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年初,為粉碎國民黨軍對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發(fā)動第三次圍剿,紅四軍前委決定彭德懷率領(lǐng)紅四軍紅30團、紅32團留守井岡山,朱德與毛澤東率紅四軍主力向贛南進軍。1929年1月14日,毛澤東、朱德、陳毅率領(lǐng)紅四軍第28團、第31團和軍部特務(wù)營、獨立營共3600多人,走下井岡山挺進贛南。1929年1月28日,紅四軍在下山后的大余、圳下戰(zhàn)斗中相繼失利,部隊損失達千余,人數(shù)由原3600人銳減至2000人。1929年2月4日,紅四軍在羅福嶂進行走下井岡山的第一次整編,整編后的紅四軍下轄兩個縱隊六個支隊23個戰(zhàn)斗連,全軍2000余人。本期將專門介紹1929年2月4日紅四軍羅福嶂整編后,紅四軍1縱1支隊各部的沿革,現(xiàn)具體介紹如下:
![]()
![]()
一,1929年2月4日,紅四軍在羅福嶂整編為兩個縱隊,紅28團1營改編為1縱1支隊,下轄4個大隊
1929年2月4日,紅四軍在羅福嶂進行了整編,將原轄團改編為縱隊,營改編為支隊,連改編為大隊,全軍共改編為二個縱隊六個大隊,其中紅28團改編為紅四軍第1縱隊,下轄2個支隊,將軍特務(wù)營與獨立營余部編入第1縱隊,改編為1縱4支隊,下轄3個大隊(連)。整編后的紅1縱隊第1支隊共下轄4個步兵連。
![]()
二,1929年2月4日組建的紅四軍一縱1支隊的歷史前身:
1929年2月羅福嶂整編后改編的紅四軍一縱1支隊的前身為井岡山紅28團1營,最早前身為大革命時期組建的葉挺獨立團第1營,1928年5月改編為紅4軍10師28團1營,下轄4個連。1929年1月隨毛澤東、朱德走下井岡山挺進贛南,1929年2月4日,紅28團1營改編為紅4軍1縱1支隊,下轄4個大隊(連)。
![]()
![]()
三,1929年2月4日改編的紅四軍一縱1支隊4個大隊的歷史前身:
- (1),紅四軍1縱1支隊1大隊:1929年2月4日由紅28團1營1連改編,前身為1925年11月組建的國民革命軍第4軍12師34團1營1連;1926年1月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1營1連;1928年5月改編為紅四軍紅28團1營1連;1929年2月改編為紅四軍紅1縱隊1支隊1大隊。
- (2),紅4軍1縱1支隊2大隊:1929年2月4日由紅28團1營2連改編,前身為"建國陸海軍大元帥府鐵甲車隊一部,1925年11月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2營7連,1926年1月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2營7連;1928年5月改編為紅四軍紅28團1營2連;1929年2月改編為紅四軍紅1縱隊1支隊2大隊。
- (3),紅四軍1縱1支隊3大隊:1929年2月4日由紅四軍紅28團1營3連改編,最早前身誕生于南昌起義,參加湘南起義與井岡山會師,1928年5月改編為紅四軍紅28團1營3連。1929年2月改編為紅四軍紅1縱隊1支隊3大隊。
- (4),紅四軍1縱1支隊4大隊:1929年2月4日由紅四軍1縱1支隊4大隊改編,前身為葉挺獨立團警衛(wèi)一連,參加八一南昌起義、湘南起義與井岡山會師,1928年5月改編為紅四軍紅28團1營4連。1929年2月改編為紅四軍紅1縱隊1支隊4大隊。
![]()
四,1929年2月羅福嶂整編后至新時期紅四軍1縱1支隊4個連的歷史沿革:
1929年2月4日紅四軍羅福嶂整編后,2月10日取得大柏地戰(zhàn)役的勝利,1929年3月18日,紅四軍在長汀進行第二次整編,紅四軍由二個縱隊改編為三個縱隊,原一縱3、4支隊合編為紅四軍二縱。同時為改變4支隊的成分,紅四軍1縱1支隊抽出3大隊改編為2縱4支隊12大隊,該大隊后沿革為紅5團3連,抗戰(zhàn)爆發(fā)后改編為八路軍685團8連,49年1月改編為46師特務(wù)連。長汀整編后的1支隊調(diào)出3大隊后,由原轄4個連改為下轄3個連(大隊)。1929年8月紅4軍挺進閩西組建紅4軍第4縱隊,為加強4縱的實力,紅4軍1支隊抽3大隊一部編入4縱特務(wù)支隊,該部后奉命堅持閩西根據(jù)地斗爭,抗戰(zhàn)爆發(fā)后改編為新四軍特務(wù)營1連,1949年1月改編為71師213團1連。1933年6月,中央紅軍在藤田整編,實行三三制,紅四軍1縱1支隊沿革的紅四軍紅10師紅28團改編為紅1軍團紅2師第1營,下轄3個連。1935年8月底,紅4團1營3連撤銷,人員補入1連與2連,9月紅軍哈達鋪整編,紅4團1、2連分別改編為紅軍陜甘支隊1縱4大隊1連與2連,抗戰(zhàn)爆發(fā)后,改編為八路軍685團1營1連與2連,1948年11月改編為43軍127師379團1連與2連。具體1929年2月紅四軍羅福嶂整編后,紅四軍1縱1支隊4個連的歷史沿革為:
1,紅四軍1縱1支隊1大隊從1929年2月至新時期的主體沿革:
- 紅4軍1縱1支隊1大隊(29年2月)→紅4軍1縱1支隊1大隊(29.3)→紅4軍紅10師紅28團1連(30.10)→紅1軍團紅2師紅4團1營1連(33.6)→紅4團1營1連(35.4)→陜甘支隊1縱4大隊1連→八路軍115師343旅685團1營1連(37.8)→蘇魯豫支隊1團1連(38)→新四軍3師7旅19團1連(41.1)→東野6縱16旅46團1連→43軍127師379團1連(48.11)→54集團軍127師379團1連(新時期)。
![]()
![]()
![]()
2,紅四軍1縱1支隊2大隊從1929年2月至新時期的主體沿革:
- 紅4軍1縱1支隊2大隊(29年2月)→紅4軍1縱1支隊2大隊(29.3)→紅4軍紅10師紅28團2連(30.10)→紅1軍團紅2師紅4團1營2連(33.6)→紅4團1營2連(35.4)→陜甘支隊1縱4大隊2連→八路軍115師343旅685團1營2連(37.8)→蘇魯豫支隊1團2連(38)→新四軍3師7旅19團2連(41.1)→東野6縱16旅46團2連→43軍127師379團2連(48.11)→54集團軍127師379團2連(新時期)。
![]()
![]()
![]()
3,紅四軍1縱1支隊3大隊從1929年2月至新時期的主體沿革:
- 紅4軍1縱1支隊3大隊(29年2月)→紅4軍2縱4支隊12大隊(29.3)→紅4軍紅11師紅31團3連(30.10)→紅4軍新紅11師31團3連(31.10)→紅1軍團紅2師紅5團1營3連(33.6)→紅5團2營3連(35.4)→陜甘支隊1縱5大隊3連→八路軍115師343旅685團2營8連(37.8)→運河支隊5團特務(wù)連(40.4)教3旅特務(wù)連(40.10)→中野1縱1旅特務(wù)連→16軍46師136團警衛(wèi)連(49.1)→炮10師203團7連(92.10)。
![]()
4,紅四軍1縱1支隊4大隊一部從1929年2月至新時期的主體沿革:
- 1929年6月紅4軍組建4縱,為加強4縱的實力,紅4軍抽調(diào)1支隊4大隊一部編入4縱7支隊,后該部奉命堅持閩西根據(jù)地斗爭,編入閩西南紅軍四支隊永定溪南游擊隊。1938年1月改編為新四軍第2支隊4團6連,1938年5月改編為新四軍軍部特務(wù)營1連。1941年1月皖南事變中,該連成功突圍到無為,先后改編為新四軍7師19旅56團1營1連,57團1營1連。1947年3月改編為華野6縱17師51團1營1連,1949年1月改編為三野24軍71師213團1營1連,共和國成立后改編為坦克2師偵察營偵察連。
![]()
![]()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