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書法學專業
2025屆畢業展系列
點擊文字可跳轉查閱 ↓
(本科)
官方版
廣州美術學院(本科)
64、中國美術學院(教育本科)
72、中國美術學院(實踐本科)
77、西安交通大學(本碩)
80、西南大學(碩士)本期
點擊回顧:
為保證客觀性,互動性、歡迎文末打票評分!
![]()
![]()
![]()
唐庚濃,男,2000年生,廣東佛山人。西南大學中國書法研究所2025屆美術學碩士研究生(書法教育與實踐方向),師從曹建教授、張興成教授,同時受業于張一農、徐海東諸師。現為重慶國學學會會員,佛山市青年書法家協會會員。
在讀期間作品曾獲獎及入展“中國綠都最氧三明”古人題詠三明全國書法篆刻作品展、第二十一屆重慶市美術書法攝影聯展、廣東省首屆大學生書法篆刻作品展、“書以載道”佛山市首屆青年教師書法展等省市級書法篆刻展覽。論文發表于《書法報》,入選第六屆“翰墨傳承·書道”全國書法教育論壇。曾獲2023-2024學年國家獎學金、西南大學優秀研究生二等獎學金。
![]()
《古甓書韻》138×34.5cm×3
![]()
《石墨鐫華》138×69cm
![]()
劉奇昂,男,1999年生,廣東潮州人。西南大學文學院中國書法研究所2025屆美術學碩士研究生(書法教育與實踐方向)。師從曹建教授,張興成教授,同時受業于張一農、徐海東諸師。現為重慶市國學學會會員。作品曾入選重慶市大學生藝術展演,廣東省大學生書法篆刻作品展,西南大學美術學院雙年展等。
余本科所學非書道,逮至研途始專涉墨池,學書數載,幸得師門提點,方窺堂奧。今畢業展所呈諸作,內容多與畢業論文相契,既擷蘇軾文章之哲思,亦采詠巴蜀詩詞之韻致。楷書求顏魯公之雄渾、智永禪師之謹嚴;行草追二王之風神、《書譜》之流動;隸書摹《禮器碑》之挺勁。雖筆力尚稚,未能盡得古法,然于方寸之間寄情遣興,亦為學書歷程之見證。今斗膽獻丑,懇請諸位師長同道不吝賜教。
劉奇昂五體皆學,尤以行草見長,取法二王米芾等,格清筆秀,結體跌宕多變,章法開合有度,藏昂揚之氣,蘊奇妙之想,多有可觀。
張興成教授
![]()
《潮州韓文公廟碑》180×24cm×4
![]()
《節錄賈誼論》138×69cm
![]()
王馨悅,女,1994年生于河南信陽。西南大學美術學院2025屆美術學(書法創作與理論研究方向)碩士研究生,師從曹建教授,同時受業于張一農、張興成、徐海東、蘇葉諸師。現為重慶國學學會會員,重慶市北碚區書法家協會會員。在讀期間作品曾獲獎或入展“與廉同行·大美南川”重慶市第三屆婦女書法篆刻作品展、“藝頌華章”重慶市北碚區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文藝作品展、“同行·共振”西南大學第三屆學生美術作品雙年展優秀獎,論文曾發表于《書法報》等。
余學書之初,以典雅漢隸筑基,繼涉魏碑、清隸。然中道止學,從軍五載,后重拾筆墨。入學之際,篆、楷、行草均未及深研,心有惴惴。幸得曹師悉心指授,于篆法一道潛心研習,筆下線條始得蒼勁之質。后臨習行草,漸悟筆意流轉之妙,略有會心。今以東坡詩賦為載,緊扣論文研究主題,溯其從困頓至豁達的精神長河,于筆墨氤氳中實現學術思考與藝術實踐的對話。
曾經服兵役五年的王馨悅在書法研究生的經歷中并不多見。多年在部隊歷練養成的穩重的個性,在她的書法作品里體現得很充分。篆書取法清人,尤其于吳昌碩深有體會;楷書喜經石峪金剛經,沉厚寬博而有清新之面。其論文以蘇軾由汴入黃的旅次與書法為研究對象,多有新論。三易寒暑,暑期將至。學業輪回,忽有嘆焉:馨香有自,忽行漸遠。共期將來,其悅何如。
申柳堂曹建
作為同窗,觀其在校研書之態,常嘆服于其對碑帖精髓的深研不輟。浸淫吳昌碩篆書的雄渾蒼茫、摩挲禮器碑隸書的典雅、覃思泰山經石峪大字榜書的寬博渾穆,初涉行草亦能于點畫使轉間窺得靈秀之姿。尤為難得的是其將學術寫作與創作勾連,以論文中蘇軾貶謫黃州的心態變化為魂,以書體為骨:篆書蒼茫浩氣;小字隸書盡訴堅韌風骨;大字隸書盡染沉郁之思;行草盡抒超脫之懷。筆鋒所至皆為心跡,墨韻流轉抒散情緒,傳統法度與個人體悟在此間渾然天成,期待其于墨海之中寫就新章,于筆端綻放藝術光華。
同窗張子瑞
![]()
《過淮》248×124cm
![]()
《滿身幾日聯》180×48cm×2
![]()
李潔,女,1999年生,四川廣安人。西南大學中國書法研究所2025屆美術學碩士研究生(書法教育與實踐方向),師從曹建教授、張興成教授,同時受業于張一農、徐海東諸師。現為重慶北碚區書法家協會會員。在讀期間獲得西南大學一等獎獎學金。
余學書十五載,鐘情翰墨,有幸入曹師門下,得書學教誨。讀研三載,習得篆、隸、楷、行、草五體創作,以補大學時創作之不足。又學得篆刻,常醉心于篆刻,不知時間之流逝。而今畢業,創有四幅書作,以篆隸為主,書作內容皆與東坡、米芾有關,東坡米芾心性豁達,余因此亦學得豁達心胸。余雖得吳昌碩、鄧石如、吳讓之些許筆法,但終有不足,望大家賜教。
![]()
《歸去》240×41cm
![]()
《雪泥鴻爪》240×41cm
![]()
張子瑞,女,山西太原人。西南大學美術學院2025屆美術學專業(書法創作與理論研究方向)碩士研究生。本科畢業于貴州民族大學,2022年考取西南大學美術學院書法專業碩士,師從曹建教授,同時受教于張一農、張興成、徐海東、蘇葉諸師。重慶國學學會會員,重慶市北碚區書法家協會會員。山西省首屆大學生書法篆刻作品展入選,山西省第十屆、第十一屆書法篆刻作品展入展,重慶市第三屆婦女書法篆刻作品展入展。
余自幼時便浸淫墨池,尤鐘情楷行二體之法度與韻致。近年來,轉益多師,于篆隸之域探賾索隱,臨習諸家碑帖,獨愛秦隸古樸雄渾之態。今值畢業展事,特以蘇軾與翁方綱相關詩詞為創作載體,緊扣畢業論文中翁方綱崇蘇風氣之研究主旨,以秦隸筆意書寫“天際烏云含雨重,樓前紅日照山明”楹聯,借古拙勁健之筆畫,再現翁方綱對蘇軾《天際烏云帖》的傾慕之情;又取二王小楷之秀逸,精心錄寫蘇軾題跋數則,于點畫間傳遞東坡之文人意趣。此次畢業創作,旨在通過秦隸的蒼茫厚重與小楷的靈秀雅致,形成書體質感的鮮明碰撞,在筆墨揮灑間搭建學術思考與藝術實踐的對話橋梁。
其讀研期間尤擅小楷與秦隸。精研二王小楷,得魏晉風致,點畫間顯秀逸溫潤之姿,結構中寓平正沖和之態,于精微處見功力,于簡凈中含文心;又深悟里耶秦簡精髓,筆下盡現秦隸神韻,筆法率真而不失古拙,結體稚樸卻饒有奇趣,線條凝練處見蒼茫氣象,揮灑間顯自然天趣。二者雖一取文人流美,一擷民間質樸,然皆能筆從心出,氣脈貫通,既守傳統法度之嚴,又彰個人性情之妙,足見其于古今書藝間游刃有余之造詣。其創作時心隨筆運,靜篤守中,于法度間涵養書卷之氣,足見其對傳統書學精神的深悟與堅守。
同窗王馨悅
余與子瑞自并州同赴巴渝,硯田筆耕相伴數載,深知其于書道用功之勤,觀其所長,小楷得魏晉秀逸之韻,點畫間含玉潤珠圓之質,結體平正而不板滯,筆意簡凈而饒文氣,絕無甜熟柔媚之習;秦隸取先民自然之態,筆法率真處顯古拙奇崛,結體欹側間藏天真爛漫,線條凝練似帶秦牘斑駁之趣,不落荒率粗疏之徑。其書于規矩中見靈動,于質樸中含清剛,足見其臨池不輟之恒。
同窗閆宇露
![]()
《蘇軾定風波》180×70cm
![]()
《東坡題跋數則》180×18cm
![]()
劉子揚,1998年生,河北邯鄲人。西南大學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師從張興成教授、曹建教授,同時受業于張一農、徐海東諸師。安徽省書法家協會會員,作品曾入展安徽省第二屆書法篆刻臨創大展、安徽省第三屆隸書大展、“屈大均詩詞”全國書法展、“青川木牘杯”第二屆全國隸書大賽等省市級展賽。
畢業創作主要以行草書和漢隸為主,行草書大多以二王為主,結合明清書家的大尺幅創作手法,漢隸主要以漢碑為主,結合一些摩崖刻石的筆意,力求漢隸中的寬博大氣。
劉子揚以大字行草書和大字隸書為其主攻方向,此次畢業創作也是以六尺整張和六尺條幅為其主要形式,其行草書以二王為主,在此基礎上加以明清基調,字勢較為開張,其大字隸書以《張遷碑》為主,并結合著一些摩崖用筆,鋪豪絞轉互相結合,用筆遲澀,具有雄強之感。
同窗劉崢宇
子揚隸書深耕《張遷碑》,以中鋒為主,沉著、扎實、凝重。點畫飽滿粗重,結體寬舒茂密,章法整齊而不呆板。整體觀之,既存漢碑的莊嚴整飭,又顯率真之趣,將金石氣與書卷氣熔于一爐。
同窗郭倩如
![]()
《孟浩然詩一首》 180×96cm
![]()
《李白詩一首》180×48cm
![]()
郭倩如,2000年生,福建泉州人。西南大學美術學院2025屆碩士(美術學)。師從張興成教授、曹建教授,同時受業于張一農、徐海東諸師。現為重慶市書法家協會會員。在讀期間在《書法賞評》《藝術評鑒》等刊物發表三篇論文,2023年論文《論王僧虔的“重神尚韻”觀——兼析其與劉勰〈文心雕龍〉的美學相通性》獲重慶市第十屆書學討論會二等獎,參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清代經學與書學關系研究”(23BZX045)。
創作主攻楷書,兼習篆隸,以智永《千字文》、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用功最勤。唐代楷書是唐人尚“法”的集中體現,嚴守法式的唐代楷碑是中國書法史上的第三次碑刻高潮。清代書論、題跋中,有關唐楷的探討于前中期最為豐富。康乾時期,漢學傳統在江南地區發展,文人圈層中訪碑、鑒藏蔚然成風,金石考據學興起,這些因素促使書法觀念逐步演變。康乾時期書論、金石題跋中的唐楷觀念,一方面以館閣體為參照,強調楷書之實用性與法則;另一方面以碑學為指向,唐楷的篆隸遺意、北碑源頭被反復論及。由此,清代楷書之風走向實用性和藝術化的兩面,唐楷作為碑帖轉換的中介,助推碑學到達高潮。
郭倩如聰慧好學,刻苦上進,追求文史與藝術、理論與實踐共進。其書法以正書見長,篆隸楷皆用功甚勤,尤其楷書,北碑唐楷,多有取法,筆正氣清,外莊內秀,有書卷氣。
導師張興成
![]()
《阮元積古齋鐘鼎彝器款識序》 180×90cm
![]()
《選錄王澍竹云題跋》248×110cm
![]()
趙浩森,男,1996年生,吉林臨江人,西南大學美術學院2025屆美術學碩士研究生(書法創作與理論研究方向)。師從傅吉鴻副教授,同時受業于曹建、張興成、徐海東諸師。在校期間入展“激昂青春”第三屆吉林省青年書法篆刻作品展、吉林省首屆大學生書法篆刻作品展,獲得西南大學第三屆學生美術作品雙年展書法作品二等獎。現為吉林省青年書協會員、白山市書協會員。
本人在創作中尤其鐘情于楷書和小行書,楷書取法北魏墓志以及唐代歐、褚諸家,小行書主要取法明代文徵明,周天球、王鐸諸家。三年求學時光,使我逐漸在先賢法書中追尋到高古典雅之氣。因畢業論文涉及吳門書派題跋,故在展出作品之中多書寫吳門諸家詩文,敬請各位師長及同仁不吝賜教。
浩森楷書宗法北魏與唐代,從他的楷書中,既能看到魏碑的雄渾與高古,又能感受到唐代楷書的溫潤與典雅。三年的同門之誼,也深切感受到了他的進步與成長,愿他一路繁花,前程似錦。
同窗王馨悅
浩森其人充分的展現出了東北人的樂觀與大氣,但在書法上不僅可以將楷書寫的古拙雄強,也可以寫出精細典雅之作,其他書體也在三年的磨練中有了長足的進步,作為同門好友,真心為他感到高興。
同窗閆宇露
![]()
《文徵明歲暮雪晴山齋肆目偶閱謝臯羽詩窮冬疑有雨一雪卻成晴喜其精妙因衍為韻賦小詩十章》 150×97cm
![]()
《文徵明題畫詩十首》 150×75 cm
![]()
趙述珍,1998年生,湖南張家界人。西南大學美術學院美術專業研究生(書法創作方向),師從張興成教授、曹建教授,同時受業于徐海東、張一農諸師。
在校期間作品曾獲獎及入展第六屆中華經典誦寫講大賽(二等獎)、第三屆重慶市婦女書法篆刻展(獲獎)、重慶市第十屆筆墨中國大賽(一等獎)、重慶市第七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藝術作品類、重慶市群眾藝術館美術書法攝影聯展、第八屆湖南省書壇新人新作展、“神農故郡 仁者安仁”2023湖湘紅色書法大展、“風華正茂”湖南省青年書法家優秀作品展、北碚區第二屆書法臨帖作品展(一等獎)、張家界市“環保杯”書畫作品展(獲獎)等十余項省市級展覽。
于書法之途漫步,時光悄然而逝,其間所歷,皆為滋養。
在篆書一道,深耕李陽冰小篆。其線條婉轉流暢,如玉箸般勻凈,結構規整又不失靈動,盡顯篆籀之美。小楷領域,文征明的《南華經》令我心醉神迷。他筆下字跡,筆畫纖細卻剛勁有力,結構精巧且疏密得當。而顏真卿楷書,是我在書法之路上的別樣樂趣。其字體豐腴雄渾,氣勢恢宏,那寬博的結構、剛健的筆畫,洋溢著磅礴的生命力與浩然正氣。
此次創作,與畢業論文內容相結合,部分作品選取李陽冰書論,洪亮吉、錢坫的詩文為文本。試圖在不同書體與文本間搭建橋梁,探索多元的表達形式。或用篆書的古樸書寫古人哲思,或借小楷的精致勾勒詩文意境,亦或以顏楷的雄渾彰顯文字力量。在形式上,我不斷嘗試創新。采用條屏、長卷、扇面等形式展現文字韻律與氣勢。
創作之路,如行于幽徑山林,時有迷霧,亦常遇美景。我的作品仍略顯青澀且有許多不足之處,然每一筆皆傾注心血,愿以此拙作,呈于師長同仁之前,誠望不吝賜教,助我在書法之途行穩致遠。
趙述珍蕙質蘭心,刻苦好學,以小篆與楷書見長。篆法二李,學而能變,婉麗清通,精謹綿密。楷書大字師魯公,小字法衡山,皆能形神兼顧,化裁出新。
導師張興成
篆書學習,似易實難。李斯之后,直接李陽冰,篆法得以不滅。宋元明三代,雖有名家,然篆終難振。有清一代,隨著金石學勃興,大批書家浸淫金石,遂有篆書大家出現。鄧石如即從李陽冰《三墳記》等獲益不少。張家界趙述珍臨習《三墳記》多年,近年又深入研究鄧完白取資李陽冰等歷史,遂在小篆創作深得李陽冰書風真諦。此外,輔之以博學諸家,根基于其沉靜之性,漸成個人風格,可贊可嘆!
申柳堂曹建
書友述珍,雖與翰墨結緣較晚,但一直潛心臨池,以堅韌不拔之志潛心書道,終在小篆與楷書領域具備了扎實功底。其篆書取法唐代李陽冰,既恪守中鋒用筆、圓勁古拙的法度,又能突破傳統窠臼,融入個人靈秀氣質。楷書大字創作,深得顏魯公雄渾大氣之神韻,以厚重筆墨構建骨架,筆畫間充滿張力,結體寬博端莊,盡顯盛唐氣象;而小字則具備文徵明的工整秀雅,用筆細膩入微,點畫間流露著婉約靈秀。不拘泥于形似,而是深入揣摩古人筆意,通過對筆法、墨韻、章法的巧妙融合,在傳承經典的基礎上大膽創新,使每幅作品既承載著書法的文化底蘊,又煥發著鮮活的時代氣息。若從進一步提升藝術表現力的角度觀察,當前創作多集中于篆楷等靜態書體,行草領域的實踐稍顯薄弱,可在此類書體領域進一步探索,在行云流水的節奏與跌宕起伏的筆勢中汲取靈感,將有助于拓寬其書法語言的表現力。
同窗彭婷
![]()
《山谷跋東坡論畫》180×97cm
![]()
《張懷瓘文字論》 100×30cm
![]()
閆宇露,1999年生,山西太原人。中共黨員。西南大學美術學院2025屆美術專業碩士研究生(書法創作方向),本科畢業于曲阜師范大學書法學專業,2022年考入西南大學美術學院,導師徐海東副教授,同時受業于曹建、張興成、傅吉鴻、蘇葉諸師。重慶國學學會會員,北碚區書法家協會會員。
文章發表于《榮寶齋》雜志、《書法美育學刊》,書法作品入展北碚區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暨第六屆縉云詩會主題詩歌書法作品展,成都市文聯第三屆藝薈天府暨第七屆翰墨天府書法篆刻作品展,書法新青年首屆全國大學生書法大賽,西南大學第三屆學生美術作品雙年展等。
余自幼嗜墨,尤耽楷行二體。初習趙文敏之典雅,繼追米南宮之恣肆,日課不輟,積十年之功,始得筆墨三昧。近年游藝于篆籀行草之間,吳缶翁石鼓之蒼勁、王覺斯行草之奇崛,皆令余心馳神往,臨池之際,時見其意趣躍然楮上。今歲適逢畢業展事,乃取拙論所涉唐代文獻數則,以各體書之。篆取商周之古拙,楷融唐碑之峻拔,行草參以覺斯之風而間出己意。全篇但求自然天成,不事雕琢,一任性情流露。
閆宇露,晉陽才女也。壬寅秋入吾門,治學于巴山渝水間。其性敏而靜,志堅而和,志存高遠,勤學篤行,三載寒暑,遂成佳器。宇露楷書以趙文敏秀逸為基,參以褚河南之靈動,筆致清雅,骨力洞達。篆書宗吳缶老,用筆結體頗見己意,老辣之筆稍遜而婉通之姿不減;行草取法二王,兼融明人意趣。三年間勤于筆硯,作品屢入展覽,非天賦使然,實勤勉所致也。
藝事之外,其為學亦有小成。碩士論文《唐代墓志中褚遂良典型書風研究》,視角獨特,材料充實,頗得評審專家肯定。今留別贈言,惟愿宇露學棣,戒驕戒燥,慎終如始,于藝事學業更上層樓,他日聲華益振,不負青云之志。臨書感慨,聊述所懷,是為序。
導師徐海東
宇露同窗,少習翰墨,自并州至巴渝,筑基深穩,視野漸闊。其研習碑帖互參之道,考鏡源流,并兼承諸師,融古法于毫端。觀其之作,楷法精嚴,得褚河南之逸韻;行草流麗,參王覺斯之遺風。文心獨運,發《書法美育學刊》之清響;更以墓志為鑰,探褚公之堂奧,鉤深致遠,豈非志學之士乎?今當別離,云程發軔。愿君持慎礪志,鵬程萬里,初心不忘;他日書壇稱匠,莫忘縉云同窗之誼;藝苑馳名,猶記嘉陵問道之樂。
同窗趙述珍
![]()
《東坡題跋四則》180×96cm
![]()
《柳宗元永州韋使君新堂記》180×96cm
![]()
劉崢宇,男,1998年生,山西晉城人。現為西南大學美術學院書法創作方向2025屆應屆畢業生,師從曹建教授,同時受業于張興成,張一農,徐海東、傅吉鴻諸師。現為重慶國學學會會員、山西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在校期間作品入展西南大學第三屆學生美術作品雙年展優秀獎。第六屆縉云詩會主題詩歌書法作品展。川渝“筑夢新時代”新春美術書法優秀作品展一等獎。書法新青年·首屆全國大學生書法大賽優秀獎。
求學三載,經過篆隸楷行草諸體的系統學習,獨鐘情行草之韻。醉心黃庭堅草書的跌宕筆勢,亦神往二王書風的飄逸意趣。此次展出多以山谷筆意寫草,擇米芾詩文為載體,將創作與畢業論文相契,于筆墨使轉間叩問宋人“意造” 之境,力求以鋒毫復現先賢書心文魄。
太行南麓,沁水之濱,生于晉城的崢宇兄,喜怒不形于色,好惡不言于表。崢宇兄少時學書,以行草書見長,行草書者,如行云流水,似疾風驟雨,加上崢宇兄體格健碩,頗有“西岳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之感。其書風,恰似其人。穩重踏實的品性,筆下的穩健線條,點畫之間盡顯從容;在當今快節奏的時代浪潮中,他能摒棄浮躁,潛心研墨,以一顆沉靜之心與古賢對話,與筆墨交融。這份難得的堅守與執著,讓他的行草書作品既蘊含著傳統書法的端莊典雅,又洋溢著現代藝術的靈動鮮活,宛如一壇陳年汾酒,愈品愈醇,韻味悠長。
君去我誰飲,明月影成三。
同窗曹偉
那日春深,墨香滿室,幸與崢宇師兄相識于縉云山南麓。與君共事丹青,如觀兩硯相磨,互礪而俱進。觀君筆墨,如見襟懷。素楮生輝,盡顯林泉之志;彩毫落紙,皆成丘壑之姿。工筆則纖毫畢現,有宋人遺韻;寫意則淋漓灑脫,得元季風流。昔人論藝,謂“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宇兄之所作,既追摹古法而不泥,復參以己意而彌新。尺幅雖小,可容天地;寸管雖微,能寫性靈。此真所謂“畫為心印”者矣。
今值分袂,鴻途初啟。愿君持恒精進,云路千程,素志長存;異日藝林稱秀,莫忘渝州同硯之情;翰苑馳譽,猶記太學論藝之歡。
謹題數語,以志墨緣。
同窗闞柳川
![]()
《東坡題跋五則》 180×48cm
![]()
《米芾詩二首》248×129cm
![]()
肖若涵,2000年生,河南安陽人。本科就讀于鄭州大學書法學院,現為西南大學美術學院書法創作方向研究生。師從傅吉鴻副教授,同時受業于曹建、張興成、徐海東、蘇葉諸師。作品入選:重慶市第七屆大學生藝術展;2024“筑夢新時代”重慶市新春美術書法優秀作品展;重慶市首屆“百花百聯”書法家作品展;第三屆“未來·星叢”獎美術與書法優秀作品邀請展;重慶市第十屆“筆墨中國”漢字書寫大賽二等獎;河南省第三十三屆群眾書法作品展;全國第十三屆書法篆刻展覽(重慶選區)初評入圍;教育部主辦第六屆“筆墨中國”漢字書寫大賽一等獎。論文入選:“浩然之氣”——首屆全國高校碑學論壇;重慶市第十屆書學研討會。
學書三載,得窺小楷之精微、章草之飛動、篆書之古拙。臨池不輟,揮毫有悟,覺形神當以心性涵養。跡在土壤,志在云霄,今展拙作,非敢言藝進,惟愿承先賢余緒,于點畫間續寫書道薪傳。
若涵文靜嫻雅,然倔勁內涵。其字自也含蓄、典雅,小楷法度精謹,嘗書數百字無絲毫懈怠;亦能書大字,有雄邁開張之勢;間作章草,得樸拙蕭散意趣。唯當入古出新、書文同志,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橘樂堂傅吉鴻
書者若涵,習墨十余載,秉性溫潤,待人接物,自有法度;才思跳脫,其意象縱橫自然之間,天地大美之處,故情感豐潤,敏銳開合,謂善。其擅小楷,筆法夯實,風格雋麗,尤有韌勁;章草一道,秀雅敦厚,兼顧瀟灑,走筆之際,超脫于布局,立意在內核,端的大氣,反差于其人。今受玖輝堂所托,提筆撰序,實感憾然。吾多見其習作,恭勤不倦,日日為新,知其習古抒情,創意有新,望其尋本心,觀自在,俯仰歲月間,冥冥有道。
觀相齋杜宇航
![]()
《松煙·文字聯》248×65cm×2
![]()
《吳昌碩黃菊題詩》248×65cm×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