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加入歐洲“標槍”(PILUM)電磁軌道炮項目2024年10月16日 法國圣路易斯研究所 今年4月“日本采購、技術和后勤局”(ATLA,Acquisition, Technology & Logistics Agency)與“法德圣路易研究所”(French-Germ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Saint-Louis, ISL)就該項目的技術合作進行了商討。歐洲防務局(EDA)2019年開始征集電磁軌道炮項目的研發(fā)提案。2020年,“歐盟委員會”撥款2.05億歐元用于“磁軌炮”系統(tǒng)研發(fā),這是歐洲三個“顛覆性項目”之一。設計指標包括200千米的有效射程、恒定槍口速度2000米/秒、最大馬赫數(shù)6Ma、炮管壽命120發(fā)等;電磁軌道還要具備較強的抗腐蝕能力,保證彈丸初速不會下降。
2023年5月30日德國、法國、日本就此合作簽署了三方協(xié)議。“法德圣路易研究所”(ISL)制定了各自的職權(quán)范圍(TOP),旨在聯(lián)合探索、研究、開發(fā)、測試和評估“電磁軌道炮”的工業(yè)化,穩(wěn)步落實系統(tǒng)轉(zhuǎn)向?qū)嶋H應用。
![]()
日本在此之前并未參與歐洲磁軌炮項目研發(fā)。前期合作方包括比利時馮·卡門流體力學研究所(VKI)、法國海軍集團(NavalGroup)、Nexter系統(tǒng)公司、德國Diehl防務公司、法國Nexter Munitions公司、波蘭Explomet爆炸焊接金屬公司、意大利ICAR高密度電容制造商等五個歐洲國家的九個合作伙伴。
日本稱,會在已有的實施條款下與法國、德國開展技術合作。日本認為,隨著印太安全局勢愈加嚴峻,他們需要通過這種方式與歐洲加強合作。ATLA于2016年開始了自己的“磁軌炮”開發(fā)計劃,“地面系統(tǒng)研究中心”(GSRC)負責日本電磁軌道炮的采辦、技術研究和保障,兩年后進行了第一次演示射擊測試,2023年10月進行了首次艦載射擊試驗。
防衛(wèi)省2022財年為THEMA項目研發(fā)撥款65億日元;2023財年撥款160億日元用于“磁軌炮”;2023年8月防衛(wèi)省申請為2024THEMA項目提供238億日元;旨在實現(xiàn)“電磁軌道炮”的防空能力。
![]()
歐洲前一階段的研究主要放在“彈丸連發(fā)”、“火控系統(tǒng)”、“發(fā)射穩(wěn)定性”上。2023年9月,相關實驗室與合作商在炮身、彈丸、能源存儲及轉(zhuǎn)換系統(tǒng)的研制上取得進展,并進行了流體力學模擬試驗、實驗室試驗、風洞試驗、開放空間試驗。后期將側(cè)重于系統(tǒng)工程并集成至陸上、海上平臺。彈丸射出產(chǎn)生的高溫腐蝕在通過附著“耐磨涂層”進行補償,減輕磨損。“磁軌炮”的電容性、電磁感應問題也在等待解決。
電磁軌道炮的優(yōu)勢在于憑借高于傳統(tǒng)火炮的遠射程、射速、穩(wěn)定飛行軌跡精準攻擊潛在的難以攔截的目標,有效提升火力覆蓋范圍;高速彈丸的巨大動能及在極短時間內(nèi)由超音速升至高超音速的能力可有效撞擊、穿透裝甲目標。技術成熟后將成為未來戰(zhàn)爭重要的火力支持手段。
![]()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