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走勢咋走?2025官方三大信號,把買房賣房的賬算明白
傍晚的北京西二旗小區,長椅上早坐滿了嘮嗑的街坊。剛帶完看房的中介小王,被張大爺拽著問個不停:“我那套老破小掛了仨月沒動靜,聽說9月房價又降了?到底還能賣上價不?”不遠處,準備結婚的95后小李正跟女友視頻,對著手機里上海外環的新房戶型犯愁:“首付還差倆月,要是明年房價漲了可咋整?”其實不光他們,不管是想換房的中年人,還是盼“上車”的年輕人,最近都在盯著房價的動靜——國家統計局剛發了9月數據,各地又密集出了新政,2025年的房價走勢到底是漲是跌?
信號一:政策托底“穩”字當頭,不刺激也不讓跌
首先得明確,國家對樓市的態度從來不是“不管不問”,更不是“重回炒房時代”,核心就倆字:穩住。2024年底住建部的全國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議就定了調,2025年要“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重點是支持剛需和改善性需求,不是給投機者留空間。
政策“組合拳”早就打出來了:金融端,央行累計下調5年期以上LPR 60個基點,2025年10月的5年期LPR穩定在3.50%,首套房利率更是降到3.25%左右的歷史低位;財稅端,“賣舊買新”能退稅、契稅稅率下調,上海還給引進人才免了房產稅;地方層面更靈活,武漢把雙繳存人家庭公積金貸款額度提至150萬,重慶“賣舊買新”最高補6萬,前9個月全國就有200個省市出了超470條政策 。
最實在的是“收儲救市”,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支持地方用專項債收購存量商品房,洛陽10月就出臺方案,把中心城區的現房改成保障房;貴陽已經收了5162套,3500多戶居民住上了新家。住建部說了,這些政策就是要“托底不刺激”,不讓房價大起大落,給市場吃顆定心丸 。
![]()
信號二:市場徹底“分化”,核心城市與三四線差著檔
想知道房價漲不漲,先看你在哪個城市——2025年的樓市早就不是“普漲普跌”的年代了,分化才是真趨勢,官方數據擺得明明白白。
國家統計局9月70城房價數據顯示,一線城市和三四線城市簡直是“兩個世界”:上海新房價格環比漲0.3%,北京漲0.2%,核心區的改善型房源還賣得特火;可煙臺新房均價同比跌了0.2%,龍口部分區域跌幅甚至達6.33%。為啥差這么多?關鍵看人口和庫存:核心城市人口持續流入,像上海144平米以上的改善房占比都超25%了;而三四線城市庫存壓得慌,全國商品房中期消化周期達7年,部分城市要8年才能賣完 。
地方政策也跟著“差異化”走:核心城市聚焦“好房子”,北京2025年保障房用地供了475公頃,遠超商品房;三四線忙著去庫存,遼寧計劃2年收儲12萬套商品房改保障房 。說白了,未來只有人口、產業撐得住的核心城市,房價能穩中有升,漲幅還會錨定居民收入(年均3%-5%),三四線則是“以穩為主”,遠郊差房子可能還得跌。
信號三:供給端“重構”,保障房托底,商品房拼品質
房價的“底色”,要看房子怎么供給。2025年官方的思路很清晰:建“雙軌制”——保障房管“住有所居”,商品房管“住有宜居”,從根源上解決供需矛盾。
保障房這次是“全面升級”。“十五五”規劃明確要新增保障性租賃住房超1200萬套,覆蓋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北京、廣州的保障房不僅配幼兒園、社區醫院,租金還能壓到市場價70%以下。而且申請還特方便,北京試點“線上審核”,15個工作日就能辦完,比以前快了一半多。這意味著剛需不用再跟商品房價格“較勁”,有保障房托底,上車門檻低多了。
商品房則徹底拼“品質”。住建部推的《住宅項目規范》5月已經實施,層高從2.8米提至3米,4層以上必須裝電梯,隔音還得升級。上海、南京的綠色智慧住宅賣得特好,開盤去化率超80%,說明大家愿意為“好房子”買單。開發商也在變,重慶優先賣“好地熟地”,這類房子去化快30%,沒人再敢隨便建“差房子”了 。供給端這么調,未來房價會更“適配民生”,虛高的水分慢慢擠掉。
看懂信號:剛需、改善、賣房的,該咋做?
其實三大信號串起來就一句話:樓市告別“閉眼買漲”,進入“選對才賺”的時代,不同人有不同玩法。
- 剛需族別慌:要是在核心城市,現在利率低、政策好,遇到配套全的剛需房可以下手,畢竟保障房能托底,房價不會瘋漲;三四線剛需優先選靠近地鐵、產業區的房子,避開遠郊“睡城”。
- 改善族抓機會:換房政策正松綁,“賣舊買新”能退稅,公積金額度還漲了,優先選符合“好房子”標準的房源——層高夠、帶電梯、物業好的,未來更保值。
- 賣房族別拖:手里有三四線非核心區的多余房子,尤其是沒配套的老舊房,趕緊變現,這類房子越拖越不值錢;核心城市的好房子不用急,慢慢選買家,品質房抗跌性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