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則新聞讓人瞠目結舌:
60歲大爺化濃妝戴假發,化名“紅姐”,通過網絡與約2000多個精壯男子發生關系。
這些男性包括白領,帥哥,大學生等,網傳這些男子中多為直男。
更令人錯愕的是,許多人在接觸之初,根本不知道濃妝艷抹下的“紅姐”是男性。
真相暴露或者視頻被流出后,他們承受的被欺騙感和隱私被侵犯的痛苦,無疑是巨大的。
我們本能的同情這些男性,視他們是“受害者”。
而對于這個“紅姐”的評價則更多是“玩得花”,“獵奇”。
![]()
這份強烈的同情,不禁讓人深思一個假設:
如果“紅姐”是一個真實的女性呢?
如果是一位真實女性,同樣在網上以某種形象吸引男性,與很多人發生關系,無論有償還是收物品,同樣偷拍并泄露了了上千段視頻......
輿論的風暴會是什么樣子?
恐怕鋪天蓋地的,會是針對她個人極其難聽的辱罵:
“不自愛”“下賤”“不是好東西”......
人們會本能地質疑她的道德,她的動機,將一切歸咎于她本身。
同樣的行為,僅僅因為主角的性別不同,輿論的審判尺度竟有天壤之別!
“紅姐”事件里有個荒誕又扎眼的細節:
他不收現金,而是讓對方帶金龍魚花生油,果籃,雞蛋等物品作為“報酬”。
這被當成一個獵奇的笑點傳播。
但細想一下,這本質上不還是一種交易嗎?
只是用實物代替了貨幣罷了。
這種黑色幽默的方式,無情地揭示了一個冰冷的社會現實:
在某些情境下,身體——即使是偽裝的女性身體——依然被明碼標價,被當作一種可以交換生活資源的“物品”或“服務”。
這不由得讓我聯想到,女性長久以來面臨的困境。
女性的身體,外貌,甚至是生育能力,在歷史上和現實中,都常常被物化,被估價,被當作交易籌碼。
![]()
雖然“紅姐”是個男性扮演的極端個例,但這種以身體或性作為交換資源的邏輯,像一面鏡子,清晰地映照出我們社會中,某種根深蒂固的物化觀念。
當人們嘲笑他用花生油做“報酬”時,是否也在無意中強化了“性可以交易”的觀點?
對于“紅姐”,人們或許一笑了之。
但這種物化邏輯,對真實女性的傷害,是深刻而持久的。
這場鬧劇的中心,唯一缺席的,恰恰是真實的女性。
但諷刺的是,網上喧囂的罵聲中,最刺耳的標簽卻是“紅姐”。
“紅姐”的女性化的稱呼,成了他吸引流量,達到個人目的的工具性標簽。
這種荒誕感,無形中消解了“姐”這個稱謂本身的莊重感,以及它背后所代表的真實女性群體。
仿佛在說:看,“女人”可以這樣被扮演,被定義,被消費。
他以女性形象為遮羞布,卻讓“姐”這個字,在這個語境下失去了尊重,變成了一種戲謔,一種對真實女性的集體侮辱。
![]()
“紅姐”事件,就像一面不太干凈的鏡子,照出了我們習以為常,卻可能深深傷害女性群體尊嚴的觀念縫隙
——關于性別偏見的雙重標準,關于身體被物化的冰冷邏輯,關于女性形象被輕易盜用和消費的悲哀。
希望“紅姐”的鏡像能成為一把利刃,刺破那些習以為常的偏見,為性別平等的前路劈開一束光!
關注小卿,與你分享更多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