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中國東北的白山黑水,你一定會想起長白山。但這座山可不光風景秀麗,還背負著中朝兩國的百年恩怨。
兩國都想把它摟在自家懷里,就連遠在半島南部的韓國都忍不住跳出來喊一嗓子:“長白山是我們的。”
所以,長白山的歸屬權到底是誰的?
1.第一次爭端
![]()
長白山歷史悠久,早在戰國時期我國資料上就有相關記載。《山海經》中更是明確記載了長白山是我國固有領土,當時長白山還叫不咸山,到了滿清時期才改名為長白山。
長白山也被滿清政府稱為“龍脈”,因為長白山豐富的資源和地理位置保護和養育了滿族人。
清朝建立后,滿清皇帝為了保護長白山“龍脈”,就下令封鎖了長白山,不準任何人進入長白山觀光和居住。
但這卻實實在在影響了生活在半島上的朝鮮高麗人的生活,他們本就領土狹小,物質資源不太豐富,清政府這一決定更是掐斷了他們的資源來源,但作為清朝的藩屬國,朝鮮高麗自然無法動搖清朝皇帝的決定。
由此來看,在歷史上長白山毫無爭議的是屬于我們中國的。
![]()
2.第二次爭端
自18世紀開始,清朝閉關鎖國,國力逐漸衰弱,朝鮮高麗漸漸開始不受控制,當時清朝自己都自顧不暇,自然管不了朝鮮高麗。特別是鴉片戰爭以后,政府對長白山的封鎖形同虛設。
1860-1870年間,朝鮮北部爆發了嚴重的水,旱、蟲災,連續的災難讓當地的朝鮮老百姓越過邊境的圖們江,偷渡到江北中國境內,很多人干脆就此定居到了中國延邊地區。
為鞏固東北東部邊疆,清廷正式廢除封禁,實行“招民試種”政策。吉林將軍銘安試圖將朝鮮流民退回國內,但是流民們已經定居,都不愿意回去。
所以清廷干脆下令,將當地流民造冊歸化,給予戶籍。可朝鮮對這一決定卻是很生氣,朝鮮王國甚至上書清政府討要流民。
![]()
清政府自是不愿,于是兩國把邊境問題拿到了明面上討論,但并未達成一致。最后朝鮮退讓,雙方決定以圖們江為中朝界河,江北岸歸屬于中國,江南岸則屬于朝鮮。
只是關于長白山所在地的劃分依然沒有一個明確的界限。
3、第三次爭端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爆發,日本趁機出兵朝鮮并挑起中日戰爭。甲午海戰清朝慘敗,被迫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條約第一款明確規定:“中國認明朝鮮國確為完全無缺之獨立自主。”
這終結了清朝對朝鮮的宗主權,但朝鮮從此淪為了日本的殖民地,朝鮮百姓在此期間也積極反抗日軍侵略,在此期間,很多百姓都逃亡長白山避難。
![]()
1909年,中日兩國在此期間就中朝兩國邊境劃分簽訂了《圖們江中韓界務條款》。條約明確規定以圖們江為中朝兩國國界,圖們江以北歸中國,以南歸朝鮮(當時由日本控制)。
在這一劃分中,長白山的主體部分被劃歸中國。具體來說,長白山的主峰及其大部分區域位于圖們江以北,因此根據條款,長白山屬于中國領土。
但是,條款也承認圖們江以南的部分(包括長白山的部分北坡區域)歸屬朝鮮,這意味著,長白山天池以南的一些支流和次級山體被劃入朝鮮一側,但天池本身及長白山的核心區域仍在中國境內。
值得一提的是,此條款是在清政府極度虛弱、日本強勢干涉的背景下達成的。清政府最初主張以紅丹水作為圖們江正源(這會將更多區域劃入中國),但日本堅持以石乙水為界,迫使清政府妥協。
![]()
因此,盡管長白山主體歸中國,條款的簽訂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清政府對邊界的控制力,為日本后續在朝鮮半島的擴張埋下伏筆。
4.第四次爭端
1943年中美英三國簽署開羅宣言明確規劃了朝鮮問題,三國念朝鮮人民受到日本奴役待遇,決定讓朝鮮自由獨立,1945年日本投降后,朝鮮恢復自由。
但蘇軍卻大量涌入朝鮮半島,美國得知此事后坐不住了,立即派兵進入朝鮮半島,從此朝鮮半島被一分為二,美蘇的行為也為之后的朝鮮內戰埋下了伏筆。
說回朝鮮,好不容易恢復了自由身,它自然不會承認日本之前與清政府的約定,在朝鮮人看來長白山屬于朝鮮,而長白山當時已經有不少朝鮮人在此居住。
![]()
但彼時中國內戰的爆發,中朝邊境問題也因此被擱置。直到后來新中國成立,才開始著手解決這件事。
可沒想到緊接著1950年朝鮮內戰又爆發了,美國隨之參戰,讓本來一場普通內戰演變為了國際戰爭,甚至把戰火燒到了我們國家。
隨著美軍的加入,北朝鮮節節敗退,但由于北朝鮮和中國接壤,美國將戰火打到了中朝邊境鴨綠江,并派飛機轟炸我國東北,試探我國態度。
在這時,朝鮮領導人金日成向我國尋求幫助,毛主席深知中朝兩國唇齒相依,如果朝鮮被美軍占領,中國東北的工業也很可能被美軍破壞,中國未來的發展也會寸步難行。
![]()
在中央領導的協商討論下,決定派志愿軍奔赴朝鮮戰場,在志愿軍和朝鮮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歷經三年徹底把美國打服,美國終于在停戰協議上簽了字。
這種戰爭鞏固了中朝兩國人民的情誼,在朝鮮戰爭結束以后,毛主席還讓一部分志愿軍留在朝鮮,幫助朝鮮人民恢復戰后建設,還援助大量糧食給朝鮮。
朝鮮也非常感謝我國,金日成也不再提起中朝邊境問題。
5.第五次爭端
但到了60年代中朝關系又發生了微妙的變化,當時中朝兩國都是隨著蘇聯社會主義陣營發展的,蘇聯也給予了中朝兩國很大的幫助。
![]()
可自赫魯曉夫上臺后,蘇聯逐漸背離社會主義道路,這也讓中蘇關系發生了變化,而中蘇關系的變化也漸漸影響了中朝關系,畢竟中國和蘇聯都曾幫助朝鮮。
1960年中蘇關系徹底惡化,蘇聯開始拉攏朝鮮“站隊”,面對蘇聯和中國,朝鮮還是站到了蘇聯那邊,因為當時中國正面臨著建國以來最困難的時期。
自然災害導致中國糧食短缺,經濟也大幅度下滑。美國自朝鮮戰爭以后,就大幅度打壓我國,再加上中蘇關系破裂,蘇聯在國際上不斷對我國施壓,中國當時可以說是四面受敵。
而朝鮮之所以站到了蘇聯那一邊,是因為赫魯曉夫對朝鮮施壓,如果朝鮮不站隊,蘇聯將撤銷對朝鮮的援助,朝鮮為了向赫魯曉夫表達誠意,將中朝邊境問題再次搬上臺面。
![]()
毛主席和周總理也考慮到,如果要打破美蘇的封鎖,就必須與周邊國家保持良好關系,而中朝兩國在50年代的關系有目共睹,所以拉攏朝鮮是最好的選擇。
經中央商討,我國決定在長白山問題上做出讓步,1962年中國代表團訪問朝鮮,談起中蘇邊境問題,經雙方商討正式簽署中朝邊境條約,將長白山一部分領土劃分給了朝鮮。
長白山天池(位于長白山主峰頂部,海拔約2691米)被選作中朝邊界的天然分界點。天池以北、以東、以西的大部分水域和周邊陸地歸中國,天池以南的部分水域及北坡區域歸朝鮮。
據估算,天池水面約54.5%歸中國,45.5%歸朝鮮(具體比例因測量方法不同而略有爭議,但中國擁有較大份額是共識)。
![]()
中朝邊境問題歷經百年終于得到了妥善處理,兩國人民對這個結果都很是滿意。對中國來說,長白山主體部分歸中國,這確保了中國對長白山主體地帶的歸屬權。
朝鮮一側的北坡雖因地勢陡峭,開發較少,但對朝鮮來說具有重要的象征意義,尤其是金日成將其視為革命圣地,更重要的是,這邊居民本來就是朝鮮人,劃歸本國自然是皆大歡喜。
在60年代,中朝兩國還簽訂了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條約,這條約迄今為止仍然有效。
有趣的是,在本世紀卻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聲音,2007年1月,在亞洲冬季運動會的頒獎儀式上,五名韓國運動員公然舉起寫有“長白山是我們的”的標語。
![]()
誰也不知道跟長白山根本不接壤的韓國是抽了什么瘋。事實上,他們并不是第一次做這種無厘頭的事情。
1984年,韓國54名國會議員聯名向國會提交了《關于確認白頭山所有權的議案》,議案聲稱“白頭山是大韓民族的發祥地,在歷史上一直屬于韓國領土”,并要求政府采取措施“確認其所有權”。
但韓國成立于1948年,與長白山無歷史或地理上的直接聯系。長白山自唐朝以來逐步納入中國王朝控制范圍,清朝時期明確為中國領土,韓國以此為“故土”缺乏史實支撐。
韓國的部分歷史教科書將長白山列為“韓國故土”,地圖上還將高句麗疆域延伸至長白山,暗示其為韓民族領土。
![]()
但自高句麗滅亡后,長白山長期由中國王朝控制,更重要的是,高句麗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其疆域和文化遺產被中、朝、韓三方共同繼承,韓國此舉未免太可笑。
1992年,韓國《東亞日報》發表文章,主張“間島”(圖們江以北地區,包括長白山)歷史上屬于高句麗和渤海國,應視為“韓民族領土”,并質疑清朝與日本的邊界劃定。
但《中朝邊界條約》已明確劃分了中朝雙方邊界,雙方都認可且滿意。這種友好關系來之不易,領土問題不應成為影響兩國友好情誼的障礙,尤其這個領土問題還是由韓國提出的未免太可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