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首發于微公號:在日尋唐2
無意間刷到了幾個關于“雄安車站”的視頻,介紹其為亞洲最大的高鐵站。
每看到關于雄安的消息,我都會格外留意。因為,這里離我的家鄉很近,僅需一個小時的車程。我當然希望雄安連同我的家鄉,在未來的建設和發展中,都能夠越來越好。
在此我不去討論“雄安車站”如何成為當今的亞洲之最,因為這已是既定事實。我想說的是,與“最大”相對應的另一種思維方式,當看到“亞洲最大”的字眼后,在我思維和意識里,突然就聯想到了“最小”。那么,哪里的車站,可稱其為亞洲“最小車站”呢?那通過這篇文章,我專門寫一寫很多根本不值一提的“小站”吧!介于此,能給讀者朋友提供一點啟發,哪怕徒增一點見聞,便足夠了。
我稱其為“亞洲最小”的車站,不是設立于偏遠的鄉村,而是位于日本的第二大城市,關西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大阪境內”。同樣這座車站,也并非藏匿于城市外圍的荒野,恰相反,它又位于大阪市中心人流量最大,規模最大的“梅田商圈”內。
![]()
位于大阪市區“梅田商圈”的“一個人的車站”
這里商場林立,高樓眾多,分為地上地下兩片商業區域,猶如兩個獨立的王國。直到如今,我也最怕到這里換乘地鐵,能避就避,因為在此地稍不留神,在錯綜復雜的交通網絡中,半小時都難以脫離。
就是在這種燈火繁華地,藏匿著一座很小的車站,只有一名工作人員值守。初到這里時,這幕場景,也讓我感到震驚,并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每想起來,我稱其為“一個人的車站”。
當然,大阪作為國際化大都市,也擁有著很多大型的車站。其中“新大阪站”作為現代化的新型高鐵站,連通著東京、大阪兩地往返的眾多城市,也是日本最繁忙的高鐵線路之一。“新大阪站”雖說是不小,但無論從建設規模和運載能力,都稱不上“亞洲之最”,繁忙歸為繁忙,要論綜合體量,不過是中規中矩罷了。
而我所說的這座“一個人的車站”,是一座長途客運汽車站。這個車站的規模小到令人發指。
在我曾去往九州地區游玩時,就曾在這座車站乘坐夜間巴士,晚上九點多出發,一路向西驅馳,第二日清晨到達長崎,并不耽誤白天游玩的時間。日本的夜間巴士十分普遍,也是很多游客會選擇乘坐其出行的一種便捷交通方式,相較于價格昂貴的高鐵,這個更顯經濟實惠。
位于大阪梅田商圈的這座“一個人的車站”,硬件設施十分簡陋,看起來甚至還比不上國內稍大點的公交車站的規模。只豎立著一個站牌、一個滾動播放車輛信息的屏幕,一個巴士停靠的車位,一位負責疏導的工作人員,便是這座長途客運站的一切了。
車站雖顯過于寒酸,但是運載能力并不差,有二十余條線路,晝夜不停發車,高峰時期5分鐘一班次。車站唯一的工作人員,既要和到站的巴士司機做好登記和相關記錄,又要負責驗票,并幫乘客在行李上粘貼標記后歸整擺放于車倉內。
![]()
長途客運站車次線路眾多,屏幕顯示,高峰時5分鐘一趟
小小的一座車站,只有一個巴士停靠的車位,五分鐘一趟的班次。也就是說,車站里唯一的工作人員,要在巴士五分鐘的停靠時間內,爭分奪秒的完成上述所有步驟,保障巴士準點順利駛離。若稍微發生意外,緊隨其后的巴士將無法順利進站停靠,之后將會造成一連串的延誤和擁堵。
然而,在我提前到達,站立在車站附近(沒有候車座位),候車的一個多小時里,并沒有意外事情發生。車站人員迎來送往,顯得絲滑且順利。親眼目睹,一輛巴士剛剛駛離車位,另一輛巴士緊隨其后準時到達,過程行云流水,如此反反復復,不差分毫。
這座“一個人的車站”,這是一座不仔細看都極易被人忽略掉的車站,甚至我到了跟前,都要走近看了又看,畢竟和我想象的車站模樣相差甚遠,并再三向工作人員確認才塌下心來。一個人的車站,卻有著遠超其自身規模的運載能力。對我而言,這座車站猶如一名其貌不揚的小人物,在競技中突然爆發出了驚人的力量,同時給我帶來了感官、視覺、思想上的震撼。
雄安車站“亞洲之最”的宏大規模,硬件設施的完備和現代化,對我而言是一種震撼。同樣,這座位于大阪鬧市區的車站規模之小,對我見慣了各種“宏大”場面,同樣擁有“宏大”思維和“宏大”的認知而言,也是一種震撼。
等我順利坐上了駛向長崎的大巴,透過朦朧夜色,俘略繁華鬧市的燈火闌珊,“一個人的車站”,那位伏案坐在昏昏燈光下的工作人員,依然縈繞在我的眼前。
在我國現有的城建規劃中,無論是火車站,還是汽車站,通常是選在遠郊,以規避市區的擁堵問題。而大阪“一個人的車站”,之所以能夠以靈活便捷的特點,如此順利的運營,而沒有成為制造混亂,擁堵交通的負擔,我認為有兩點原因:
一是,車輛到達和始發的準點率極高。不用說是長途客運站,哪怕是日本各城市的公交車,準點率也是精確到分鐘的。哪怕是在游人眾多的京都,如此擁擠的交通環境下,公交車依然可以做到準點到站,哪怕個別車輛有誤差,通常也不會超過一兩分鐘。如果說,高鐵或地鐵,能做到如此高效的準點率我覺得并不奇怪。可是面對復雜的城市交通狀況,公交車同樣保持準點率,這點至今我還想不明白是如何做到的。
二是,乘客的時間觀念。在車輛準時的前提下,其實就大大提高了通行效率,節約了乘客的時間成本。乘客會根據車輛到站發車時間,僅提前三五分鐘到達即可,經過短暫的等待,有序排隊上車,并沒有乘客擁堵,聚集吵鬧的現象。
![]()
一輛長途巴士準點到站,乘客有序排隊上車。現場安靜又默契
而我呢?完全還是按照國內的乘車習慣,把出行當作一場大事,早早便來到車站等候。可是這里連一個坐的位置都沒有,白白站了一個多小時。在等候期間,我目睹整個車站,如我一樣虔誠候車的乘客寥寥。這些人,總是合乎時宜的,在自己乘坐巴士即將到來的三五分鐘前準時抵達,慢悠悠的,經過短暫排隊以后,上車便走了。
巴士和乘客之間,形成的高度默契。在雙方都尊崇時間契約的基準之上,“一個人的長途客運汽車站”便誕生了。
這個車站,絕對不是日本的個例。相反的,是日本的常態。
在他們的建設理念里,所看重的并不是“大”,而是效率。是盡其所能的精簡,和恰當合適的規模,便足夠了。“大”意味著成本投入,和后期運維成本必定也“大”。“小”則是成本投入,和后期運維成本必定也“小”。
![]()
大阪市內的地面軌道交通車站
![]()
大阪市內的公交車站,好歹還有個凳子
日本并非是公共交通和城市建設的能力不足,又相反,作為老牌發達國家,其有著扎實的工業基礎,無論陸路交通抑或水上交通,都十分發達。毫不夸張地講,在日本乘坐火車,可以把你送到陸地的任何一處角落。乘坐船舶,也可以把你送去任何一座島嶼。
到達九州以后,在我為期兩周的游覽期間,相比于大阪鬧市區“一個人的車站”。而這里的鄉村,火車站更是索性連一個人都沒有了。
![]()
長崎無人值守的車站
當火車駛出城區以后,所經停的車站,十有八九就變成了無人值守的車站。簡單一處房子,沒有防護欄的月臺,一個自動售票機,一張“逃票是犯罪行為”的警示標語,便構成了一座車站的一切。
在我由長崎,乘坐火車去往佐賀的旅途中。我曾在一所不知名的小站下車,這里號稱是九州地區離海最近的車站,也屬一處非常熱鬧的網紅打卡地,游人絡繹不絕。盡管如此,車站還是無人值守,買不買票全憑自覺。
![]()
車站內的自動售票機,車票還是蠻貴的,全憑自覺
![]()
網紅車站內部全貌,乘客并不少,同樣無人值守
出于好奇,我拍下了車站的全貌,無意間發現,站內都被燕子反客為主,在此搭窩筑巢生兒育女,紅紅火火地過起了日子。下方的椅子旁邊,貼有一處警示標語,要旅客注意頭上,意為不要打擾燕子,也注意回避,不要被鳥兒的排泄物所打擾。
![]()
座椅旁邊貼有警示標語,要乘客“注意頭上”的燕子窩
![]()
無人車站外部情景,十分簡陋
再說大阪市內,位于我所熟悉的市民生活區域范圍的車站,陳設也同樣簡單,甚至可以稱為簡陋,一副沒落,快要完犢子的面貌,和時尚、發達、現代化這類高級詞匯一點也不沾邊。
如果是初來日本的游客,著實會很難看懂這里的公交站牌。簡單到上面連要經停的車站都懶得寫,可能設計方覺得,如今通過發達的網絡可以便捷查詢,所以在站牌上只重點突出寫清楚了,車輛會在幾點幾分到達的時間。意在提醒乘客,在車輛到達前一兩分鐘候車,便足夠了。
![]()
在我家附近車站拍攝,只標注了車輛到達的時間,沒有經停的站次信
每天晚上九點過后,我家附近的車站,也變成了無人值守的車站。閘機口大開著,出站自由,刷卡自愿,像極了一副愛咋咋地,擺爛的樣子。我曾在一篇《他山之石:從“被信任”談起,看日本社會的誠信體系》(點擊可讀)文章中寫道,日本有如此之多無人值守的車站,也是出于對乘客的信任,雙方形成了一方守時,一方買票的契約。我覺得這和位于大阪鬧市區“一個人的車站”之所以能夠順利運營,以上我總結出來的那兩點原因,有異曲同工之處。
![]()
我家門口的地鐵站,晚上9點以后無人值守
“雄安車站”有千年大計的歷史擔當和使命加身,建成“亞洲之最”,乃至“世界第一”都未來可期。可緊鄰雄安的霸州市,一個縣級規模的小城,就建有四座火車站,分別是:霸州北站、霸州站、霸州西站、勝芳站,其中高鐵站多達3處。

霸州4座車站位置圖
而介紹霸州有4座車站的文章下方評論,全是攀比哪些地方設有車站更多的聲音。還是那句話,“大”和“多”,不僅是車站的規模和數量,與此同時還有后期源源不斷地運維成本的投入,同樣是“大”和“多”。原來會有那么多人,以攀比和炫耀車站數量的大與多,來作為論及家鄉感到驕傲和優越的談資。
![]()
留言區截圖
如果說霸州因為離首都北京距離近,中轉運輸確需4座車站也無可厚非。那還有遠在海南儋州的海頭高鐵站,投資超4千萬,站房面積近2千米,建成8年未投入使用;廣西桂林一口氣建了9座車站,其中“五通站”總投資5千多萬,2018年3月正式開站后,曾有7趟高鐵停靠,然而日均發送客流量不到200人次,以至后來常常半年時間沒有列車停靠。另有大城市南京的“江浦站”和“紫金山東站”,建成十多年尚未啟用。更有規模更大的“孝感北站”,這座耗資1.2億建成的一等站,由于距離市區100公里,致使大多時間每日乘客不足兩百人,還沒有車站工作人員多。
過度基建的事例還有很多,在此不做一一例舉。我只是想說,一座城市相較于車站的“大”與“多”,在這個世界上,在我們隔海相望,不遠的鄰國,還有一種“小”而“簡”的基建理念,以及其應運十分成熟的模式,可供參考。
雖說日本的很多車站,顯得單薄且簡陋,卻帶我去到了想去的任何地方,去到了一座又一座的日本鄉村。我在偏遠山村看到的景象,又不僅僅有簡陋的車站。
![]()
九州地區,一處非常遙遠的鄉村,街景隨拍
哪怕是再偏遠的山村,其基礎配套設施與東京、大阪這樣的大城市相比毫不遜色,學校、醫院一應俱全。生活在一座城市,能夠令我們驕傲的,可以是車站,但也不應僅僅是車站。還應有樹,有花草,有空氣,有藍天白云,有阡陌交通,有屋舍儼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