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讀商時代(中訪網旗下品牌)
11月6日,港交所一則公告為深陷債務迷霧的房地產行業注入強心劑——碧桂園境外債務重組方案高票通過債權人會議,這意味著這家曾經的行業龍頭歷時300天的債務攻堅戰取得關鍵勝利。從流動性危機爆發到境內外重組協同突破,碧桂園的自救之路不僅關乎企業自身存續,更成為房地產行業風險出清的重要標桿。
這場債務重組的核心突破在于境外市場的重大進展。此次納入重組的177億美元境外債務,覆蓋34筆跨多法律轄區的復雜債權,而在11月5日的債權人會議上,銀團貸款組別83.71%、美元債及其他債權組別96.03%的高贊成率,遠超法定通過門檻。相較于多數房企境外重組的艱難博弈,碧桂園能快速達成共識,多元創新的重組工具組合功不可沒。方案中包含的現金回購選項在境內房企境外重組中實屬罕見,搭配股權工具、新債置換與實物付息等多種選擇,既滿足了不同債權人的風險偏好,也展現了企業化解債務的誠意與實力。
大股東的真金白銀支持成為重組推進的關鍵推力。自2023年流動性危機顯現以來,控股股東及家族通過現金注入、股份抵押、股東借款轉股等多種方式持續輸血,累計提供30億港元現金支持,將11.48億美元股東貸款全額轉股,并以價值25.8億元的創投類資產提供擔保。這種"躬身入局"的姿態,不僅實質性降低了企業債務規模,更贏得了債權人的信任,為重組方案的高票通過奠定了基礎。
債務重組的成效直觀體現在財務指標的優化上。若方案足額認購,碧桂園將實現840億元有息債務削減,確認最高700億元重組收益,大幅增厚凈資產。更關鍵的是,新債務工具融資成本降至1%-2.5%的低位區間,最長期限延伸至11.5年,疊加實物付息選項,每年將節省巨額利息支出,為企業贏得寶貴的財務緩沖期。境內重組的同步突破同樣值得關注,8筆境內債券重組通過后,50%以上的本金削減、10年展期期限及"先本后息"的付息方式,進一步緩解了短期現金流壓力。
在債務重組攻堅的同時,碧桂園的"節流開源"行動從未停歇。通過四輪組織架構改革,國內地產區域數量縮減78%,月度平均人工成本較2022年下降70%,配合公務車輛處置、資產盤活等舉措,實現了運營效率的顯著提升。資產處置方面,2022年以來累計回籠資金超650億元,僅最近一年就通過出售萬達商管、長鑫科技等股權投資籌集63.74億元,這些資金全部優先用于保交房核心任務。截至2025年10月,碧桂園累計交付房屋突破180萬套,2024年交付量占全國十分之一,在行業調整期守住了民生底線。
隨著債務壓力緩解和保交付進入收尾階段,碧桂園已開啟向正常經營的轉段之路。董事會主席楊惠妍在9月管理會議上明確提出推動區域項目經營轉段,目前部分區域已啟動新項目經營策劃。公司手握1.04億平方米權益土地儲備及超5359億元賬面價值的在建與待售物業,如何激活這些存量資產價值,成為轉型成功的關鍵。
輕資產轉型成為碧桂園的重要戰略方向。其"一體兩翼"戰略中,科技建造和代管代建業務已初具規模:鳳凰智拓建管累計承接項目200多個,管理面積近2000萬平方米;騰越建科集團施工項目超3000個,28款建筑機器人投入商業化應用。這種轉型路徑與行業趨勢高度契合,正如中指研究院專家所言,輕資產業務能以最低成本幫助出險企業恢復"造血"能力,是盤活存量資源的合適選擇。
當然,碧桂園的轉型之路仍面臨考驗。12月4日的法院裁定聆訊是重組落地的最后一道關卡,而前10月279.6億元的累計銷售額同比下滑31.3%,反映出市場信心的恢復仍需時日。但從行業視角看,碧桂園的重組突破具有標桿意義,截至目前已有21家出險房企完成或獲批債務重組,化債規模約1.2萬億元,隨著行業風險逐步出清,疊加政策持續呵護,市場正逐步止跌回穩。
300天的債務攻堅,碧桂園用重組突破點亮了轉型曙光。債務削減、成本優化為企業"止血",保交付筑牢民生根基,輕資產布局孕育新增長極。若能順利通過法院聆訊,這家經歷行業周期洗禮的龍頭房企,有望在行業復蘇浪潮中重構競爭力。碧桂園的自救之路,不僅是企業自身的重生之旅,更為房地產行業風險化解、模式轉型提供了寶貴經驗,預示著行業正逐步告別高杠桿擴張的舊時代,邁向穩健發展的新階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