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作者:羅夏
上高中時,朋友和我聊起一件趣事,說他們班有位同學是校文學刊物的主編,這位主編收到了一篇名為《卡王》的小說投稿,寫的是農村小孩扇水滸卡的故事。主編同學覺得很土,于是大肆宣揚,引來很多附和的嘲笑。
誠然,在那個大家都在討論《最小說》、iPhone4和韓國綜藝的年代,這樣一篇小說被嘲笑是可想而知的。
但我笑不出來。
因為那篇小說是我寫的。
這里提及自己的少作,是因為那篇小說固然幼稚可笑,但回頭看去,我今日創作所涉主題,大多都包含其中了。
我很早就開始寫小說,五年級時用紙筆寫過一篇科幻小說,連帶著銀河獎的選票,一并寄給《科幻世界》的“校園之星”欄目,小說自然是沒有發表,選票卻抽中了獎,誰能想到我第一次上刊,竟是作為“幸運讀者”。
![]()
《科幻世界》雜志
正式發表作品則要等到大二,我在“小科幻”平臺發表了一篇微科幻《長日無盡》,講的是人類奴役了一個外星文明,讓他們耗費整整三代人(該文明個體壽命極短)將一顆碳60成分的行星打磨成鉆石,而這顆星球一樣大的鉆石,不過是某個人類討好愛人的禮物。
此后我開始較為穩定地發表作品,在《銀河邊緣》《作品》“蝌蚪五線譜”等平臺,發表了《地穹》《負限奧運會》《冥王星密室殺人事件》等中短篇,在小圈子里有過一點水花,收獲過三兩聲贊美(或商業互吹),僅此而已。
盡管有發表一些作品,但在當時要靠寫科幻養活自己幾乎不可能,眼看快畢業了,我必須要找工作。大三的時候,我用微博給時任《科幻世界》雜志副主編的楊楓老師發了私信,希望能夠得到一份實習編輯的工作。
我本以為私信會石沉大海,沒想到楊楓老師很快回復,發來一個地址讓我去面試。楊楓老師告訴我,她剛剛離職出來創業,開了一家名為“八光分文化”的公司,也是做科幻的。
當時的面試我印象最深的是讓我列出自己過去兩年閱讀過的書目,楊楓老師看了我的書單,當即決定錄用我。那是2016年,如今我已在八光分文化工作9年了。
![]()
私下里,我對楊楓老師說過:“謝謝您收留我,希望八光分收留我,就像當年《雨花》收留畢飛宇一樣,日后能成為一段佳話。”現在想來這話是我年少輕狂,說得太自負了。
一邊工作,小說還得繼續寫。當時我使用的筆名是“赤膊書生”,有編輯老師認為不文雅,不利于傳播,于是我借用《盲視》里的外星生物“羅夏”之名,用作自己的新筆名。為什么是羅夏?因為它沒有“我”的概念,卻成了更高級的存在,這很酷。
沒想到這一換筆名,竟從此沉寂下去。2019年在《銀河邊緣》發表《地穹》后,我再無小說新作發表。倒不是沒有寫,而是寫的東西過不了自己這一關,就不拿出來了。
直到EDG奪冠那一年,我的編輯戴浩然老師找到我:“電競這么火,你是電競粉絲,又寫科幻,為什么不寫個電競題材的科幻長篇呢?”
我沒有立刻答應,因為不確定自己是否有這個能力。其實我之前有過一個電競相關的科幻構思,但并不適合寫成長篇,于是我說先試試。
![]()
我一連寫廢了三個開頭,始終不滿意。寫一個電競少年熱血追夢,最終夢想成真,這肯定是最穩妥的,但我嘗試了幾次,始終不能興奮起來。一來那樣的故事已經很多人寫,而且寫得比我好,二來或許我內心并不相信那樣的故事。
電競故事離不開網吧,于是我去網吧找靈感。當我登錄很久沒有登過的游戲界面,看著好友列表里全部都是灰色ID,那一瞬間我感覺心臟被什么東西擊中:只有我一個人在線,我的朋友都去和生活對線了。
于是我知道該寫什么了。
冠軍舞臺上金色的雨是電競,但網吧里吃回鍋肉蓋飯喝營養快線的少年也是電競。
為了夢想是電競,為名為利為了不被看不起,也是電競。
開豪車住豪宅走上人生巔峰是電競,努力卻沒有運氣最終遺憾退場也是電競。
萬人空巷是電競,有一天它終將消亡被別的娛樂方式取代,也是電競。
這么多的電競題材,推著我決定寫一個和生活對線的故事,這就是《腦中之魔》的緣起。
![]()
羅夏《腦中之魔》 | 新星出版社
創作這本小說耗時三年,修改加出版又用了一年。為什么要用四年做這樣一件性價比不高的事?我想和我自己對文學的看法有關。文學在這個時代并不是失落了,它只是散落了。
比如評論區可能是當代最有文學性的地方。一個賣狗糧的電商店鋪下面有這樣一條買家秀:“2023年10月30號,塔塔被撞死在路邊,在它死前幾天,我買了40斤狗糧。”我在這條買家秀里讀到了周作人的《初戀》結尾般的況味。
而如果把大火的“二舅”視頻看成一篇寫人散文,那么“二舅”算不算二十一世紀中國傳播最廣的文學形象?細看網紅朱一旦拍的某個段子,其劇作結構竟恍然有比利·懷爾德的神韻。
似乎這個時代,文學愛好者不一定要出版,甚至不必寫作,也可以擁有文學的人生。那么為什么還要寫作,還要出版呢?
![]()
《腦中之魔》
我想是因為它提供了這樣一種誘惑——這個時代變化太快,千萬粉絲的大網紅明年就被遺忘,一句流行語幾天就會包漿,一個熱點還沒來得及追就已過時。
但是,史鐵生三十幾年前寫的《我與地壇》,在2023年仍然排在文學類圖書暢銷榜的第一位。并沒有誰在刻意營銷史鐵生,只是這個時代的讀者依然需要他。
作為出版的文學,能夠把那些散落的文學性重新收集起來,讓我們在飛速變化的世界中,找到一點永恒。
誠摯為大家推薦90后新銳科幻作家羅夏《腦中之魔》,該書由新星出版社出版,豆瓣評分9.0。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嚴鋒表示:
“我很喜歡玩游戲,也很喜歡寫游戲的科幻小說,《安德的游戲》如是,《腦中之魔》亦如是。虛擬與現實的邊界在故事中模糊,讓人沉浸其中,思考存在的意義。”
期待大家和我們一同解鎖這部年度最炸的“電競科幻”!

轉載、商務、作者招募合作丨請后臺聯系,凡本平臺顯示“原創”標識的文章均可聯系編輯轉載,未經授權轉載視為抄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