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沫依 通訊員 游夢 沈添鋒圖/校方提供
走過五月,迎來六月的陽光。5月31日,黃花小學開展了一系列特色活動,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提高師生的生態(tài)文明意識,培養(yǎng)學子的科技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023年世界環(huán)境日的中國主題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xiàn)代化”,也是黃花小學本次活動的主題。現(xiàn)場,嘉賓為2023年“關注地球,詩潤黃花”現(xiàn)場詩歌創(chuàng)作大賽獲得“十佳小詩人”稱號的學生頒獎。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動還有15位科研工作者受聘成為黃花小學“校外輔導員”,共助學校生態(tài)科技教育的新高度。
![]()
現(xiàn)場,黃花小學校長鄺家明提到,學校此前的詩歌節(jié)活動意在以詩撒播生態(tài)價值觀,是詩歌教育與環(huán)境教育的相融合,在接受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采訪時他透露,在科技教育上,學校已成立“少年科學院”的團隊,未來還會培養(yǎng)自己的“小科普員”,“每個學生會有自己的研究小課題,在老師的引導下生成研究報告,并與同學分享。”
![]()
鄺家明致辭
一曲歡快的粵語童謠《雀仔飛》,拉開了本次教育成果展演的序幕。現(xiàn)場,學校誦讀隊帶來曾榮獲2023年越秀區(qū)朗誦比賽一等獎《青春中國》、 一、二、三年級同學演繹了四年級3班學生雷嘉慧原創(chuàng)作品《秘密》、校跆拳道隊表演了《黃花小旋風》……種種表演吸引了嘉賓與在場同學的目光與陣陣掌聲。
![]()
![]()
![]()
現(xiàn)場還有一支特別的“科普天團”,是由中科院南海海洋所、中科院華南植物園、中科院廣州能源所、中科院廣州地化所等十六位科普專家組成,他們各自走進課堂,為黃花小學學子送上獨特的課堂體驗。
![]()
科普專家進課堂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邊緣海與大洋地質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碩士生導師張錦昌走進的是三年級一班,這堂科學課圍繞人類生存的地球展開,“從地球表面到中心有多遠?”“這艘破冰船叫什么名字?”張錦昌用生動的圖片與視頻帶領學生認識地球,拋出的一個個問題也引得同學們接連舉手發(fā)言。記者注意到,張錦昌會盡量讓每個孩子都有發(fā)言機會,無論回答對錯,都能得到一份小禮物作為鼓勵。
![]()
張錦昌正在給孩子們上課
給小學生上課和給碩士生上課有什么區(qū)別?張錦昌對記者表示,給孩子們上課一定要好玩。“我特意設計了很多互動環(huán)節(jié),也搭配了更多圖片和視頻,給孩子們講課不需要太高深的理論,為的是培養(yǎng)他們的積極性,在心中播下科學的種子。”他直言課堂氣氛很好,效果也很好。(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薛仁政
校對 | 周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