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下午,中國文物學會 20 世紀建筑遺產專業委員會專家團一行來到 “世界礬都” 蒼南縣礬山鎮,對當地豐富的工業遺產進行深入考察,為溫州礬礦工業遺產后續的保護傳承與活化利用提供專業指導,助力溫州礬礦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
中國文物學會 20 世紀建筑遺產專業委員會于 2014 年 4 月 29 日正式成立,委員會匯聚了眾多建筑、文博領域的專家,堪稱 “中國 20 世紀建筑遺產保護工作的專家智庫” 。自2016年9月至2025年5月,委員會共計向社會推介了十批1000個20世紀建筑遺產推介項目,包含人民大會堂、民族文化館、人民英雄紀念碑等。
![]()
專家團一行先后實地考察了溫州礬礦博物館、礬礦三車間、南垟312 平硐、福德灣礦工村、礬中“蘇式樓”等。考察期間,專家們對礬山鎮在工業遺產保護方面所付出的努力與取得的成果給予充分肯定。他們一致認為,溫州礬礦遺跡及其周邊文化景觀具備極高的歷史、科學與藝術價值。
![]()
溫州礬礦博物館
溫州礬礦博物館由原溫州礬礦蘇式建筑辦公樓改建而成,通過沙盤模型、模擬礦硐、影像資料等多元展陳手段,系統呈現礬山地區650年采礦煉礬歷史及工業文明發展脈絡。
![]()
礬礦三車間
礬礦三車間是過去礬礦生產的主要車間,內有7個明礬結晶房(700多個結晶池)、10座煅燒爐、3個風化池,以及蒸汽房、打鐵社等煉礬設施。因明礬采煉流程依然沿用“水浸法”這一傳統工藝,礬礦三車間被譽為“仍在生產的工業‘活’遺址”,并獲評“浙江省工業旅游示范基地”。
![]()
南垟312 平硐
南垟 312 平硐位于雞籠山海拔 312 米的山腰,是礬山采礦層最多、采空面積最大的礦硐。硐內常年恒溫18℃,冬暖夏涼,保留著較為完整的生產、運輸、安全系統,承載著工業文明記憶。
![]()
福德灣礦工村
福德灣礦工村位于礬山鎮建成區南部山坡,沿雞籠山明礬礦區而建,是一個歷史上因采礬、煉礬而生而盛的村落。村內擁有煉礬古遺址、雪花硐、礦硐遺址、礦工石頭屋、古民居等一批文物保護單位,是礬山礬礦遺址的核心組成部分。
![]()
礬中“蘇式樓”
礬山鎮第一中學(原礬山中學)的“蘇式樓”位于校園中軸線上,始建于上世紀50年代。礬山鎮地處蒼南縣東南部與福建省毗鄰,在建國初期受學習蘇聯風潮影響,仿造蘇式建筑有不少,這棟“蘇式樓”就是其中頗具代表性的建筑。
![]()
此次專家團考察活動不僅為溫州礬礦工業遺產保護與申遺工作注入新動能,更承載著深遠的時代意義。在文化自信日益彰顯的今天,保護傳承溫州礬礦工業遺產是守護中華民族工業文明基因的關鍵舉措。相信在多方共同努力下,“世界礬都” 定能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編輯 | 小礬
審核 | 盧菲菲
監制 | 陳露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