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看客”的“目光”:近代中國視覺文化漫談
![]()
●“在以文字為確證的時代,圖像卻遭遇了太多「視而不見」。”
在各類圖像讓人目不暇接的今天,我們為什么還要重新走進近現代中國的視覺世界?本次分享會將帶領大家回到晚清圖像時代興起之初,跟隨街頭巷尾“看客”的目光,站在觀看者的位置,感受當時人們在看什么?怎樣看?什么決定了這種看?這種看又如何被圖像所捕捉?探索這些問題的答案,能讓我們了解百余年前中國人面對一個迅速變化、新舊雜陳的視覺世界有著怎樣的反應,揭開圖像中隱藏著的那些被文字記載所忽視的縫隙,從而讓我們更加理解今日我們從何而來,身處何方。
2025年7月5日,中信書店與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新民說邀請大家和中國視覺文化研究領域代表性學者吳瓊教授、唐宏峰教授,與《“視而不見”》的作者黃瓊瑤博士一起走進視覺文化研究的前世今生。
活動時間
2025年7月5日(周六)
15:00—17:00
活動地點
中信書店·啟皓店
(北京市朝陽區新源南路8號啟皓北京西塔1層)
報名鏈接
?? 長按掃碼線下參與 ??
?? 點擊預約按鈕收看直播 ??
嘉賓介紹
![]()
吳瓊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吳玉章特聘教授、博導。主要從事西方美學、法國理論、視覺文化研究等方面的研究。出版專著有《西方美學史》《走向一種辯證批評》《雅克·拉康:閱讀你的癥狀》《讀畫:打開名畫的褶層》《視覺批判導論》《20世紀美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譯有《馬克思的幽靈》《西方的沒落》《哲學社會學》等著作并主編《視覺文化研究叢書》。
![]()
唐宏峰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首席專家,入選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獎勵計劃。曾任中國藝術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教授、哈佛燕京學社訪問學者。著有《透明:中國視覺現代性(1872-1911)》《從視覺思考中國:視覺文化與中國電影研究》《旅行的現代性:晚清小說旅行敘事研究》等多部著作。
![]()
黃瓊瑤
上海師范大學中文系博士后,上海交通大學文學博士,法國先賢祠-索邦大學訪問學者,中國臺灣陽明交通大學視覺文化研究所訪問學生。
![]()
宋奕璇
(學術主持)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美學專業博士,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訪問學者,主要從事藝術理論、明清園林文化、視覺與物質文化研究等。
相關作品
![]()
《惡婦游街》,《點石齋畫報》大可堂版第8冊,上海畫報出版社,2001年,第47頁。
![]()
《回師觸忌》,《點石齋畫報》大可堂版第5冊,上海畫報出版社,2001年,第6頁。
![]()
《賽燈盛會一》,《點石齋畫報》大可堂版第10冊,上海畫報出版社,2001年,第280頁。
新書介紹
![]()
《“視而不見”:近代中國視覺文化》
黃瓊瑤 著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新民說
2025年6月
看客的目光跨越百年交匯于紙面,視覺研究手持隱秘鑰匙,為我們開啟了一座晚清民初的圖像寶庫:上海開埠慶典圖像里的民族主義和政治博弈;女性形象在近代大眾文化中的首次突圍;民國畫師平衡新與舊的美麗;報刊編輯開啟對新娛樂的追求……
本書考察近代視覺文化中的具體問題,分析晚清民初文化交融背景下,大眾文化中視覺符號的形成與變動。從《點石齋畫報》到《時報·余興》,從美女月份牌到時裝仕女圖,作者關注畫報、廣告、印刷、電影等媒介,回應視覺文化研究中誰在看、怎么看、看什么、什么東西可看等核心問題,期待與讀者一起睜開眼睛,看見近代視覺文化中被“視而不見”的新變,思考過去與當下。
媒體支持
![]()
「圖像之書」是北京大學圖像學實驗室運營的學術與文化平臺,致力于推動對藝術與圖像展開深入的研究,發表藝術史、圖像理論、攝影、電影、新媒體、電子游戲和數字藝術等領域的學術文章、學術譯文,舉辦線上講座與工作坊,推介優質的學術圖書等,敬請關注。
02
美術、電影與印刷:“看見”近代中國視覺文化
![]()
活動嘉賓
黃瓊瑤
本書作者、上海師范大學中文系博士后
吳鍵
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教授
曾小鳳
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
張小迪
北京電影學院美術學院講師
學術主持
劉白芊
北京師范大學哲學學院博士后
活動日期
2025年7月6日(周日)15:00-17:00
活動地點
SKP RENDEZ-VOUS
活動地址
北京市朝陽區大望橋,北京SKP 4F
活動費用
活動當日憑報名短信進場
報名方式
掃碼進入報名頁面
![]()
坐席有限,先到先得
直播平臺
![]()
新浪微博 @SKPRendezvous
【活動內容】
近現代中國的視覺世界異常豐富又急劇變化,傳統視覺藝術發生著從傳統到現代的深刻轉型,新型的視覺技術也不斷流入擴散,美術、電影、攝影、印刷等共同組成了一個巨型“鏡城”。視覺文化研究本身的多學科取徑,能幫助我們“看見”歷史和文化中的“視而不見”,從而啟發我們從視覺角度重新思考過去與當下。
2025年7月6日(周日)下午15:00,我們特別邀請《“視而不見”:近代中國視覺文化》的作者黃瓊瑤博士、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教授吳鍵、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曾小鳳、北京電影學院美術學講師張小迪、以及學術主持北京師范大學哲學學院博士后劉白芊,這些分別來自視覺文化研究所關涉的不同學科的新銳學者,做客北京SKP4FSKP RENDEZ-VOUS,在不同學科的交叉與對話之間,“看見”近代中國視覺文化。
![]()
【活動嘉賓】
![]()
黃瓊瑤
上海交通大學文學博士,上海師范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博士后,法國先賢祠-索邦大學訪問學者,中國臺灣陽明交通大學視覺文化研究所訪問學生。主要研究領域為近現代視覺文化、中西藝術交流、文藝批評,著有《“視而不見”:近代中國視覺文化》,譯有《德里克?賈曼》。
![]()
吳鍵
北京大學藝術學博士,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現代藝術理論與批評,聚焦于中國現代藝術學的發生、中日近代藝術思想交流等課題研究。在《文藝理論研究》《美術研究》《當代電影》《北京舞蹈學院學報》等刊物上發表論文二十余篇,譯作若干。2016-2017年受國家留學基金委“聯合培養博士”項目資助,赴日本東京大學公派研究學習。
![]()
曾小鳳
藝術學博士,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任職于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研究中心,發表核心學術論文30余篇,論文獲“首屆王朝聞美術學論文獎”(2020年)、連續兩年獲中國美協“全國美術高峰論壇”入會資格獎等。獨立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青年項目、國家藝術基金青年評論人才項目,北京市文聯基礎理論課題項目、中央美術學院自主科研項目,參與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教育部哲學社科研究項目多項,專著《先鋒的寓言——“美術革命”與中國現代美術批評的發生》。
![]()
張小迪
北京電影學院美術學院講師,中央美術學院博士。文章散見于《文藝爭鳴》《北京電影學院學報》《南京藝術學院學報》《天涯》《美學研究》《中國攝影》《畫刊》等各類刊物。
![]()
劉白芊
藝術學博士,北京師范大學哲學學院美學博士后流動站,在站博士后。研究方向集中在西方現當代藝術批評與史論、藝術漢學、油畫創作與實踐。在《北京電影學院學報》《中國美術研究》《藝術學界》《媒介批評》《民族藝術研究》《藝術評論》等專業核心雜志發表論文多篇。繪畫作品曾赴俄羅斯莫斯科、德國杜塞爾多夫、匈牙利布達佩斯、索爾諾克、巴拿巴城展出。
![]()
《“視而不見”:近代中國視覺文化》
![]()
作者:黃瓊瑤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新民說
看客的目光跨越百年交匯于紙面,視覺研究手持隱秘鑰匙,為我們開啟了一座晚清民初的圖像寶庫:上海開埠慶典圖像里的民族主義和政治博弈;女性形象在近代大眾文化中的首次突圍;民國畫師平衡新與舊的美麗;報刊編輯開啟對新娛樂的追求……
本書考察近代視覺文化中的具體問題,分析晚清民初文化交融背景下,大眾文化中視覺符號的形成與變動。從《點石齋畫報》到《時報·余興》,從美女月份牌到時裝仕女圖,作者關注畫報、廣告、印刷、電影等媒介,回應視覺文化研究中誰在看、怎么看、看什么、什么東西可看等核心問題,期待與讀者一起睜開眼睛,看見近代視覺文化中被“視而不見”的新變,思考過去與當下。
- End -
![]()
成為更好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