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的樓市真實情況到底如何?
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來測算,7月單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為 0.57 億平方米,環比下降 45.8%。
也就是說 7 月份的新房銷量和 6 月份相比降幅快接近一半了。
環比數據可能帶有欺騙性,畢竟6月份是房企年中沖刺的關鍵時刻,為完成業績指標,開發商會提供相當不錯的購房優惠,因此銷量會集中釋放,這就導致7月銷量環比6月會出現較大幅度下滑,這也能理解。
既然環比降幅不能說明真實狀況,那就看同比,同比數據來看,7月份的新房銷量已經創下了自2009年以來同期最低水平。
也就說,新房的銷量跌回了17年前!
什么概念?40歲的中年人17年前才剛畢業,30歲的當前購房主力,17年前才剛上初中。
這個數據也說明,現在新房銷量差不能把鍋甩給7月份是淡季這么一說了,而是赤裸裸的展示,現在的樓市銷量差到什么狀況了。
除了銷量差,銷售金額也不理想。7 月單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金額為 0.53 萬億元,環比下降 47.5%,降幅比例同樣不小,并且銷售金額比銷售面積的降幅比例更大,這種意味著:
房價是下跌的。
而 7 月單月新房銷售金額和往年相比,也創了 2015 年以來的同期新低,這說明7月份商品房的銷售數據是相當慘淡。
銷售淡季疊加更低的購房預期,直接導致銷量創新低,這也意味著,樓市新一波的松綁措施似乎不遠了。
其實房價下跌相對而言并不那么可怕,但是銷量如果大幅度下降就不行了,必須要出松綁措施了。
翻看前幾輪樓市松綁政策出臺的節點,去年 517新政是因為小陽春的銷量降幅比較大,同比降幅能超過 40% 以上,924新政是因為7月份、8月份的銷量非常差。
這背后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沒有銷量就沒有流動性,背后的債務,房地產債務就轉移不下去,這比單純的房價下跌更嚴重。
所以現在才有了那么多的二手房業主選擇砸盤拋售,就是因為沒有銷量,不砸盤不行。
放到新房市場也是這樣的,其實很多開發商是能夠接受降價的,甚至是主動大降價賣房。
因為相較于降價甚至是低于成本價銷售,他們更怕的是肉爛在鍋里,肉爛在鍋里,后面的債務就真續不上了。
房地產的本質其實就是債務轉移,沒有流動性,怎么轉移?所以銷量大幅度下降,肯定會出更多的松綁措施出來。
現在 7 月份的銷量這么慘淡,8 月份恐怕也不會好到哪去。
再看看 7月份的房地產數據。1-7 月份房地產開發投資總額為 5.4 萬億元,這又創了 2016 年以來的同期低值。
而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同比降幅也已經達到了 12%,這個降幅已經連續 6 個月擴大,為近 28 個月最大同比降幅。
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就是開發商在拿地蓋房子這上面的花錢力度,連續的下滑代表著開發商拿地蓋房的信心是不足的,力度是不大的。
現在情況是民營幾乎死絕,即使濃眉大眼的央企也在頻繁的組織架構,收縮規模退出三四線城市,集中有限的子彈在核心城市的核心地塊。
只有這樣的城市,這樣的地段建出來的房子才有一定的銷路。至于非重點城市,特別是三四線城市,該舍就舍,該撤就撤。
另外,曾經一度還不錯的重點城市的外圍區域,現在開發商們也是避之不及。所以就看到了今年重點城市的土拍溢價率不斷走高,但全國市場土拍金額還是在下降的,市場的分化現在是越來越嚴重了。
同時再強調一遍,不管是所謂的新規項目還是所謂的第四代住宅,它只是比較好賣,但并不意味著價格就一定堅定,甚至是必須得上漲。
因為現在還處在樓市的調整周期之內,很多新項目還是會受到整體低迷市場行情的影響的。特別是今年以來所謂的新規項目的供應體量也比較大,慢慢體量也增上去了,這也會形成一定的市場競爭。
然后是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也就是新房庫存。截至 7 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約 7.6 億平方米,這個體量還是要比 2015 年樓市漲價去庫存時期的庫存體量要高的,由此可見整體的樓市去化壓力還是比較大。
積極信號是,待售面積環比是減少的,比 6 月末減少 462 萬平方米。而不好的點在于相較于去年同期還是增加的,相較于去年 7 月份待售面積增加了 2560 萬平方米。
所以現在想要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去庫存仍然是重點工作。分析完這些數據,只能說,大概率更大的松綁措施就在路上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