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隊在1944年的豫湘桂會戰中,不斷喪師失地,蔣介石為了挽回局勢和震懾各部隊長官,一氣之下槍斃了兩名軍長。其中一位是丟失長沙的第4軍軍長張德能,另一位則是棄守全州的第93軍軍長陳牧農,本文先來講述一下張德能和第4軍丟失長沙的事情。
![]()
長沙是抗日戰爭中的一座名城,日軍第11軍先后三次發起對于長沙的進攻,但是三次都沒有完成占領長沙的作戰任務。到了1944年,日本雖然在太平洋戰場上頹勢盡顯,但是日軍仍舊決定在中國大陸孤注一擲發起打通大陸交通線的“一號作戰”,與東南亞的日軍建立起陸路聯系。
日軍占領長沙只是“一號作戰”中第二階段湘桂作戰的一個目標,在日軍完成河南的作戰之后,第9戰區和國民黨軍隊高層都或多或少已經預料到日軍即將對長沙發起進攻。但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日軍這次進攻長沙動用的兵力規模非常龐大,遠遠超過之前的任何一次長沙會戰。
![]()
第9戰區司令長官薛岳在日軍發起進攻之后,和第三次長沙會戰時的部署一樣:要求前線部隊在節節抵抗給予日軍一定殺傷后轉入側翼,并以有力一部固守長沙,在日軍主力圍攻長沙之時,側翼的各部隊開始攻擊和襲擾日軍。
而對于讓哪一支部隊固守長沙的這個問題,卻使得第9戰區高層犯了難。在第三次長沙會戰中,負責守衛長沙的是善于防守的第10軍,但第10軍由于在常德會戰損失慘重,此時還在衡陽整補。代替第10軍守長沙的最佳選擇就是駐扎在長沙、湘潭的第4軍。不過由于這個第4軍是薛岳的嫡系部隊,因此薛岳不想讓第4軍去守長沙。
在正式命令第4軍守長沙之前,薛岳多次對其參謀長趙子立說:“讓哪個部隊來守長沙呢?第4軍這個部隊長于攻,不善于守……”以此來暗示趙子立不要把第4軍部署在長沙,但是趙子立出于全局考慮,并沒有順著薛岳的意思。在1944年5月28日,薛岳還是正式下達了第4軍堅守長沙的命令。
![]()
自5月26日,日軍發起進攻之后,第9戰區參戰各部在戰斗中發現日軍的兵力非常強大,當時已經查明的日軍師團和獨立旅團的番號就多達八、九個。當時日軍在第一線投入的主力師團分別是第3師團、第13師團、第34師團、第40師團、第68師團和第116師團,第二線還有第27師團和第58師團。在日軍強大的攻勢面前,第9戰區前線各部根本就站不住腳,不斷向后撤退,在岳麓山的薛岳不久之后也把指揮部搬到了耒陽。
第4軍的實力與長沙的部署問題
第4軍應該算是當時的第9戰區各部中戰斗很強的部隊,是一個擁有三個師編制的甲種軍,由于該軍是薛岳的嫡系部隊,裝備和人員都可以獲得優先補充。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第4軍當時還擁有一個直屬山炮營,該營裝備了12門美制75毫米山炮。
第4軍的軍長是張德能,下轄第59師、第90師和第102師,第59師和第90師是第4軍的基本部隊,第102師則是后來編入的第4軍一支貴州部隊。根據戰前數據統計,第4軍的總兵力為24664人,其中第59師為7399人、第90師為7894人、第102師為6879人,第4軍軍直屬部隊為2492人。
第4軍的這三個師中,以第59師的戰斗力最強,軍長張德能就是從第59師出來的,第90師的戰斗力次之,第102師的戰斗力最弱。第4軍接到的任務是死守長沙,因此軍長張德能把第4軍直屬部隊、第59師和第102師部署在長沙城,第90師則部署在湘江以西的岳麓山上。
為了守住長沙,第9戰區還在岳麓山上部署了大量的炮兵部隊,所有的大炮加起來總計約有50多門,炮兵的實力不可謂不強。其中最矚目的就是炮兵第14團的一個營,該營裝備有4門德制150毫米榴彈炮,是當時中國軍隊的大殺器。
![]()
張德能的這個部署在日軍進攻長沙之前還不能說有什么錯誤,但是當日軍真正發起進攻后,這個部署就暴露很快出來很多問題,為之后長沙的失守埋下了伏筆。
誠如上文所說,日軍此次攻打長沙動用的兵力非常多,因此從5月27日開始發起進攻,戰至到6月9日時日軍就已經打到長沙外圍。第9戰區負責遲滯日軍前進的第20軍、第37軍、第99軍等部不敵優勢日軍,這些部隊此時已經是自身難保了,并在日軍的壓迫下離長沙城越來越遠。
岳麓山告急與第4軍的失敗
日軍在相繼攻占瀏陽和株洲等地之后,已經完成了對于長沙守軍第4軍的合圍。自16日起,日軍開始全力進攻第4軍各部防守的陣地,以第34師團和第68師團一部進攻岳麓山,以第58師團進攻長沙城。岳麓山上第90師面對日軍的猛烈攻擊,情況最糟糕,第90師長陳侃與留守在岳麓山的第9戰區參謀長趙子立聯名向軍長張德能求援。趙子立特別指出:“以岳麓山不保,長沙勢難固守;若岳麓山確保,則可以炮火控制長沙。”
長沙城內的張德能此時卻犯了難,自己無法拿定主意,就在17日上午8時開了一個軍事會議討論改變部署的問題。在這次會議上,第59師師長林察賢表示不能變更部署,如果臨時變更部署勢必導致軍心不穩,第4軍主力仍舊應該死守長沙。到了11時,陳侃再次打來電話表示岳麓山形勢危急,請求張德能火速增派援軍。張德能于是再次召開會議,這一次張德能最終下定決心調整部署,讓第59師和第102師分別各留下1個團堅守長沙,2個師的主力部隊全部渡過湘江,向岳麓山靠攏。
不一會兒,薛岳突然發了一封電報過來,主要內容是:“長沙保否此乃國家安危,民族存亡所系,所望曉諭各將士,無論如何要死守長沙。”但此時調整部署的命令已經下達,不可能收回,張德能后悔也已經來不及了。
![]()
而對于渡江的部署,張德能根本沒有進行周密的部署,第4軍各部因為沒有足夠的船只而滯留在了湘江東岸,延誤了戰機。原本第4軍確實是控制了一些船只,但此時大部分船只都被私自用于運送物資,還沒有回來,為此負責管理船只的第4軍副官處處長潘孔昭在不久之后就被槍決。
從17日下午5時開始渡江,一直到第二天上午,第4軍的渡河部隊還沒有全部渡過去,有的部隊開始擅自行動。在渡河期間,第4軍還不斷遭到日軍機槍和火炮的攻擊,據統計這天夜里第4軍的損失不下千人。
在岳麓山上的第90師,于18日上午在日軍的猛攻下徹底瓦解,全軍潰散,師長陳侃也帶著師直屬部隊逃離戰場。在岳麓山失守后,第59師和第102師除留守長沙的部隊,其余的部隊都各自分散突圍了。6月20日,第4軍留守長沙的部隊全部傷亡殆盡,只有少數人能夠突出重圍,長沙完全被日軍占領。戰后經過收容,第4軍殘存的官兵只剩下6800多人,完全失去了戰斗力。
![]()
在國民政府頒布的《中華民國戰時軍律》中有明確規定:“不奉命令無故放棄應守之要地,致陷軍事上重大損失者死刑。”張德能沒有接到命令就撤出長沙,在指揮作戰的過程中又由于自己的問題導致第4軍損失慘重,因此張德能完全滿足判處死刑的條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