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出臺一份新的教師管理政策,今年9月1號開始實行。文件有47頁,內容是“優(yōu)化教師資源配置,提升教育質量”。
不少一線老師看后覺得壓力山大,有的老師甚至說“很難接受這樣的變化”。這個新政策最核心的部分,是調整了老師的績效考核和工資結構。
教師待遇變天,基礎工資下調明顯,預計9月1日開始實施!
北京現在大概有23.8萬名專任教師,這次改革會影響其中超過98%的人。根據新規(guī)定,老師工資里績效工資占的比例,要從原來的30%提高到45%,基本工資比例相應降低。
![]()
這意味著老師們將近一半的收入,都要跟考核結果直接掛鉤,工資的穩(wěn)定性下降了很多。更讓老師們擔心的是考核標準也變了。
新政策把教學質量的評價權重提高到了60%,這60%里面,學生的學業(yè)成績又占了35%。海淀區(qū)一位教高中數學的李老師就說:
“這實際上有點變相回到應試教育的老路了。我們都知道學生成績好壞受很多因素影響,現在把它和老師的收入綁得這么緊,很可能會讓教學行為變形。”
![]()
雖然全國已經有17個省市調整過教師考核機制,但北京這次調整的力度是最大的。工作量考核也成了新規(guī)的重點。
每位老師每周最低要上的課,從原來的12節(jié)增加到14節(jié),同時還得至少承擔一項課后服務或者社團活動。
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去年底的調查就顯示,老師們平均每周工作已經達到52.6小時了,比法定工作時間長不少。新規(guī)實施后,這個數字估計還得往上走,可能得接近56小時。
![]()
還有一項大的變化是強制推行跨校交流輪崗。新規(guī)要求每個區(qū)每年至少有8%的老師要在不同學校之間輪崗,五年累計下來輪崗的比例不能低于30%。
也就是說,一所學校里差不多三分之一的老師,在五年內都可能要換工作環(huán)境。朝陽區(qū)一位教了17年語文的老師就感嘆:
“我在這所學校都待了十幾年了,對學校文化、學生情況都很熟悉了,突然換個新環(huán)境,真能保證教學質量不下降嗎?”
![]()
晉升和退休也有變化!
評職稱的路,不好走了、想評中學高級老師,現在要求主持市級以上教研課題的數量從1項變成了2項,要求在核心期刊上發(fā)表論文的數量也從2篇增加到了3篇。
去年北京評中學高級教師的成功率只有23.7%,按新標準算下來,估計以后成功率會降到15%左右。
![]()
退休制度也有調整,新規(guī)提出要逐步讓女老師和男老師一樣,都60歲退休,分五年過渡完成。但調查顯示,有43%的女老師不支持這個變化。
不過,新政策里也不是沒有好消息,班主任的津貼提高了,從每月800塊漲到了1200塊。但是,相應的要求也高了,增加了學生心理健康、安全教育等好幾項硬性考核指標。
這次政策調整其實是“雙減”之后深化教育改革的一部分,想通過加強績效管理來提升教學質量,但政策制定者可能忽視了教師工作的特殊性。
![]()
改革后,加強績效考核能激發(fā)老師活力,提高教育質量。而且,大家也不用擔心,新政策出臺前做了廣泛調研,并且會設置3個月的適應期。
在這段時間里,各區(qū)教育局會組織開政策解讀會,收集老師們的意見,對政策細則進行必要的調整,爭取達到教育模式和教師待遇上的平衡。
(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若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