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憑借筆下的“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被王國維贊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他以“此時情緒此時天,無事小神仙”抒懷,被網友封為“宋代解壓天花板”;他雅正音律,集前代之大成,為后世填詞者確立了“音律教科書”。
他就是被后世尊為“詞中老杜”的周邦彥,一位在亂世中以詞立身、以曲寄情的“北宋第一音樂人”。11月7日20:00檔,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CCTV-1)《宗師列傳·大宋詞人傳》周邦彥篇將播出,主持人撒貝寧與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彭玉平、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張靜組成探訪團,一同走進這位詞人的人生現場。
![]()
清風勁節
展“風荷舉”之姿
故鄉錢塘的浪漫氛圍,滋養了周邦彥的文心。節目中,探訪團“穿越”至公元1078年的錢塘(今浙江杭州),在西湖畔的市集與荷塘間,探尋周邦彥的成長足跡。探訪團了解到,少年周邦彥才華橫溢但為人灑脫不羈,因此“不為州里推重”,求學之路坎坷。他始終以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自勉,并將這份高潔的品格,奉為一生堅守的文人底線。
![]()
在南京溧水任上,周邦彥充分展現了他清風勁節的一面,南宋強煥評價其“其政敬簡,民到于今稱之者,固有余愛”。直到今天,溧水無想山的“莫思亭”“新綠橋”“清園湖”等景點,均取自周邦彥的詞意。
晚年周邦彥被召回京,執掌北宋官方最高音樂機構——大晟府,成為“大宋音樂國家隊首席”。他以嚴謹的態度堅持整理詞樂、規范音律,成為公認的宋詞“金牌音樂制作人”,為宋詞立下創作規范。
![]()
正如他筆下迎風而舉的荷花,周邦彥一生從未攀附,始終挺立。
豁達通透
得“小神仙”之趣
如果“風荷舉”是周邦彥的立世之姿,那“小神仙”便是他的處世之智。
憑借近七千字的《汴都賦》,年輕的周邦彥名震汴京,卻也因此卷入新舊黨爭的漩渦,被排擠出京,輾轉州縣近十年。初到溧水時,他也曾疲倦消沉,自稱“憔悴江南倦客”。但這位深諳生活美學的詞人并未沉淪于失意,他寄情山水,體察民情,將地方治理與個人修行完美融合,完成了從悵惘到釋然的心境轉變,吟出“此時情緒此時天,無事小神仙”的曠達之句。
![]()
周邦彥的豁達,不是逃避現實的消極,而是歷經滄桑后的通透。從“憔悴江南倦客”到“無事小神仙”,他完成了一次精神層面的涅槃。這也正是現代人在快節奏生活中需要修習的智慧——在尋常中覓得詩意,在瑣碎里發現美好。節目尾聲,周邦彥將“穿越”到2025年的南京溧水,見證現代AI技術賦予宋詞全新的音樂生命力。
![]()
11月7日20:00檔,鎖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CCTV-1)《宗師列傳·大宋詞人傳》周邦彥篇,看周邦彥如何以音樂為骨、以詞義為魂,樹立宋詞雅正典范,成就“詞中老杜”美名的風范。央視頻App同步播出。
原標題:《《宗師列傳·大宋詞人傳》解讀“詞中老杜”周邦彥》
欄目主編:陸益峰 文字編輯:孔韜
來源:作者:央視一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