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秋季攻勢后,東北國民黨軍被迫退守以沈陽、長春、錦州為核心的狹小地域;雖然其依然占領著34座大小城市,并控制有部分鐵路線,但財源、兵源等均陷入困境,故采取了集中兵力固守要點的戰術。
因此在沈陽城周邊的關鍵城鎮,東北國民黨軍均駐有一個師左右的兵力,另外在沈陽城及附近保持了10個師的兵力以為機動。
而當時的東北我軍已有野戰部隊42萬余人,另外還有軍區武裝31萬余人;隨著野戰部隊規模的擴充,僅野戰縱隊就有9個,步兵師27個,此外還有10個獨立師、3個騎兵師,以及炮兵等支援部隊。
鑒于國民黨軍集中兵力守城,我軍決定利用江河結冰,大部隊行動有利的冬季環境,發動攻勢;決心進攻敵大的據點,并對付敵6到8個師的增援。
![]()
其中位于鐵路交叉點上的新立屯就是目標之一,此地由國民黨軍第49軍第26師守備。
第49軍是東北軍的番號,不過在抗戰中該部的兵員就逐漸替換,而且軍系也轉為中央軍旁系了。
1946年解放戰爭開始時,該部調整為整編第49師參戰,并在蘇中戰役中遭受重創。
當時第26師改為整編第26旅,在“七戰七捷”中的第二戰——如南戰役中,整編第26旅被全殲;后續重建后,該部繼續在蘇中、蘇北地區作戰。
1947年夏,東北國民黨軍在迭遭重創后從關內增兵,整編第49師因為與東北有淵源,故而被選調出關,并恢復稱第49軍。
![]()
結果這個軍剛到東北便吃了大虧,其第79師和第105師在楊家杖子被殲萬余人,第26師因為后到所以僥幸避免被殲。
不過短短兩個月后,第26師便被派往新立屯駐扎,而偏偏這個新立屯就是東北我軍冬季攻勢首先指向的目標。
1947年12月15日,冬季攻勢正式展開。
第8縱隊在冬季攻勢的第二天,就對新立屯的第49軍第26師實現了包圍,不過并沒有立即進行圍攻。
當時東北我軍的關注重點是法庫方向,并希望能夠圍點打援,干掉其最強的新編第22師。
![]()
打援未果之后,東北我軍又決定先打彰武,以聲東擊西,誘殲出援的國民黨軍,此間第8縱隊只留下了第24師繼續包圍新立屯,主力則南下占領了黑山縣城。
到1948年1月初,國民黨軍分三路行動,以解法庫、新立屯之圍;我軍決定先打西路的新5軍,此即為公主屯之役。
在殲滅新5軍后,東北我軍決定擴張戰果,解決新立屯被圍的第26師。
這個第26師主要是南方兵員,當時正值東北最寒冷的時期,又被我第8縱隊第24師圍困月余,因此全師凍傷眾多,士氣甚低。
而我軍卻并未輕敵,除了第8縱隊主力外,還調來了第1縱隊主力(兩個縱隊各欠一個師)和冀察熱遼軍區獨立第2師以及炮兵一部。
也就是說我軍集中了5個師來解決新立屯的第26師,其中還包括戰力甚強的第1縱隊。
所以這仗是沒什么懸念的。
![]()
1月25日攻城作戰開始,僅一天時間便掃清了外圍據點;新立屯第26師自認為難以抵御,故而在第二天凌晨我軍攻城前,就先分兵三路出城。
這樣的操作縱然是能在冰天雪地中逃走少許人馬,但整個師會因為脫落防御工事,而遭到更快的殲滅。
結果也確實不令人意外,除300余人零散逃走外,第26師的9000余人被追殲于新立屯西南,被殲率將近97%。
由于該師基本上未做有力抵抗,故而在其被被殲者中,俘虜就有八千多人。
這樣的話不僅為我軍節省了彈藥,減輕了傷亡,同時還可以繳獲大量武器彈藥。
繳獲武器計有8門山炮、4門戰防炮、20門中口徑迫擊炮、28門六零炮、10具擲彈筒、39挺重機槍、213挺輕機槍、148支沖鋒槍、53個槍榴彈筒、2109支步槍。
![]()
在彈藥方面繳獲有炮彈4422發、手榴彈7564枚,子彈4437249發。
這其中子彈的繳獲數量尤其巨大,畢竟第26師并非東北國民黨軍的精銳師,卻擁有如此數量級的子彈,還是比較令人驚訝的。
雖然該師在防御作戰期間并未消耗過多彈藥,但這個繳獲數量還是偏大了些。
其原因主要是新立屯作為國民黨軍在沈陽外圍的重要據點之一,本身就儲存有一部分備用彈藥,以北其進出作戰使用。
所以這400多萬發子彈,其實是第26師自身的彈藥外加新立屯據點的彈藥量之合計。
而我軍無需消耗太大代價,便占領此處,繳獲如此數量的彈藥,自然可以為我所用,打出更大的勝利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