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觀音,被譽為“優(yōu)雅的香和甘甜的韻”,產(chǎn)于福建安溪,是烏龍茶的代表。但在茶友圈里,一個永遠聊不完的話題就是——到底怎么沖泡鐵觀音才算“正確”?
![]()
問題來了,所謂“正確”,真的是唯一的嗎?
一派:講究派 — 高度儀式化,追求極致
講究派茶友認為,鐵觀音必須嚴(yán)格遵循正統(tǒng)功夫茶法:
1. 炭火燒水而非電水壺,水質(zhì)要用礦泉水或山泉水。
2. 蓋碗或小紫砂壺是唯一選擇,大玻璃杯簡直是“暴殄天物”。
3. 投茶量須足,通常要占壺容量的一半以上,讓茶香有沖擊力。
4. 沖泡時間以秒計,首泡只要8~10秒,否則會過濃。
5. 茶藝動作要緩、穩(wěn)、輕,甚至講究手勢優(yōu)雅。
他們的觀點是:這種茶法,可以最大程度保留鐵觀音的蘭花香和回甘,不致走味。
但是——這種方式對新手來說太復(fù)雜,而且設(shè)備門檻高。
二派:隨性派 — 茶是用來喝的,不是用來表演
隨性派的茶友會說:
“茶是喝的,不是表演給別人看的。”
他們認為,鐵觀音并不需要那么多繁瑣步驟:
家里一個大玻璃杯,80~90℃的熱水,直接投茶沖泡,就能喝到香氣。
茶量少一點,浸泡1分鐘左右,既不苦澀,也方便續(xù)水。
不追求所謂的“湯色和香型極致”,只求日常的清爽解渴。
隨性派的理由很簡單:茶文化要普及,別被儀式感嚇退更多人。
三派爭論的焦點
1. 水溫 — 講究派堅持用沸水后稍降至95℃沖泡;隨性派則認為80℃也能激發(fā)香氣,更柔和不苦。
2. 投茶量 — 有的人喜歡重手投茶,香氣厚重;有人喜歡輕手,口感更淡雅。
3. 茶具— 傳統(tǒng)的蓋碗 vs 現(xiàn)代的玻璃杯,永遠沒有定論。
4. 沖泡速度 — 快出湯保香 vs 慢泡出韻。
5. 是否需要醒茶 — 有人堅信醒茶能激活香氣,也有人認為這是浪費時間。
![]()
我的觀點
鐵觀音是一款香氣豐富、韻味深長的茶,當(dāng)然高標(biāo)準(zhǔn)的功夫茶法可以把它的香與韻發(fā)揮到極致,但并不適合所有人和所有場景。
我認為:
- 如果你是茶藝愛好者,愿意花時間和精力追求完美,可以用功夫茶法。
- 如果你只是想日常飲用解渴,那就隨性沖泡,畢竟茶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負擔(dān)。
說到底,所謂“正確”沖泡法,并不存在唯一答案,真正正確的,是讓你覺得舒服、覺得好喝的方式。
![]()
結(jié)語
鐵觀音的魅力在于它的香氣與韻味,而沖泡方式的爭議,恰恰體現(xiàn)了茶文化的多元與包容。希望下次你泡鐵觀音時,也能找到屬于自己的那杯“正確”。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