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茶城開店的茶商朋友問:
不要轉讓費,還有半年房租,店鋪送給你干了。
老楊聽完,只能無奈地說:去年,茶葉消費降級嚴重時,我們就搬進茶城旁邊的小區做工作室,不會再搬回去了。
茶商朋友感慨一句:現在,不要轉讓費,都轉不出去。
![]()
實體茶商,已經養不起店鋪
以前,茶城輝煌那幾年,
一個門店,一天泡掉幾桶水。
茶城里,一個門店的老板,一年能創造幾百萬的營收。茶城一年的房租十幾萬,茶老板毫無壓力。
![]()
賣茶的利潤,養不起店鋪
近五六年,茶城生意才真正受到大的沖擊。
一開始,茶老板們覺得,茶葉店開著,好歹算個事業。一年幾萬到十幾萬的房租,東湊西補,也能應付。
但近兩年,市場整體消費降級。茶客買茶支出減少,選擇了更加便宜的直播間買茶。
![]()
實體門店的茶葉越來越難賣,本想著咬牙堅持一下,熬過一兩年就好了。
但是,如果三五天不開單,想起一年幾萬十幾萬的房租,瞬間頭大。
最終就是,還沒等熬出頭,賣茶的利潤,已經支撐不起門店的房租了。
![]()
茶城的功能,卻正在被時代削弱
過去,茶城作為重要的茶葉集散地,茶文化的傳承與交流中心,作用不可忽視。
如今,茶城最大的作用是倉儲和有個喝茶的地方,稍大一點的茶企,還能作為辦公場所。
至于最重要的帶來客源,有茶商說:好不容易在線上吸引一個客戶,到了茶城,里面全是賣茶的,客戶閑逛一圈,就被別的茶商截胡了。
![]()
茶商,淪為店奴
最讓門店老板們崩潰的是:自己不知不覺中淪為了店奴。
有一個門店,每天早上九點就去開門,下午六七點才回家,一個月30天,天天重復。
不去開門吧,萬一有客戶去呢。去開門吧,每天都期待有客戶上門喝茶,可是,一個星期沒有客戶上門喝茶,一單沒開。
這時候,心態就崩了:高昂的房租付著,茶葉店天天守著,一個客戶都沒有。再想起做工作室的每天睡到自然醒,忍不住一聲嘆息。
![]()
總之,茶城功能越加單一,獲客基本為零,加上高昂的房租,門店的性價比,越來越低。
一直做實體生意的茶老板,沒能轉型的,已經關門了。
仍堅持做茶的,逐漸搬離實體門店,但又需要茶城的聚集功能(賣茶的、賣茶葉包裝的),搬進茶城旁邊的小區,就成了大多數茶商的選擇。
![]()
茶城,一個時代的結束
時代,不知不覺中重構茶葉供應鏈。供應鏈,又決定了賣茶模式。
2025年2月底,馬連道茶城,要求商戶4月30日前完成騰挪。
馬連道茶城拆遷的消息,在業外微不足道,卻在茶圈引起陣陣討論,從業者感慨實體難做的同時,也不免唏噓:堂堂北京茶城,竟變成安置房的地盤了。
終究,茶城,越來越難以適應現代賣茶模式。
![]()
茶城,遠去的輝煌
茶城,大多是2003年以后建起來的。
那時,恰逢普洱茶火熱,推動茶城建設。茶城的貨架上,需要陳列普洱茶。普洱茶與茶城,可謂相互成就。
當時,茶葉市場的供應鏈是:茶山——茶商——茶客,茶城作為茶商聚集的茶葉集散地,倉儲、獲客,接待場所,功能一應俱全。
![]()
而且,當時茶葉市場尚處于無序競爭,茶商聚集在茶城,方便互相借鑒包裝、文化,背地里打聽,探討工藝。或者化身茶客,試友商的品質,相互參考品質。
可以說,茶城讓茶商抱團,推動茶葉市場快速迭代,減少了做茶的隱性成本。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茶城可謂匯聚了潑天富貴,茶城,一個茶商的根據地,一個店鋪一年創造幾百萬、上千萬的財富。
如今,當茶老板端起茶杯,站在店門口,遙想當年,看見的卻是,偌大茶城,竟無一個喝茶的客戶。
原來,茶城風光無限,已經是七八年前的事了。
![]()
新供應鏈,繞開了茶城
2020年,一只黑天鵝,徹底打亂了市場原有的供應鏈。
普洱茶市場,分散在全國各地。那年,省外茶商沒到茶山,推動了直播賣茶。
直播賣茶,一開始是城里的茶商主導,但隨著直播賣茶的群體內部競爭激烈,直播也回到了源頭茶山。
茶葉市場的供應鏈,就變了:茶山——茶客。在某種程度上,茶商的價值被削弱了。
茶城還是當年的茶城,甚至房租還減少了一些,但是,茶城里的茶商,在新的市場供應鏈中被邊緣化,變得越來越難,他們已經養不起茶城里的店鋪了。
![]()
到今天,中低端茶已經是直播間的天下。茶商只有做貨真價實的古樹春茶,線上匹配工作室相結合的輕資產運營模式,才能有條活路。
那些依舊在茶城里苦苦堅持的茶商,他們自己都不知道,還能撐多久。
而已經搬進小區的人,也有一個共識:一旦茶城消失,茶城及周圍的人,做茶成本一定會升高。
![]()
茶葉市場,不會消失。此消彼長之下,一批人倒下,一批人站起來。
但有一點是肯定的:茶城不可能突然消失,也不會完全消失。
但長遠來看,茶葉市場的供應鏈已經轉移,這樣的大背景下,全國各地,必然有一大批茶城消失在歲月的長河里。
茶城,在茶葉市場產銷兩旺的盛世中應運而生,也終將在消費降級的大背景下隨風而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