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教師職稱是評上的,不是考試考上的。而評的主要依據就是各種證書和榮譽,誰的榮譽證書越多誰就越容易評上。很多人可能感覺這樣挺公平的,畢竟證書代表著上級的認可。但是細細品味,卻不是這么回事。
近日一位網友發文質疑:中小學教師職稱最不公平的地方就是:一個教師辛辛苦苦在教學崗位上工作一年,或者幾年比不上一張優秀證書、一個骨干教師的稱號,一堆雜七雜八的榮譽、一篇拼湊的論文.......,這是對普通一線教師日復一日兢兢業業工作的一種侮辱。
![]()
對于這種說法,很多網友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
從網友的反饋看,大部分是贊成的,目前的職稱過分注重榮譽證書確實不太公平合理。
第一:榮譽證書表彰并沒有固定的標準,很多學校都是領導說了算。
每所學校每年就那么幾個表彰名額,發給誰?按什么標準發放?其實從來就沒有什么標準,上級也沒有給過標準,學校也沒有給過標準,這本身就注定了不公平。
單純看教學成績公平嗎?可能很多人認為這是最公平的。但重點班和普通班的教學成績怎么比?就算是均衡分班,誰敢保證分出來的班級平均分、優秀率都一模一樣,照樣會有差距。另外有的班可能很不幸分了兩個全校有名的“后進生”,不但不學習還整天惹事,成績個位數。因為就算都是后進生,成績個位數和四五十分對班級的成績影響也是很大的。所以就算是僅看成績依然不能保證對每個老師是公正公平的。
如果不看成績就更不公平了。看出勤率?還是敬業愛崗的態度?看教學能力還是對學生的愛心和耐心?這些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學校老師在這些方面基本沒什么差別,看看每所學校,真正做不到師德師風要求的幾乎沒有,而師德很高尚的也幾乎沒有。所以評的標準是什么呢?
目前,可以說學校榮譽給誰完全是領導說了算,就算老師們質疑,領導也有自己的理由,畢竟每個老師身上都有自己的閃光點。
![]()
第二:在一線教書的老師所付出的遠比幾張證書價值更大,更應得到認可!
在學校,我們總會發現,辛辛苦苦干幾十年,不如幾張證書有效,特別是在職稱評審中。
有的老師,只當了一年班主任,就獲得了市級優秀班主任的證書,而有的老師,可能干了幾十年,也沒見過這種證書。
有的老師常年教學成績第一,就因為沒有優質課的證書,不能晉升。而有的老師,可能就沒怎么上課,但因為獲得過優質課的證書,就輕松晉級了。
難道辛辛苦苦一線教書就這么沒有價值嗎?如果是這樣,所有老師把精力都放在磨課、課題上,都不好好上課,對教育的發展真的就好嗎?看看那些磨課的老師,耽誤了學生多少課程?看看評職稱的老師,幾個月都沒好好上過課。難道這就是教育所希望的嗎?
很多老師不善言辭不愛張揚,個性本身就不太適合上公開課,不代表他們不夠優秀,為什么僅用幾張證書就來證明一個老師對教育的貢獻呢?這樣真的公平嗎?
![]()
我們太注重榮譽的價值了,這本身就是可笑的,一個老師辛辛苦苦多年教學的付出比不上幾張證書更有價值,這本身就是對老師勞動的一種侮辱。職稱可以要榮譽,但不能僅靠榮譽,一個老師上課的價值也應該被認可,尤其是那些幾十年都在一線教學的老師,就算他不夠優秀,就算沒有各種榮譽,也應該認可他們的價值,給他們相應的待遇,這些教師才是我們教育的脊梁,沒有他們就不可能有教育的今天!
大家對此有什么看法?也分享一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