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好人”李國色走進溫州市蒼南縣赤溪鎮鶴峰村,為12歲的佳佳送去溫暖與希望。這個父親病逝、母親離家,與年邁的爺爺奶奶相依為命的女孩,是李國色于2025年結對幫扶的第132個對象,也是蒼南縣“百名好人德興村社”行動惠及的眾多困難家庭之一。
自2025年以來,該行動已讓蒼南及周邊地區大批困難群體得到及時有效的幫扶。
這一創新實踐以蒼南縣域內豐富的好人資源為基礎,通過身邊好人與村社結對共建模式,將先進道德理念深度融入鄉村振興實踐,以道德建設凝聚鄉村發展共識,激發鄉村內生動力,有效促進鄉村經濟社會發展和治理能力提升。
精準幫扶,道德力量紓解民生難題
不同于以往隨機、零散的幫扶方式,“德興村社”好人結對活動使幫扶工作更加組織化、精準化。
“成立好人工作室后,我們收到了社會各界愛心捐款,但如何精準對接需求,把廣大愛心人士的捐款送到真正有需要的人手里卻成了難題。”“中國好人”李國色道出了全縣34個“好人工作室”共同面臨的難題:信息不對稱讓愛心資源難以精準送達最需要的人手中。
為此,蒼南創新開展“百名好人德興村社”行動,通過縣、鎮、村三級聯動,有效整合信息資源,推動身邊好人積極參與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具體實踐,使“好人精神”在基層產生強大共生效應。首批66名好人代表成功結對28個村社,精準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在政府部門的幫助下,“中國好人”李國色已結對幫扶168人,累計幫扶資金達88萬余元。“溫州好人”顏怡選發揮專業特長,長期為托老服務機構提供免費上門理發服務,陪伴行動不便的老人閑話家常,2025年已服務老人360人次。截至目前,全縣各類模范代表累計結對幫扶2520余人次,幫扶資金165萬余元,真正實現了將“好人能量”向惠民實效的轉化。
典型引領,文明新風浸潤和美鄉村
在文明鄉風建設進程中,好人群體正成為引領社會文明風尚的重要力量。該行動推動身邊好人深入基層,將精神力量“種”到鄉村一線。
“溫州好人”林少少長期致力于移風易俗公益活動,近年來為659對新人組織籌辦了5場集體婚禮。“當前農村天價彩禮和奢侈婚禮儀式讓很多家庭不堪重負。”她表示,“希望通過集體婚禮來引導年輕人樹立正確健康婚俗觀。”
與礬山鎮福德灣村結對的“中國好人”鄭秋燕,通過愛心伏茶點宣講誠信家風,該愛心茶攤已被列為縣級誠信教育基地。
據統計,“百名好人德興村社”行動開展以來,社會各界模范代表先后開展助學、孝老、救助、普法、義診、移風易俗、家風家訓等主題公益活動650余場,有力推動了淳樸民風培育和文明鄉風涵養。
德治善治,道德效能助力鄉村治理
從榮譽獎臺走向基層舞臺,百余名模范代表正在鄉村治理中展現新作為。
結對馬站鎮鳳尾山村的“溫州好人”黃朝愛專注調解事業,成功化解夫妻矛盾、鄰里糾紛、勞資爭議等各類糾紛200多起。“溫州好人”鄭秋麗在馬站鎮中魁村成功發展新型農業后,積極帶動周邊農戶,無償推廣農作物種植技術,年用工3000人次,為周邊農民增收60萬元,助力銷售四季柚1萬余斤,帶領村民實現共富發展。
蒼南縣精神文明建設指導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百名好人德興村社”行動實施以來,有效激發了全縣701位模范代表的參與熱情。他們積極投身村社治理,建言獻策,將道德力量轉化為治理效能,為構建“三治融合”的基層治理新格局注入強大精神動能。
蒼南自古就有鄉賢反哺桑梓的優良傳統。如今,這種流淌在血脈中的文化基因已轉化為新時代的道德力量,在浙南大地匯聚人心、凝聚共識、共謀發展,持續推動蒼南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朱笑穎、黃振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