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7月
第41卷
4
總第214期
雙月刊
作者簡介
![]()
吳英策
(1975—)
四川內江人,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秘書長,從事產教融合研究;北京,100191。
![]()
徐守坤
(1972—)
山東濟寧人,工學博士,常州大學黨委書記、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高等教育研究;常州,213164。
![]()
白逸仙
(1981—)
陜西清澗人,教育學博士,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事業發展部副主任、研究員,從事高等教育管理、工程教育研究;北京,100191。
![]()
沈潔
(1987—)
江蘇鹽城人,常州大學教務處副研究員,南京大學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學專業博士研究生,從事產教融合研究;常州,213164。
![]()
湯瑞麗
(1992—)
湖北隨州人,教育學博士,常州大學產教融合創新發展研究院講師,從事高等工程教育、產教融合研究;常州,213164。
Email:tangruili@cczu.edu.cn。
引用文獻
吳英策,徐守坤,白逸仙,沈潔,湯瑞麗. 普通高校產教融合評價體系建構:理論、原則與框架[J]. 現代大學教育,2025(4):75-82.
普通高校產教融合評價體系建構:理論、原則與框架
摘要:
產教融合歷經理念革新到實踐深化的躍遷,其內涵價值在國家戰略布局中持續提升。構建普通高校產教融合評價體系是落實產教融合高質量發展政策要求的關鍵舉措,是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與機制一體化改革的重要支撐。研究運用文本分析與質性研究等方法,基于系統理論與關系治理理論等,采用改良導向評價模型,構建了普通高校產教融合評價體系。該體系包含7個一級指標,23個二級指標與43個觀測點,旨在引導普通高校深化產教融合,推動其向高質量、內涵式、特色化與創新性方向發展,從而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需求,推進產教深度融合與實踐創新。
關鍵詞:
普通高校;產教融合;評價體系;框架設計;校企合作
![]()
精讀
![]()
![]()
![]()
![]()
![]()
![]()
![]()
![]()
![]()
![]()
CSSCI來源期刊
全國中文核心期刊
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
(轉自:《現代大學教育》2025年第4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