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長路上,每一個孩子都可能陷入類似“153只蚊子”環繞的細碎焦慮中,而教師所要做的,是聽見那背后的呼喊,用長久的陪伴、堅定的愛與細膩的溫暖,牽起他們的手,帶他們一步步走出迷茫,走向明亮的未來。
文丨郭美霞
編輯丨當代教育家編輯部
本文字數1076,預計閱讀時間3分鐘
初一新生報到那天,周同學走到我面前,一臉嚴肅地說:“老師,我今天打死了153只蚊子。”
他眼神閃爍,帶著不安,也帶著一點點挑釁。
多年的班主任經驗讓我意識到,他想說的絕不是153只蚊子的事兒,這夸張的話語背后,藏著一顆孤獨而敏感的心。
我沒有笑,也沒有質疑,而是蹲下來,與他平視,輕聲回應:“蚊子確實很煩人,我們一起想辦法,不讓它們打擾你。”
他愣了一下,眼神微微松動。這句簡單的共情,成為我們之間信任的開始。
通過家訪,我了解到他的家庭情況:出生后母親便離開了家,父親常年在外打工,把他交給年邁的爺爺奶奶撫養。
老人解決了孩子的溫飽,卻無法給予情感上的關注和引導。長期的孤獨使他變得敏感易怒,常常用極端言行引起他人注意。
回到學校,我為他制訂了“三步潤育計劃”:
第一步,每天給他一個真誠的擁抱,讓他感受到被接納;
第二步,每周寫一張愛的留言,有時是一句表揚,有時是一個小建議,給予他情感上的撫慰;
第三步,每月幫他整理一份“成功清單”,哪怕只是“今天舉手發言一次”“作業全部交齊”,也把它們認真記錄下來,讓他感受到進步有人重視、努力有人關注。
我與各科教師協作,為他提供額外支持。
語文老師每天陪他晨讀十分鐘,數學老師利用課間幫他梳理錯題,心理老師引導他用折紙飛機的方式宣泄情緒。
我也加強和他父親的聯系,他父親很少接電話,我就堅持每周發一條短信,反饋孩子的點滴進步。慢慢地,他的父親開始主動給我打電話或發信息,詢問孩子的學習、關心孩子的情緒。爺爺奶奶接送時,我也常和他們聊幾句,教他們怎樣表揚孩子、怎樣傾聽。
孩子的心就像一株幼苗,只有得到雨露滋潤、陽光照耀,才能健康生長。周同學再也沒有用“153只蚊子”這樣的事試探我,取而代之的是積極正向的回應。
“老師,我今天幫同學修車了。”“老師,今天英語聽寫對了五個詞,比昨天多一個。”“老師,今天我整理了兩道錯題。”……每一次,我都及時給予肯定,讓進步被看見。
初三下學期,周同學主動報名參加了班級演講比賽。盡管滿面通紅、手也不受控制地抖,他還是完整地講完了自己的故事,有緊張,但沒有退縮;不完美,但足夠勇敢。同學們的掌聲響起時,他看向我,眼里是晶瑩的淚光和男子漢的堅定。
中考結束后,他順利升入高中,開始了人生嶄新的征程,在給我的微信里,他寫了這樣一句話:“郭媽媽:謝謝您替我趕走心里的153只蚊子。”那一刻,我心里充滿了欣慰與驕傲。
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是點亮心燈。
成長路上,每一個孩子都可能陷入類似“153只蚊子”環繞的細碎焦慮中,而教師所要做的,是聽見那背后的呼喊,用長久的陪伴、堅定的愛與細膩的溫暖,牽起他們的手,帶他們一步步走出迷茫,走向明亮的未來。
來源:《當代教育家》2025年10月第10期[上半月]
編輯:孫彥晗
二審:董慧慧
三審:張雪麗
并轉發給更多人看哦~
因為微信公眾號改革了推送機制
如果不常點開則會晚收到我們的推送
我們想產出更有價值的文章
請關注并星標“當代教育家傳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