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漂流】
特征描述:
總是被要求成為某種人:學生、職員、父母、伴侶、乖孩子……
習慣在標簽里生活,卻總有一種無法言說的局促與疲憊。
渴望被看見真實的自己,但又害怕被定義。
遺失地點:
被復制的日常節奏里;
不容拒絕的社會期待里;
那些沒說出口、被壓抑下去的心里角落。
如有發現,請聯系——
蜂巢劇場【犀牛檔案2】
The X Space|邊界之外的自我療愈體驗
![]()
時間:
8月31日(周日) 19:00
地點:
北京蜂巢劇場排練場
時長:
約100min
定價:
258元(老客專享)
268元(新客)
主理人
01
![]()
李靜怡
中央戲劇學院戲劇教育專業
孟京輝戲劇工作室青年演員
戲劇教育高級教師|苔芽療愈發起人
![]()
龐睿(Rhea Pang)
英國利茲大學應用戲劇與干預碩士
話劇演員|戲劇教育高級教師
應用戲劇實踐者|日常變奏戲劇工作室創始人
本期特邀嘉賓
02
![]()
韓敘
演員,導演。
擁有多年先鋒戲劇的表演經驗。代表作品:《戀愛的犀牛》、《臭蟲》、《等待戈多》、《浮士德》、《愛因斯坦的夢》、《魚沒有感情》、《蝴蝶變形記》、《我愛xxx》、《寶船》等。
曾多次參加烏鎮戲劇節、阿那亞戲劇節,日本靜岡戲劇節、德國漢堡萊辛戲劇節等。
不被定義的“X”
《我愛XXX》不是一部“標準答案”式的戲劇。“XXX”,是空白,是懸念,是永遠可以被填充、也永遠可以被推翻的符號。
它可以是清晨的風,可以是未說出口的話,也可以是自己的執著與堅持;它能被賦予意義,又隨時能跳出定義的框架,恰如我們每個人被生活貼上的標簽,本就不該是“永恒的枷鎖”。
![]()
這正是“X”成為療愈核心的原因。生活里,我們太容易被“身份”框定。而《我愛XXX》里的“XXX”,恰是對這種定義的溫柔反抗,是幫我們撕開標簽、看見多元自我的鑰匙。
空白不是“無”,而是“無限可能”。當我們把這種文本的開放性帶進療愈,“X”便成了每個人的自我鏡像——你不必是某一種固定的人;你的情緒不必是該有的樣子;你的選擇不必是別人期待的結果。你可以成為未知數“X”。
![]()
與未知的自己相遇
最好的自我,從來都寫在“X”的無限可能里。
《我愛XXX》的海報,由黑白紅三色組成:黑色的沉靜承托情緒,白色的純粹映照本心,紅色的熾熱喚醒能量與勇氣。而這場以“The X Space”為名的療愈,正像極了《我愛XXX》這樣沒有邊界的表達。100分鐘,沒有劇本的束縛,漫游在“自我探索”的旅程。
![]()
感知自我
讓身體先于語言“說話”
借由身體動作與即興互動,喚醒那些被“標簽”壓抑的感知——或許是跟著呼吸慢慢舒展的肩頸,或許是與伙伴對視時自然流露的眼神,或許是用肢體“拼貼”出的“此刻的心情”。這些身體的信號,正是“看見自我”的開始。
挑戰定義
在互動里打破邊界與設限
“你覺得自己‘應該’是什么樣的?”
“如果去掉一個標簽,你想成為什么?”
我們來推翻這些問題——“不被定義”從來不是“不負責任”,而是對自我更多元的接納。
療愈釋放
給情緒一個出口
生活里,太多情緒被“標簽”困住:“我是大人,不能哭”“我是強者,不能怕”“我是好人,不能怒”。而在戲劇療愈的安全氛圍里,卸下標簽的重量,情緒也能輕盈流動。
集體共鳴
“我”和“我們”
當大家分享各自的感受,當彼此的即興動作在空間里呼應,我們的共通共鳴,會成為療愈里溫暖的底色,勇敢做“X”,也會遇見同頻的“我們”。
![]()
不用符合期待 只需忠于自己
不用害怕不同 只需享受多元
The X Space
等你踏入這片“不被定義”的
療愈之地
注:請大家穿著舒適、便于活動的衣裝與鞋襪!
??掃碼對應場次報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