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是圓方的第1241篇原創
(點擊標題下方小耳機標志可收聽音頻)
01
今天看到一段話,像一道閃電一樣劈中自己。這句話是查理·芒格說的:
我們的成功,并不是善于解決難題,而是善于遠離難題。
(“We succeed by avoiding problems, not by solving them”)
這句話最早是芒格在2019年的Daily Journal股東會上。芒格當時作為公司董事會主席發表了演講。
在演講中,芒格首先介紹了Daily Journal的業務情況:
公司有兩條業務線,一個是日漸衰落的法律報刊業務,另一個是電腦軟件業務,主要為法院和司法部門提供自動化服務。
芒格特別強調了軟件業務的復雜性:需要與各州法院、聯邦法院打交道,面對不同的要求、顧問和官僚主義,還要應對強大的競爭對手泰勒科技公司(Tyler Technologies)。他指出這種業務"很難做",是"服務密集型的",而且"根本快不起來"。
正是在描述這種復雜業務環境的背景下,芒格提出了那句名言:
"我們能成功,不是因為我們善于解決難題,而是因為我們善于遠離難題。我們只是找簡單的事做。"
之后芒格要求公司停止試圖覆蓋全美市場,轉而聚焦潛力明確的地區,如澳大利亞、加拿大,利用當地司法系統現代化需求搶占份額。至2023年,公司軟件業務覆蓋全球10%的法院系統,被列為司法科技領域前三供應商。
02
芒格這句話之所以對圓方很有觸動。是因為最近就在處理類似的問題。
在過去幾年中,圓方自己花了很多精力,資源,時間在去解決之前遺留的的一些歷史問題。但是當自己回過頭來去思考這件事的時候,突然意識到,其實這件事是“本可以不做的”。
而由于自己的“貪嗔癡慢疑”,讓自己陷入事情的漩渦中,可能要花十倍甚至更多的時間和資源來化解。
所以識別并遠離那些吞噬生命而無實際回報的"黑洞難題",往往是比解決難題更根本的智慧。
生活中許多貌似緊迫的"難題",不過是結構性困局投下的迷霧
諸如復雜關系的無解糾纏
停滯行業的枯守掙扎
無法兼容的價值觀碰撞
這種無法被"解決"的系統性困局,果斷避讓才是智慧。我們要警惕那些耗盡心力仍無解的沉沒難題,果斷避讓即是止損之善策。
03
但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我們很多時候特別容易陷入自我感動的狀態。以至于常沉浸于攻克難題的成就感,卻忽略了成功在于遠離問題而非解決它們。
那如何能避免這樣的處境呢?
圓方覺得,在投身任何任務前,必須冷靜計算潛在資源消耗與核心目標實現的關系。不妨自問:
“此事項所耗資源是否遠超其真實價值?投入的時間,經濟又將換回何種回報?”
尤其尤其尤其,要 警惕“隱性成本”,包括但不限于:
人際關系中的反復猜疑和內耗、
對陳舊業務模式的修修補補
為遷就他人而扭曲的自我價值認同
這些支出往往悄無聲息,卻足以掏空自己的能量和時間。
04
芒格的這句話,其實最終指向一種戰略性的人生管理——不執著于如何“力挽狂瀾”,而專注于何處“根本不必起浪”。
讓每一次“投入”都成為能量向光明的流淌,而非被漩渦無聲吞沒。
與其耗盡畢生解題,不如及早創造無需此題的嶄新格局。
而我們的價值,存在于未被難題遮蔽的光輝里,而非與廢墟搏斗的傷痕中。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或許,講述的也是同樣的道理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