模一樣。
王剛的手開始顫抖,眼眶瞬間濕潤了。
"這是奶奶的手藝!"這句話脫口而出,連他自己都被嚇了一跳。
老板娘聽到這話,手中的毛巾滑落在地,她轉過身,仔細打量著這個年輕人。
二十三歲左右,身材高大,皮膚因為長期戶外工作而顯得黝黑。
但那雙眼睛...那雙眼睛讓她感到了一種莫名的熟悉。
"小伙子,你剛才說什么?"老板娘的聲音有些顫抖。
"我說...我說這是我奶奶的手藝。"
王剛抬起頭,淚水已經模糊了視線,"可是我已經十七年沒見過她了。"
老板娘的雙手緊緊握在一起,指關節因為用力而發白。
她想要說什么,但喉嚨里像是卡了什么東西,發不出聲音。
![]()
"您怎么了?"王剛察覺到了老板娘的異常。
老板娘深深地看了王剛一眼,然后轉身走到柜臺后面,從抽屜里拿出了一張泛黃的照片。
王剛死死盯著那張照片,瞳孔急劇收縮,整個人如同被閃電擊中一般僵住了。
他的臉色瞬間變得蒼白,嘴唇開始劇烈顫抖,雙手不受控制地發抖著,連呼吸都變得急促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