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發 | 公眾號「 吐逗保 」
大家好,我是一本正經的吐槽君。
很多事情,沒有真正遇到之前,都會很想當然。
比如看病買藥。
大部分人以為的情況都是:
醫生開處方--一樓繳費--旁邊窗口拿藥--出院醫保結算。
但真實情況是:
醫生開處方--有的藥醫院沒有--去藥房買藥--有的藥能報銷有的不能。
而這真實情況擴展到保險上,就有多了很多藥物的分支保障。
什么雙通道藥物、院外特藥、外購藥械等等……
這些都是什么意思,又有什么區別呢?
一篇幫你搞懂~
一、
首先,醫院買不到藥的原因,之前跟大家說的很清楚了。
藥品短缺、藥占比、DRG政策,種種復合原因導致了現在的局面。
那去外面藥房買藥,醫保可以報銷么?
以前完全不可以;
現在有些可以。
以前不能報銷原因很簡單,那時醫保只報銷住院費用;
藥品沒在醫院購買,走不了住院報銷,那自然就得自掏腰包。
最近幾年國家也是發現了這個情況,所以就有了“雙通道藥品”。
納入醫保的談判藥品,如果在醫療機構買不到,可以去指定藥店買,享受和醫療機構同等的報銷政策。
只要有了醫生的電子處方,在藥店同樣可以刷卡實時報銷結算。
這部分,就是“有些可以報銷”的雙通道藥品。
而至于剩下不能報銷的藥品,則主要是醫保外的“丙類藥”。
這部分主要都是創新藥、高價藥和原研藥。
所以這個時候就輪到商業醫療險來兜底了。
二、
現在無論是百萬醫療險,還是中高端醫療險,主流產品都打著“可以解決外購藥”的招牌來吸引用戶。
有些醫療險寫著報銷“院外特藥”,有的寫著報銷“外購藥械”……
怎么區別?
哪種更好呢?
先來說說院外特藥。
顧名思義,就是院外的特定藥品可以報銷。
現在有的產品是100種,有的產品多一點可以到200種;
但總的來說,保障范圍是有限的。
只有出現在保險公司報銷清單上的藥品,才可以進行理賠。
不過基本上目前市面上治療癌癥所需的藥品,旗艦產品都已經涵蓋了。
比如CAR-T特藥奕凱達,每袋的價格就要120萬,但目前主流產品都是可以報銷的。
而且院外特藥保障的報銷流程很方便,只要在指定藥店購買,大多可以由保險公司直付,咱們不用花錢。
而外購藥械呢,保障范圍就大了很多。
理論上包括醫生開具處方的“所有”院外藥品和醫療器械,包括上面講的“院外特藥”。
顯然,不限清單的“外購藥械”,要比限清單的“院外特藥”好。
不過,哎對,這里就要說個不過了。
外購藥械的限制還是有的。
比如醫院基本用藥供應目錄內已有同類或類似作用藥品的,就不能報銷:
![]()
有集采藥,就別想用原研藥了。
而院外特藥一般就沒有這種限制。
另外外購藥械并沒有直付功能,所以需要我們先墊款,之后拿著發票去找保險公司報銷。
流程和成本都要稍遜于院外特藥一些。
三、
還有一點很關鍵的就是,院外特藥好一些的產品都是可以保證20年續保的,而外購藥械通常都是一年期不保證續保。
附加險保障好歸好,但下線了一切就都是空談了。
所以~
個人建議是……
我全都要!
像金醫保3號這種旗艦產品,院外特藥和外購藥械的保障,是可以同時附加的。
雖說保障范圍有所重疊,但附加保費也不高,何須糾結呢~
花小錢辦大事,還是非常劃算的。
我是吐槽君,愛你們!
了解更多保險知識,解答更多保險疑問,歡迎關注公眾號:吐逗保(搜索:“ 吐逗保 ”或“ tudoubao122 ”),讓保險不那么枯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