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筧橋小學門口,一群戴著紅領巾的孩子,天剛亮就站在電閘門兩側,不是晨讀,不是打掃,而是給開車進校的老師敬禮、喊“老師好”。
車一輛接一輛駛過,有寶馬、有奔馳,孩子聲音整齊劃一,動作標準得像軍訓。可車窗緊閉,無人回應,仿佛那聲稚嫩的問候,只是空氣里的雜音。
![]()
這一幕被拍下后,網友怒了:這不是尊師,是馴化;不是禮儀,是表演。
老師們天天講“一日之計在于晨”,強調晨讀黃金時間,可轉頭卻讓學生放棄讀書,站崗迎車。更諷刺的是,保安都撤了,孩子還在寒風中挺直腰板,大人的活,讓小孩干;大人的體面,靠孩子撐。
![]()
這哪里是教育?分明是形式主義的畸形秀。
有人辯解:“這是培養禮貌。”
可真正的禮貌,發自內心,不是靠命令和排練。當孩子學會看車牌識“貴賤”,哪位老師的車最貴、哪個領導要多鞠一躬,他們學到的不是尊重,而是等級與諂媚。
![]()
更令人心寒的,是老師的沉默。車窗不降,眼神不碰,連一句“辛苦了”都吝嗇。孩子們的熱情,在冷冰冰的鋼鐵車殼前撞得粉碎。久而久之,他們會明白:你的敬禮不值錢,只有車才配被重視。
這場景,像極了某些職場,新人端茶倒水、點頭哈腰,領導視若無睹。區別只在于,職場人是自愿討好,而這些孩子,連選擇權都沒有。
![]()
80、90后上學時,掃地擦窗是勞動教育;如今學校有錢請保潔,卻把“站崗迎賓”當成新式德育。經濟進步了,教育卻倒退了,從培養責任感,滑向制造服從感。
更可怕的是,這種“儀式”正在悄悄扭曲孩子的價值觀。他們開始相信:權力值得跪拜,身份決定尊嚴,而自己的聲音和時間,不值一提。
當一個孩子習慣在權威面前低頭,他未來還敢質疑不公嗎?還敢堅持真理嗎?
![]()
教育的本質,從來不是培養“乖孩子”,而是喚醒“獨立的人”。孔子見孺子入井尚且惻隱,今天的老師,卻讓孩子在冷風中為一輛輛豪車行注目禮。
有人說:“小事而已,何必上綱上線?”
可正是這些“小事”,日積月累,筑成了精神的牢籠。今天你讓孩子為車敬禮,明天他就可能為利益彎腰;今天你教他看車識人,明天他就學會勢利眼。
![]()
真正的尊師,不在口號里,而在課堂上,老師認真備課,學生專注聽講;真正的禮儀,不在校門口,而在日常中,彼此尊重,平等對話。
若連校園都成了等級森嚴的微型官場,那我們還指望孩子長大后,建設一個怎樣的社會?
別再用“傳統”“規矩”,包裝虛偽的儀式。
孩子的脊梁,不該從小就被壓彎。他們的清晨,該屬于書聲,而不是車聲;他們的敬禮,該獻給知識,而不是車牌。
否則,我們教出的不是未來的棟梁,而是一群熟練鞠躬、卻忘了如何挺直腰桿的“精致奴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