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北京發布今日頭條號)
![]()
6月5日,綜藝《江南·十二場歡聚》的24位青年選手集中亮相,在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韓子榮,中國戲劇家協會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王春梅及班主任張凱麗、趙文瑄、徐俐的共同見證下,他們首次集體以古裝歌曲演唱、現代裝古詩吟誦的方式一一亮相,與江南歷史中的12位名人志士展開了一場跨時空的對話,正式啟動了“學習型演員”的第一堂課——各班主任分享了學習的重要性!
![]()
![]()
![]()
打造首個“學習型演員”綜藝培育系統
綜藝《江南·十二場歡聚》由央華戲劇發起于北京,節目將在蘇州吳江區錄制。吳江因運河而興,北京因運河而盛。《江南·十二場歡聚》以大運河為魂,既展現江南文化的細膩雅致,也通過“戲劇+綜藝”的全國傳播,讓北京乃至全國觀眾看見江南文化如何與中華文明同頻共振。立足江南、胸懷中國是《江南·十二場歡聚》的核心價值!這是也節目中每一位班主任、助教從不同角度出發最終直抵的學習主題。
![]()
![]()
以中國文化為骨,少年成長為魂,作為首檔學習型演員綜藝,《江南·十二場歡聚》借由“綜藝”這一大眾傳播方式,實質是對中國文化踐行求真本性的一次學習過程。節目的內容構建依據來自12位與江南有關的歷史名人志士,他們涵蓋了軍事家、政治家、天文學家、戲曲家、偉大的醫生……他們各自有著不同的職業,但都用不同的職業共同踐行著人生的理想。24位選手將在娛樂的方式中去體驗他們的人生、江南的文化,帶領觀眾共同感受、學習、領悟和積累,從中感受到中華文明的力量。24位學員有著不同的年齡、不同的專業背景,但體驗真、學習文化是他們在節目中的任務和人生的起點,他們未來未必成為杰出大演員,但沒有一個杰出演員會回避這些起點,沒有一個杰出演員能丟失這些起點。《江南十二場歡聚》不將歷史作為展覽,而是將其作為養料。在節目中,“衣食住行”不只是表層文化的呈現——它是角色精神的落地之所,是人物性格的展開起點,也是選手“自我”與“他者”共建認知世界的行動線索。
節目還將引入法律、思政、心理學等跨學科導師團隊,建立一種新型綜藝學習模型。節目希望每位選手在試圖“成為另一個人”的過程中,更加深刻地“成為自己”。
![]()
24位江南門生凝望12位歷史名人
在歷經了數月的選拔,最終入選的24位學員是從海內外1522名報名者中選拔而出的優秀青年。年齡跨度為18-32歲,參賽者既包括中央戲劇學院、北京舞蹈學院等專業院校畢業生,也有倫敦大學的留學生、來自厄瓜多爾的華僑新生代、曾服役的前海軍陸戰隊員、中國臺灣的青年演員。學員群像有高矮胖瘦,來自五湖四海,每一位都有獨特的辨識度。
節目總策劃張凱麗參與了演員篩選的工作中,她分享到:“我們是在選演員,選向往成為好演員的素人,不能只看顏值,節目中的學員進入人群全都是大眾中的一員,學習培養之后,希望他們能成為代表大眾的演員。”這些學員并不以綜藝“博出位”為目標。他們來自不同成長路徑,卻匯集在此,共同走入江南歷史的脈絡之中——有人將步入計成的園林,理解山石與水法背后的天地哲學;有人將走進蘇東坡的書齋,從“問汝平生功業”中讀懂曠達與沉郁的辯證統一;有人徘徊于文天祥的祠堂,試圖感知“正氣”究竟如何成為人格的支柱;也有人在徐靈胎的藥爐前,用今日之理性對照古人之仁心,尋訪醫道與人道之間的橋梁……每位選手將圍繞12位歷史人物展開:范蠡、張翰、白居易、范仲淹、蘇東坡、辛棄疾、文天祥、沈璟、計成、袁了凡,王錫闡、徐靈胎。
![]()
![]()
![]()
![]()
“學習,是一輩子的事兒”
在發布會現場由常雷、嚴尚嘉主持,節目班主任凱麗、趙文瑄、徐俐一一上臺,凱麗同時還擔任了節目總策劃。凱麗在成為演員之前曾經是一名速滑運動員,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踐行了“學習是終身的事”。她表示,從運動員轉行為演員,支點就兩個,熱愛和才華;趙文瑄年輕時曾經是一名空乘人員,機緣巧合下做了演員。他表示,在遴選這些學員的時候都想到自己,當初他也是一個素人,也沒學過表演,除了表演專業學習以外趙文瑄鼓勵學員們多閱讀,文學中豐富的人物形象會是以后表演重要的依托。同樣,徐俐也在話劇舞臺上完成了自己的“學習過程”,從一名優秀的主持人通過不斷學習,完成了一件“不可能”的事,在舞臺上成功塑造了“顧八奶奶”。
![]()
![]()
![]()
隨后,思政、心理、法律三位班主任陳寧、劉菲、周俊武上臺亮相。 北京市文聯原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陳寧表示,思政課是把選手們放到生活里,讓選手從歷史人物、傳統文化中來進行學習,在整個過程當中萃煉一種綜合的素質和能力;劉菲表示,心理課主要負責兩件事,第一是在每天緊張的活動和比賽之后帶大家放松,第二是教大家一些很實用的心理學的小技巧;周俊武表示,自己是做娛樂法律師的,要成為一個有藝德的、專業性強的藝人來講,不光心理要健全,在法律上有很多的底線要知道。程愫、孔維、林麟和李宗雷四位助教也一一上臺,在現場講述了他們各自的“學習經歷”。
![]()
![]()
蘇州灣博物館館長汝悅來講述了大運河的故事。他表示,京杭大運河自北向南,綜藝取景北京和平望再應景不過,吳江的平望是江南運河的江浙分水之地,京杭大運河流淌到平望一分為三,形成四水共流的奇觀。從“四澤匯集”到“四河匯集”,既是地理位置的延伸與拓展,更是江南文化的重塑與復興。這場橫跨京蘇兩地的文化盛事以京杭大運河為精神紐帶,標志著吳江“運河明珠”與北京“運河起點”的文化脈絡在新時代深度交融。運河成為連接北京與江南的經濟、文化動脈。在《江南·十二場歡聚》中,北京和吳江在大運河的兩端,共同見證著24位青年的學習與成長。
![]()
江南煙雨未歇,少年已啟程。接下來的故事,等你一同觀看。劇綜《江南·十二場歡聚》由央華戲劇、大麥Mailive、優酷、吳江文旅集團共同主辦,綜藝將于6月底在蘇州吳江開拍,并于9月初在優酷、浙江衛視播出。同名歌舞大戲將于年底創排,并由節目中優秀學員共同出演。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