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自長安新區政府辦公大樓出發,沿子午大道南行約1公里,路西側有一座名叫大居安的村莊,看起來和目前眾多的城中村沒有多大區別,坐落于村北和村西的大學城,以及三面繞村的寬暢公路,對村莊形成了“城市包圍農村”的態勢,村內的水泥硬化街道,呈“豐”字形布局,一排排漂亮的樓房民宅櫛次鱗比,整齊排列,貫通全村的南北大街兩旁店鋪相連,生意紅火,儼然一條繁華的商業街。
村民們親自感受到了一幅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壯麗圖景正在眼前展現,唯有村南最后的一片農田,能夠勾起人們對昔日這座傳統農村的回憶:這是一座已有1000多年建村歷史的人文名村;這里曾是唐代郭子儀平息安史之亂的古戰場;村民們世代傳承著一項技藝獨特的柳條制品編織手藝,尤其讓村民們引為自豪的是,村莊四周曾有過高大堅固的古城墻,并以其縈繞著傳奇色彩而遠近聞名。
![]()
且說清康熙年間,在寧夏軍陣之地固原駐防的提督潘宇龍奉命移防陜西,在選擇駐地時,他獨具慧眼,相中了大居安這塊“臥牛”形的吉祥寶地,村北有一方隆起的高地,恰似高昂的龍頭。高地上有兩座相距不遠的古冢,均高1丈有余,又像兩只龍角。遂以大居安村為中心,動工夯筑土城墻。城墻建成后,便將軍事駐地從固原遷徙大居安。當時正值兵荒馬亂,為了確保金銀財寶在運送途中不被搶劫,他故意揚言說固原黃土黏性好,筑城堅固,特運至大居安修筑城墻,因而平安地完成了移防工作。這座由潘提督設計監造的城墻,呈四面邊長各為一華里的正方形,底部厚度1.5丈,高度約3丈,墻頭有磚砌的垛口,垛口內有5尺多寬、可繞城一周的跑道。城墻開有南北兩個砂箍的大門。城門上建有磚木結構的城樓。若有故事,只要城門緊閉,外敵只能望墻興嘆。解放后,大居安的城墻成為關中一道矚目的景觀。1958年始,城墻被毀,今已蕩然無存。
![]()
(賈耽)
有資料顯示,這有兩座古冢的其中1座,為唐代賈耽墓。賈耽歷經玄宗、肅宗、代宗、德宗、順宗5代皇帝,從政50多年,先后任宰相、檢校司空、守左仆射、太傅等職務,死后謚號無靖。賈耽將墓地選址于此,莫非也看中了這“龍首”作為歸宿?
村莊的東面幾十米外,有“長安八水”之一的滿河自北向南湯湯流去,便是蜿蜒伸展的“龍身”。而村莊的西側,亦有古冢數座錯落排列,那無疑是這條面西而臥的巨龍爪子了。“臥龍”者,隱身之俊杰也。面對這幅宏大而又精微的“臥龍”巨像,不難想象潘宇龍將軍是位匠心獨具、抱負遠大的才俊。
聯系小編:
zai-chang-an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