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沫依 通訊員 鄭少玲
實習生 鐘紫佩 郭毅 孫安娜
圖/學校提供
AI時代,還需要學習藝術嗎?
要,不僅要,還要更加創新。5月27日,辰美藝術學校第四度攜手羊城晚報教育發展研究院,共同舉辦“AI時代,美育何為”辰美藝術學校開放日暨第四屆廣東省美育論壇,眾多行業大咖與業界同仁共赴論壇現場,聚焦“AI時代的美育”,探索研究新時代美育培養與教學方法的變與不變,在充滿藝術氛圍的校園內收獲美的感受。佛山市南海區教育局黨組成員、民辦教育行業黨委專職副書記冼兆鵬欣喜地展望道,相信辰美藝術學校將成為南海乃至廣東省藝術教育的又一金字招牌。
羊城晚報教育發展研究院院長陳曉璇作為主辦方代表致辭表示,期待本期美育論壇可以看清教育應該怎樣守其不變知其變,運用新技術,激活教育這門藝術的精彩與活力。
![]()
嘉賓合影
藝術一覽以創意點亮生活,用作品敘說故事,于舞臺揮灑靈感
時隔一年,匯聚了創意與新潮的辰美藝術市集再度開啟,辰美學子用更加新穎有趣的作品表達內心所感。
色彩斑斕的手鏈、出奇別致的耳環、造型各異的陶瓷盆栽、造型精巧的纏花發簪,令人目不暇接。藝術市集上還設置了不少互動體驗攤位,新奇的游戲藝術體驗、奇妙的塔羅雜技、光影交錯的攝影攝像……各式各樣的攤位匯聚起一片美與創意的海洋。
移步二樓,便可欣賞到辰美2023屆畢業生作品展《不止一瞬》,這片匯聚了巧思的天地,也是同學們對自己在辰美的學習生活交出的滿意答卷。白色的病床上方懸掛著倒退2018年的時鐘,醫療器械聲規律卻冰冷,讓觀眾不由得戰栗……這是辰美學子何希汶的故事,她用作品復刻了親人離去的瞬間,以期彌補當時的遺憾;人與自然的主題在藝術作品中如何呈現?一邊是人,一邊是動物,《對抗藝術》的作者陳樂天建立了一個新場景,用棋盤對決的形式,將人與自然的關系巧妙展現。
壓軸出場的,是由辰美學生帶來名為“Revela啟”的主題時裝秀,身著盛裝出場的學生充滿自信,或熱情或冷峻的神情與時裝風格和現場音樂燈光氛圍完美契合,令現場觀眾直呼過癮,據辰美藝術學校校長、校務委員會主席黃秋艷介紹,出場的服裝全部由學生自行設計,而模特也是全部從辰美學子中海選,是在自己主場開展的一次高水準時裝大秀。
![]()
藝術市集
美育課堂12節特色公開課展現美育教學風采
藝術來源于創作者日積月累的沉淀,是其在藝術世界中吸收養分的投射。究竟是怎樣的課堂,能將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激發出來?活動當天,辰美準備的12節特色公開課給出了答案。
現場的公開課內容豐富多彩,涵蓋了時尚雜志拼貼、紙模建筑、音樂沙龍、歌詞與語言、手工陶瓷杯制作、電影音樂、國際性問題的解決方案等。在時尚雜志拼貼課上,教師李婉文和李思嘉從拼貼的歷史起源入手,循序漸進講述方法技巧,隨后引導學生用雜志、黑卡紙、裝飾鏈條等素材進行時尚拼貼;與此同時的另一間教室里,一場“建塔比賽”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教師施德王和陳嘉浩教會學生通過旋轉報紙、找準角度、測試平穩度,粘貼定型限時建設一個紙質塔。
商科怎樣才能新穎有趣?在開啟你的音樂生涯這節課上,李昕瑩和陳燕老師通過拋出“打算做什么明星”這個問題,讓學生使用商科的模型去解決,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頭腦風暴,集思廣益,領略音樂+商科的趣味。
![]()
黃秋艷從2017年起每年都舉辦校長晚宴
圓桌對話與AI共生共創:藝術是關于創造力的美
圓桌論壇觀點交流和碰撞的場所,也是眾多觀眾期待的環節。現場,華南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部部長助理、廣東省中小學校長聯合會會長助理兼秘書長姚軼懿作為主持,與幾位嘉賓進行了一場精彩的觀點碰撞。
近日,AI歌手孫燕姿的橫空出世引發熱議,音樂界人士怎么看?廣州交響樂團團長、國家一級演奏員陳擎對此首先表態:不要懼怕。他堅信AI技術是可以極大解放人類生產力的工具,為人類的生活帶來便利。從專業角度來看,盡管AI歌手能在情感表達、音色等方面模仿逼真,卻永遠無法代替真人歌手,因為“人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是藝術永恒的源泉”“在真人歌手開口之前,不僅AI歌手無從復制,也兼有一種創造力和不確定性的魅力。”
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服裝設計系課程主任陳敏軒則站在專業服裝設計師成長的角度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她指出,在科技迅猛發展的當下,藝術從事者不僅要具備硬實力,還要重視軟實力,“軟實力可以具體理解為人的溝通力、親和力、領導力等。”在現場,她也與大家分享了自身的經驗,表示在服裝設計中雖然軟件能及時給予人類專業的反饋、建議,但仍不及人腦,無法自主靈活地處理細微變動以及產生新靈感。
AI對藝術的介入除了音樂,還有繪畫。AI繪畫只需短短數秒,即可生成高質量畫作,面對這一沖擊,來自辰美藝術學校的學生代表許曉樂表示,AI技術創造了一個新的藝術媒介及藝術形式,但在他看來,藝術更重要的意義在于藝術家在創作時的想法、精神,他還以攝影術在19世紀興起從而推動藝術進步、進而產生印象畫派為例,論證了新事物的出現對于藝術領域存在推進作用。至于是否愿意與AI合作繪畫,許曉樂的態度十分積極,但他也提到自己更青睞的是一筆筆的打磨與沉淀,在細節中加入思考,在筆觸下傾注感情。
“藝術是人的根本”,基匯資本私募資產管理總監余永祿如是說。他提到,過去十余年,我國的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在物質生活得到一定的滿足后,人們開始追求更加個人審美。在現場他表示,自己十分希望推動產學研深度合作,讓藝術教育越走越遠,惠及更多的學子。
![]()
圓桌論壇
專家總結吳穎民:千方百計創造更豐富的教育資源
連續四年坐鎮廣東省美育論壇,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吳穎民為上述發言作出了精練而不失精彩的總結。作為每屆都不曾缺席的“元老級人物”,吳穎民在總結伊始便分享了內心最深刻的感觸:我們做了一件對的事。他肯定了“美育全人”是個永恒的、富有生命力的主題,可以不斷深挖,在時代的發展之下有所創新和突破,并從更宏觀的角度眺望,從美育思考教育本質,對AI全面介入教育的未來趨勢遞進分析。
從美育談到教育,吳穎民強調了教育于大國發展的重要性。他提到,當下教育與未來的振興可謂關系深遠。他不止一次地表示,大國人才要有與之對應的風范和格局。由此啟發大家,除了硬實力,“人”的全方位發展也是值得關注的,“未來的大國人才,一定需要有相應的胸懷和視野。”
吳穎民稱贊了辰美學子許曉樂的發言,并肯定了辰美的育人成果,“辰美有這樣的學生我覺得非常了不起!好的學校,好的校長,好的老師,好的生態,才會有學生的好未來!如此優秀的學生為何能從辰美涌現出來?因為辰美就是一所好學校,有好的校長,好的老師和好的生態,這里有非常好的文化氛圍,一所好學校該有的開放、多元、包容,辰美都具備了,在這樣一個優質的土壤中成長起來的學生一定具有創新精神。”
AI時代,“教育”何為?吳穎民進行了深度的思考,在他看來,專業領域的AI是集本專業專家智慧于一身的高智能產品,但這畢竟是學習人類智慧的結果,如果人類所學之知識能夠輕易被機器讀懂、掌握,那么教育本身是需要反思的。而當視角移向全人類的文明發展,青年一代則肩負繼承人類文明成果的責任,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培養孩子的想象力、求知欲,培植人性的溫暖內心、堅強意志,這些創新創造力和人性關懷力,是AI無法超越人類的界限。
對于本次美育論壇,吳穎民坦言“帶來了啟發性意義”,他鼓勵現場觀眾在不確定的世界中把握機會,不斷充實自我,而教育工作者則需努力為青年一代的未來“千方百計地創造更多樣化、更多選擇、更豐富的教育資源”。
![]()
《羊城晚報》2023年6月2日A12版
主旨報告在業內大咖的分享中收獲美育新思路
隨著大屏幕上倒計時的歸零,第四屆廣東省美育論壇在一眾期待之下拉開大幕。現場,兩位重磅嘉賓從各自擅長的領域出發,帶來干貨滿滿的“學院派”匯報和分享,為現場觀眾送上頗具啟發和指導意義的主旨報告。
重構與蛻變,AI時代美育再出發
“我們面臨一個什么樣的美育時代?AI時代之下,如何促進美育的發展?美育又將如何塑造我們的世界?”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創新研究院副院長教授李鳳禹用清晰的三個問題,概括了自己的報告內容,也吊足了觀眾的胃口,在他看來,AI的發展勢不可擋,因此,打破美育從事者對AI時代已知或未知的擔憂和恐懼十分必要,“美育要走出傳統模式,主動創新,通過感知美,創造美,塑造美,去創造更美好的明天。”
李鳳禹提到,美育領域從1.0、2.0階段進入到未來的3.0階段,即從小規模的藝術感知、藝術推廣到通過人機共同進化,塑造更美好的生活場景,是AI時代催生了美育3.0時代。而美育3.0時代下,如何向內進化?他認為,擺脫傳統課堂式的美學教育可以誕生更多新場景,可融入一系列個性化、多模式、跨界的形式,并表示任何教育都與時代息息相關,美育的3.0時代的責任,便是講好嶺南故事、講好中國故事。
“未來的時代是科技和藝術交相輝映的時代,美育3.0將像霍金談到的時間簡史,赫拉利談到的未來簡史的一樣打開人類文明的星辰大海。”李鳳禹用這一比喻,形象地解釋了美育3.0這一時代的地位,在人工智能不斷進化的今天,美育尤為重要,“它是我們面對未來的未知與不安暢通無阻的底氣所在。”
美育助力全球勝任力發展
“理解全球性的問題,并為之作出行動的能力和傾向”,北京師范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副院長、教授滕珺這樣解釋全球勝任力,而在她看來,美育也是助力學生全球勝任力發展的一個天然的路徑。
作為該領域的研究者,滕珺提到,全球勝任力是一種教育思想理念,它包括世界知識與全球議題、語言、開放與尊重等六大核心素養,現場,她以自身經歷為案例,論述了多元文化的熏陶、激發對不同文化的好奇與尊重以及探索世界的欲望在當下時代的重要性,而團隊溝通、交流合作是必不可少的素養,這些都是美育能夠帶給學生的,也是全球勝任力底層邏輯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滕珺看來,藝術本身就是文化的集中體現,不受語言文字的限制,美育也因此成為學生全球勝任力發展的天然的土壤,“它不僅可以培養學生掌握基礎知識、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更可以讓學生將這些知識靈活地運用在跨文化的交流合作中。”同時她還提到,這將促進學生真正關心那些超越民族和國家的全球議題,去看到和守護人類共同的美好和善良。辰美學子劉悅盈關注“殘疾人”生活不便的系列服裝設計作品表達了她的社會責任感,因此得到世界名校招生官的欣賞,獲得倫敦藝術大學時裝設計學院的免面試本科直錄,她認為這就是美育對學生全球勝任力培養起重要作用的一個很好示例。
對話校長黃秋艷培養具有全球勝任力的中國藝術創新人才
羊城晚報:能跟我們簡單描述一下辰美藝術學校是一所怎樣的學校嗎?學生入讀辰美后有哪些升學路徑?課程體系有什么特色?
黃秋艷:辰美是佛山市南海區一所多元化、特色化、高水平的民辦藝術專業學校,由實力雄厚的全球頂級基金公司——基匯資本于2020年9月投資創辦,是佛山市南海區重點招商引資教育項目。2023年3月,辰美由國際藝術高中升級發展為提供高中階段學歷教育且具有國內外雙軌升學特色的藝術專業學校。創辦僅三年,辰美已發展成為大灣區藝術教育的標桿學校。
辰美豐富多元的課程體系、小班制個性化的教學支持,保障學生全面發展、高質量成長的同時,為學生提供多元的升學路徑,辰美學子既可以參加普通高考進入國內211、985、雙一流大學、音樂藝術專業院校,也可以參加高職高考3+×實現對口單招進入藝術、音樂專業院校或高職院校,更可以憑借受國際認證的校內成績與作品集、語言成績申請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日本、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的藝術名校。
羊城晚報:能跟我們分享一下辰美近兩年的升學成績是怎樣的嗎?
黃秋艷:創校以來,辰美已培養近百名學子成功考進多所世界綜合名校和知名音樂、藝術院校。辰美2022屆、2023屆畢業生已拿到超800萬元名校獎學金以及數百封世界名校offer,包括:1封英國牛津大學音樂系本科offer,20余封新加坡國立大學、英國倫敦大學學院、英國愛丁堡大學、中國香港大學等世界綜合名校offer,25封英國倫敦藝術大學本科offer,300多封美國伯克利音樂學院、美國藝術中心設計學院、美國紐約視覺藝術學院、美國薩凡納藝術與設計學院、英國市政廳音樂與戲劇學院、英國圣三一拉邦音樂舞蹈學院、英國皇家蘇格蘭音樂學院、英國格拉斯哥藝術學院等知名音樂&藝術院校offer,20多封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學院、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英國布里斯托大學、中國香港城市大學等商科專業世界名校offer。
羊城晚報:辰美的師資團隊是怎樣呢?師生比例是多少?
黃秋艷:辰美擁有一流的國際化師資團隊,師生比例1:8,教師隊伍由國內外著名教育專家、名校長、資深骨干教師和優秀外籍教師、名校海歸教師組成。超過50%的藝術與音樂專業教師畢業于海外名校。
羊城晚報:辰美的學生主要來自哪里?他們為什么選擇辰美?
黃秋艷:從生源地域來看,辰美的學生主要來自廣州、深圳、佛山等省內各市,也有部分學生來自湖南、江西、福建、浙江等省。學生中還有從普高、國際化高中轉學到辰美插班入讀的。他們選擇辰美基于幾個考慮:首先辰美是廣佛地區目前第一所同時開設了音樂、藝術設計相關專業的國際化學校,學校一流的校園環境、設備設施、師資團隊、升學資源、學生群體、教育生態完美滿足了學生海內外雙軌升學的需求;其次辰美是一所充滿愛的學校,學校致力于培養“具有全球勝任力的中國創新人才”的理念吸引和打動了對教育有更高追求的學生和家長;最后辰美歷屆畢業生均成功錄取世界名校,是一所學生成長質量、教育品質、管理水平、家長口碑都備受好評的學校。這樣的學校沒有試錯成本,選擇辰美,就是選擇了高質量成長、成才的教育平臺。
辰美藝術學校2023年招生簡章
招生總人數:400人
開設專業和招生人數:
●藝術設計與制作專業:240人
●音樂表演專業:160人
招生對象:初中畢業生
招生地域:面向廣東省各市招生
收費標準:學校按國內升學方向和國際升學方向分檔收費,詳細請咨詢招生辦。
網站:www.sisa.cn
電話:0757-86796295
地址:佛山市南海區桂城街道疏港路26號辰美藝術學校(即廣佛佛羅倫薩小鎮旁,南海有軌電車1號線林岳北站A出口直達校門,三站可到廣州南站)(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何寧
校對 | 黎松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