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思如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兩家企業生產的同一款仿制藥,其有效物質含量竟然一模一樣,甚至精確到了小數點后兩位。
涉及的藥品包括南京正大天晴和Lek Pharmaceuticals生產的瑞舒伐他汀鈣片,以及湖北四環和遠大醫藥生產的鹽酸曲美他嗪片。
這些藥品都是臨床上常用的仿制藥,用于治療高膽固醇血癥和心絞痛等疾病。
藥監局在收到反饋后,馬上核實了數據,并在同一天發布更正說明。他們解釋說,數據雷同是因為:
“2019年和2021年公開產品信息時出現了編輯錯誤,現在已經更正了錯誤信息,并且加強了審核力度,防止類似問題再次發生。”
盡管藥監局已經更正了錯誤,但這件事還是讓老百姓對仿制藥質量的擔憂和信任危機。
大家擔心仿制藥的生產過程中可能存在質量問題,尤其是數據雷同現象讓人懷疑是不是有數據造假或監管漏洞。
網友們們表示:
“藥監局說是編輯錯誤,但這么精確的數據雷同,真的只是簡單的錯誤嗎?會不會有數據造假的情況?”
“仿制藥的質量直接關系到我們的健康,如果連數據都可以出錯,那我們還怎么相信這些藥品?”
“正規報告,核心數據都能錯,讓我們如何相信其管理能力和專業水準?”
“這是把原研藥的所有重要數據復制粘貼到國產藥待填的空單元格里,最后結論是一致性相同,其結果是通過試驗并同意量產,精確到小數點后兩位都完全相同,令人疑惑,震驚,憤怒!”
“導入上傳時出現的錯誤!——與某些院士科研論文重復使用同一張圖片的“圖片誤用”有異曲同工之妙啊!”
“如果網友不發現,輿論不引爆,他們會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復下去...”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藥學專家表示:“仿制藥的一致性評價是一個非常嚴格的過程,要求仿制藥在質量、療效和安全性上與原研藥高度一致。如果在這個過程中出現數據雷同,確實會讓人懷疑數據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他還指出,仿制藥的生產成本相對較低,但一致性評價的成本卻非常高,這可能導致一些企業在數據上做手腳,以節省成本。
另一位業內人士則表示:“仿制藥的數據雷同可能是由于技術難度大、資金不足等原因造成的。有些企業在進行一致性評價時,可能會依賴第三方公司來處理數據,而這些第三方公司可能存在操作不規范或技術不過關的問題。”
這次雷同事件,雖然藥監局說是編輯錯誤,但也是對國產藥仿制藥公信力的又一次打擊,是不是應該有更高級別的組織介入調查了?
生命不是兒戲,管理部門應該拿出嚴肅認真的態度,采取有效措施,確保仿制藥的質量和療效,才能恢復老百姓對仿制藥的信心!
思如哲思
關注普通人的「生存處境」,思考更好的「人生出路」。作者思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