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師范院校特別是985、211層次的師范大學,只要個人有意愿,基本都能進入公辦中小學,擁有一份“鐵飯碗”。但現在不一樣了,曾經的“鐵飯碗”正在生銹,教育行業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結構性變局,那些仍舊抱著“985師范本科生可以輕松入編”想法的年輕人,該清醒一下了。
![]()
1)
以華東師范大學為例,2019年到2023年,短短4年時間,本科師范生就業幼教占比就從7%降至4.43%,小學占比從8%降至5%,初中占比更是從28%驟降至18%。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作為曾經的師范生主要就業方向的這三個學段,其市場需求正在急劇萎縮。
據統計,中國人口出生率持續下降,2022年首次出現負增長。學前教育首當其沖,多地幼兒園已經感受到了巨大的招生壓力,幼兒園數量減少、在園幼兒數量下降已成事實。隨著人口負增長的傳導,小學和初中適齡學童數量的減少也將在未來幾年內顯現。學生數量減少了,對教師的需求自然會隨之下降,尤其是在人口萎縮最嚴重的地區,學校數量收縮,教師超編,已成為常規現象。
既然初中、小學、幼兒園對教師需求沒有那么大了,那師范本科生去高中可不可以呢?答案是“越來越難”。資料顯示,碩士學歷在高中段的就業占比從原來的43%上升到2023年的51%,這表明碩士研究生正成為高中教師招聘市場的“香餑餑”,本科生面臨著越來越強大的碩士競爭對手。也就是說,即使是985大學的師范本科生,想要進入優質高中,也可能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甚至需要考慮繼續深造。
這并非意味著碩士學歷就能高枕無憂。隨著整體就業市場壓力的增大,以及國家對教師隊伍學歷要求的逐步提升(例如,部分地區小學教師學歷已逐步提升至本科,有條件的地方將高中教師學歷提升至研究生),未來的競爭只會越來越激烈。當整個教育行業的“蛋糕”都在縮小,且入行門檻不斷提高時,不管有沒有碩士學歷,都要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和競爭力。
2)
人口結構變化是導致教育行業變局最核心的因素。出生人口的持續下降,直接導致了學齡人口的銳減,從幼兒園到小學再到初中,生源的萎縮將是長期趨勢。
政策導向也深刻影響著教育生態。“雙減”政策的實施,使得校外培訓機構大量關停,一部分教師流入體制內,加劇了體制內的競爭。同時,國家對于教育質量的提升、教師專業素養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面對這樣的“大變局”,對于有志于從事教育行業的年輕人,我們有以下幾點建議,希望能讓大家少走彎路,別再盲目“入坑”。
首先,盡可能提升學歷層級。從華東師范大學的數據來看,碩士學歷在就業市場上的優勢越來越明顯。對于本科師范生,如果條件允許,務必考慮繼續深造,攻讀碩士學位。
其次,拓寬就業視野,培養多元技能。我們不能只盯著傳統的幼小初就業市場,那里已經嚴重飽和,而是應該考慮發展多學科教學能力,成為能夠勝任多個學段教學任務的“多面手”。第三,強化個人核心競爭力,打造“不可替代性”。教師的專業能力將是未來競爭的關鍵。除了扎實的學科知識,更要注重教學方法創新、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學生心理輔導能力以及班級管理能力等。所以要積極參與實習、教學比賽、科研項目,提升自己的實踐教學水平,讓自己具有很強的真本事,不能被輕易替代。
今日話題:你認為師范本科生還有哪些比較好的就業渠道?歡迎大家參與討論。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小王老師教育課堂
(圖片來源網絡,若侵權,請聯系刪除,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