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上半年,比亞迪海外狂賣47萬輛新車,相當于每分鐘就有1.8輛比亞迪駛出中國港口。
比亞迪銷量領跑全球市場的背后,標志著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正在全球市場強勢崛起!
在政策多變,關稅復雜著稱的歐洲市場上,比亞迪正在用自身的硬實力,獲得了歐洲消費者的認可。
![]()
要知道歐洲在汽車界被稱之為“上甘嶺”。因為其市場教育程度高,各大傳統汽車品牌實力根深蒂固,消費力強勁……對于任何一家車企來說,都非常渴望可以在歐洲站穩腳跟。
而在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以及西班牙這五大歐洲老牌國家市場中,比亞迪都取得了讓人振奮的成績。
在西班牙市場,比亞迪月銷量突破萬輛,市場占有率達到了9.7%。
![]()
在意大利市場,比亞迪上半年注冊量超過9000臺,市場占有率突破10%。
在英法德市場也在不斷深受消費者的追捧。
當然,比亞迪最出色的成績還是在美洲市場上。
![]()
在巴西的圣保羅市中心,一輛白色涂裝的比亞迪D1電動巴士悄然駛過,車廂里乘客指著窗外剛剛豎起的巨幅廣告牌:“比亞迪,為巴西充電。”
比亞迪2025年上半年,在巴西市場的銷量達到了4.7萬輛,超過了第二名和第十名競品總和的兩倍。
![]()
而在競爭激烈的亞太市場上,比亞迪同樣不遜色。
作為被日韓車系長期盤踞的市場,比亞迪在泰國持續領先,雙雙攬下了新能源汽車和純電動車的銷冠,純電車市場占有率更是高達35%。
![]()
就算是新加坡市場,比亞迪同樣拿下了2025年上半年乘用車銷量的冠軍。
事實上,比亞迪之所以能夠突圍而出的背后,離不開自主研發的“技術三板斧”。
比亞迪的刀片電池打破了消費者的顧慮。
當慕尼黑工業大學實驗室通過鋼針穿刺測試刀片電池時,德國的工程師看著始終未冒煙的電池陷入了沉思。
這也難怪歐洲車企巨頭排著隊來中國洽談專利授權,甚至奔馳高管直言:中國人在電車賽道上直接碾壓了我們。
![]()
其次,比亞迪的DM-i混動技術,直接打破了日系車“性價比”的神話。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日系車都被稱之為“油耗低”的代表,但如今在泰國曼谷的郊區,一位司機看著他的秦plusDM-i儀表盤:“滿油滿電可以跑1245公里,堵車燒油,高架用電……”
這套比亞迪自主研發的驍云1.5L發動機+雙電機系統,讓比亞迪在亞太市場突圍而出,就算是基建薄弱的東南亞市場,比亞迪的占有率也高達41%,反觀特斯拉僅有可憐的7%。
甚至挪威出租車聯盟算過一筆賬:“比燃油車日均節省運營成本37歐元。”
![]()
比亞迪的兆瓦級閃充的出現,把燃油車最后的“優勢”都秒滅掉了。
在此之前,還有一部分消費者擔心充電時間長的問題。
但如今深圳鹽田港的比亞迪巨型充電樁,一輛滿載出口車輛的拖頭正在補能,采用752V高壓平臺+雙槍超沖技術,短短5分鐘就能注入200km的續航。
這也難怪西方媒體感慨:兆瓦級閃充的出現,意味著中國人正在改寫汽車行業的游戲規則。
![]()
無獨有偶,比亞迪在全球市場沖鋒的背后,是中國汽車工業的“諾曼底登陸”。
從電池霸權,到智能駕駛,再到產業鏈輸出,中國汽車品牌都在各自領域暗自發力。
回首過往,2003年王傳福收購秦川汽車時,被資本怒罵“回了比亞迪”。
但20年后的今天,比亞迪仰望U8正在沙漠表演“坦克掉頭”,在洪水災區上演著“渡河救人”的視頻在西方媒體平臺爆火。
這背后映射出,如今的中國已經跳出了西方百年燃油車的路徑依賴!
還是那句話,從巴西雨林到挪威峽灣,比亞迪的47萬輛海外車主背后,是一場由中國主導的汽車文明更迭。
當德國《明鏡周刊》頭版打出標題《汽車界的華為來了》,它真正畏懼的絕非銷量數字,而是中國人正將汽車從“機械藝術品”重定義為“移動智能終端”的底層邏輯革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