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6年,沙嶺莊車站開通時老照片(源自“膠濟旅人的微博”)
已經(jīng)很難找到最初時沙嶺莊火車站的照片了,還好,在“膠濟旅人的微博”中發(fā)現(xiàn)了一張,很是珍貴,這也是迄今為止看到的唯一一張車站老照片。雖然過往的影像已難找尋但是文字的記憶還是有一些。
膠濟鐵路始建于1899年,1904年6月1日全線貫通,由德國人直接控制。歷史上日本兩次侵占青島,又分別強占了膠濟鐵路。直到日本投降后,才回歸中國。1949年6月2日,青島解放,歷經(jīng)風雨滄桑的膠濟鐵路,從此回到人民的懷抱,各火車站候車室上方掛上了新中國鐵路路徽。
沙嶺莊車站并不是膠濟鐵路上的一個老車站。1936年,日本在四方、水清溝、滄口一帶建了許多工廠,為方便工廠貨物進出,在沙嶺莊村以西擴建車站,其貨場空地面積加大,在幾十年的時間里,沙嶺莊車站貨運量僅次于青島火車站
![]()
1972年我參加鐵路工作時,沙嶺莊火車站天天都是車來人往,熙熙攘攘。
當時青島的紡織、化工業(yè)等發(fā)展迅速,沙嶺莊火車站承擔著原材料的運入,產(chǎn)品運出的重要任務(wù)。附近有青島紡織機械廠、青島國棉四廠、國棉五廠、青島化工廠、青島造紙廠、青島汽輪機廠、青島鍋爐廠、青島石灰廠、第三糧庫、汽車6隊等等,有的工廠設(shè)置了專門用于運輸?shù)膶S镁€,與火車站連接。火車站周圍的大沙路兩旁也有很多的倉庫,如生資站(生產(chǎn)資料批發(fā)站),紡織品批發(fā)站、化工站等等。為了便利鐵路運輸,及時的把貨物運進來、送出去。
![]()
上世紀90年代初沙嶺莊火車站老票房(王挺攝影)
青島市成立了由交通、鐵路、公路聯(lián)合組建的青島市聯(lián)合運輸辦公室,旨在整合不同運輸部門的資源和力量。在沙嶺莊火車站也設(shè)置了一個辦公室,這個辦公室就在火車站接壤大沙路路東面,一排紅磚的平房,供有4個房間,一間是鐵路工作人員,內(nèi)有整車計劃審批、發(fā)送、零單發(fā)送、到達通知、鐵路結(jié)算,及交通局的一名老師傅。一間是調(diào)度室,有汽車6隊的2名調(diào)度員,主要接受汽車和地排車運輸。一間是結(jié)算室,內(nèi)有交通局、鐵路火車站、汽車六隊、銀行等工作人員組成。負責各種運輸方式的運費結(jié)算,匯總后送銀行。還有一個房間是聯(lián)合運輸負責人辦公室。每一個房間,不是門相連,就是有窗口隔離,一旦有些事兒拉開小窗口就能喊話,運輸事情一會兒就會解決。效率非常高。
1972年5月21日青島日報第二版專門刊登文章《團結(jié)協(xié)作的新凱歌》——記沙嶺莊地區(qū)開展聯(lián)運取得的新成績
![]()
當貨物到達鐵路卸下后,就會通知接收的貨主。廠方會有專門人員帶著運輸章來辦理手續(xù),辦完鐵路手續(xù),就會直接送到調(diào)度室,根據(jù)距離的遠近、數(shù)量的多少等實際情況,由汽車或地盤車送到貨主手中,同時進行運費結(jié)算,當天下午就會把火車、汽車、地盤車匯總的結(jié)算單據(jù)由銀行工作人員匯總送銀行分理處進行結(jié)算。這在當時既方便又快捷,工作效率很高,拿現(xiàn)在的語言來說就是一個圖章一張單據(jù)搞定。可想而知,當時的運輸是多么繁忙,對整個青島市國民經(jīng)濟發(fā)展是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
因為運輸能力緊張,也就是在這一年招收了一批清一色的男同志,大約有90人,從事裝卸工作。這些新職工大都來自四方區(qū)和滄口區(qū),是應(yīng)屆畢業(yè)的有文化的初中畢業(yè)生。那時候并沒有對裝卸工的歧視,只是每當卸完一些散裝貨物時,“灰頭土臉”的他們有些不好意思,但下班后會洗澡換下工裝,穿上鐵路服裝,儀表堂堂。
![]()
沙嶺莊站裝卸作業(yè)費收據(jù)
后來車站購進了一些裝卸工具車,如吊車、叉車等,這些年輕的裝卸工成為了工具車的最佳操控人。
![]()
我和他們基本是同時入路的,我們一共四個人,三女一男,我的個子最矮,背了一個軍綠的書包,有一個女孩個子很高,因此有些同事還議論怎么這個女孩還帶著妹妹上班?后來成了大家逗樂的笑料。
一個小小的火車站,一下子涌入八、九十名新的年輕員工,加上我們接班的四名員工,給這個車站帶來了生機和活力。因而也帶動了這個車站共青團的工作。
團支部經(jīng)常組織一些活動,比如有時候會根據(jù)卸車能力不足,組織下班的團員青年義務(wù)勞動,有時候上下車旅客多,組織團員青年維持秩序。黑板報每周都換新的,因而這個車站有三名團支部書記先后被推薦到上級單位任職
![]()
上世紀90年代初的沙嶺莊火車站(王挺攝影)
沙嶺莊車站不僅有貨物運輸,還有旅客運輸。但是旅客運輸大都是短途的,而短途的有其特殊性,一是他們的時間性很強,主要是早上和晚上,周圍上下班時間運送工人,時間相對集中。二是運輸?shù)墓ぞ吆喡吠径蹋话闶菑那鄭u站、大港站、四方站到沙嶺莊火車站,或是從滄口、女姑口到沙嶺莊火車站等,且用的都是棚車,過去我們叫馬龍車。
![]()
上世紀90年代初的沙嶺莊火車站(王挺攝影)
三是沙嶺莊車站客運的設(shè)備設(shè)施簡單、簡陋、狹小,客運候車室只能容納20、30人左右。人們都是按火車到達的時間來,在站臺上等一會兒就上車。一早一晚的太陽還不是特別曬,就是怕大風、大雨,特別是寒冷的冬天嗖嗖的海風刺骨的寒冷。
![]()
上世紀80年代青島站到沙嶺莊的火車票
![]()
上世紀80年代沙嶺莊至高密的火車票
![]()
上世紀70年代青島至沙嶺莊的火車月票(藏友“云溪老頑童”提供)
短途的大篷車,沒有座位,有其方便的一面,一些離車站近的和我們這些鐵路員工會利用休班時間去縣城或村鎮(zhèn)趕集,當時去李哥莊、膠縣(現(xiàn)在的膠州)、高密的比較多。趕集主要購買一些緊缺的豬肉(城市要用票證買)和大路貨如土豆、地瓜、大白菜等。
![]()
火車站的簡陋還表現(xiàn)在全站沒有會議室,要召開全站大會,需要開三次,甲、乙、丙三個班各一次,會議室就在裝卸工休息的大班屋,是裝卸工休息的地方。由于房間大,里面是一個一個的土炕,開會的時候大家在炕沿邊坐。
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由于附近的化工企業(yè)比較多,比如石灰廠、東風化工廠、青島化工廠等等,如遇到大風的天氣,這里會塵土飛揚,包括一些石灰的原材料會滿天飛,那個時候人們對環(huán)境的保護意識或是自我保護意識還不是太強,所以沒有人去計較或是保護自己。
![]()
當時的沙嶺莊車站距大海僅幾步之遙,所以有很多周圍工作的人,午休的時候如果遇到大潮,他們會下海挖蛤蜊,雖然時間短,不會挖的太多,但一頓美味的晚餐應(yīng)該是足夠。
另外在車站生活方面,還值得一提,與聯(lián)運辦公室對面有一排平房,是當時鹽灘百貨商店沙嶺莊火車站門市部,專門為火車站周圍設(shè)置,小賣部里面的商品主要是日用百貨、食品、煙酒等等。基本滿足附近周圍的生活需求。這里面的一個工作人員是一位長者,是建國后公司合營吸納進來的,她很愛說話拉呱,很多跑車站的人員和等車的人員經(jīng)常在這里聚集。(1978年4月2日青島日報曾經(jīng)報道過,題目是《積極經(jīng)用小商品方便群眾購買》
![]()
這是我的第一篇小作文,被青島日報刊登。
![]()
1978年膠濟鐵路進行復(fù)線改造,1984年第一期復(fù)線改造完成。從86年進行二期改造,到90年12月膠濟鐵路全線貫通。2013年沙嶺莊車站不再保留客運功能。往日運輸繁忙的景象也隨著功能的調(diào)整而結(jié)束。
本文作者:劉瑞華
青島城市檔案論壇公眾號、青島城市記憶頭條號編輯整理發(fā)布,轉(zhuǎn)載請注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