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荷蘭政府正式發布一則出口新規,這份新規看似是一次普通的技術出口調整,實則直接擊中了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神經中樞”——光刻設備。新規規定,哪怕設備只是“有能力制造先進芯片”,不管它是不是用于軍事或高端用途,都要申請出口許可證,審批流程最長能拖到90天。
不僅如此,連測量檢測設備和計算光刻軟件這些配套技術,也一并被列入了管控清單。最先感到壓力的,毫無疑問是中國。荷蘭為何要在這個節點上出招?美國又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在這場愈演愈烈的技術封鎖中,中國供應鏈是否真能實現突圍?
![]()
荷蘭政府的新規,將ASML旗下主流的1970i、1980i等中階DUV設備一并納入出口許可證管理范圍。這批設備此前是中國芯片制造繞過高端封鎖的“主力軍”,如今卻也被一刀切地管控。
按理說,這些設備制程能力只在14納米左右,離真正的尖端技術還有不小差距。可荷蘭卻強調,這些設備可能被“重新配置”后用于更先進的制程,存在所謂的“二次組合”風險。一句“可能”,就足以讓出口交易陷入漫長的不確定中。
![]()
雖然荷蘭嘴上說是為了“國家安全”,但背后的推手大家都看得清清楚楚。從2023年開始,美國就主動拉上荷蘭和日本,試圖打造所謂“芯片聯盟”,共同限制對中國的半導體設備出口。
當時荷蘭還曾表現出遲疑,擔心影響本國芯片產業的出口利益,如今卻選擇全面配合,看似是“主動決策”,實則是扛不住華盛頓的壓力。畢竟,ASML的核心技術中有30%的關鍵組件來自美國,美國資本也持有它不小的股份。
![]()
一紙新規后,ASML股價大跌8.2%。市場分析機構直言不諱地指出,如果長期失去中國市場,ASML的2025年營收可能會縮水12%。中國可是ASML最大DUV設備市場,2024年對華銷售占了全球銷量的35%,營收占比達到28%。對一家高度依賴中國市場的企業來說,這可不是小數目。
更何況,荷蘭本土半導體產業的12萬從業者中,有20%崗位與對華貿易直接相關。配套供應鏈企業的對華銷售額也普遍超過20%。一旦長期封鎖下去,ASML自己也難獨善其身。
![]()
ASML當然也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它并沒有坐以待斃,而是開始“變通”。新推出的NX2000系列光刻機,表面參數上做了調整,規避了新規門檻,客戶只需投入800萬美元進行適配改造,就能繼續生產7納米芯片。
此外,ASML還計劃在蘇州打造技術服務中心,一次性儲備5億美元的零部件庫存,把維修周期從45天壓縮到15天,試圖緩解審批帶來的延誤。對比荷蘭的“設限”,中國這邊的反應顯得格外冷靜又堅定。沒有喧嘩,沒有退縮,而是迅速展開系統性應對。
![]()
中科院、上海微電子、中微電子、北方華創等企業,早已在光刻設備研發上布下重兵。過去這些努力可能進展緩慢,但荷蘭這記“重拳”,反倒成了中國自主化提速的催化劑。
2025年5月,上海微電子成功交付28納米浸沒式DUV設備,良率達到90%,制造成本只有ASML同類產品的三分之一,年內計劃交付10臺以上。而在電子束光刻、納米壓印等替代路徑上,也有企業實現了關鍵突破。
![]()
不僅如此,國產刻蝕機的精度已達到3納米,光刻膠、掩膜版、工藝氣體等基礎材料也逐步實現國產替代,供應鏈已經不是原來的“碎片化”,而是在向完整閉環加速推進。
地方政府也在行動。上海、北京、深圳紛紛出臺專項政策,給予本土設備商資金、場地、人才等全方位支持。晶圓廠也開始主動調整采購節奏,逐步減少對國外DUV設備的依賴。
![]()
這是一場從“被動防守”到“主動突圍”的轉變。而在荷蘭出招的同一天,中國商務部也迅速亮出反制措施。新的稀土出口管制規定明確指出,凡是含有0.1%中國稀土成分的光刻類貨物,無論產地、轉運路徑如何,全部都要申請中國出口許可。
這可不是嘴上說說。ASML的一臺光刻機中,光是稀土磁體就要用上10公斤以上,占電機成本的30%。鏡頭拋光所依賴的高純度鈰基稀土材料,也幾乎全來自中國。
![]()
全球90%的稀土精煉能力,正掌握在中國手中。ASML當前的稀土庫存最多只能維持8周生產。這一下,主動權開始悄悄發生轉移。中國并沒有坐等別人松口,也沒有幻想誰能“網開一面”。而是把所有卡脖子的地方,一項項列出來,變成產業政策的優先突破目標。
高端芯片方面,國內7納米制程的試產已經不再是“傳聞”,手機芯片、PC處理器、服務器芯片的國產化節奏越來越快。成熟工藝領域,28納米及以上的模擬芯片、射頻芯片、家電芯片,早已實現全面國產替代,相關設備全部由國內供應商提供。
![]()
連AI芯片和高帶寬內存(HBM)也有了自己的打法。寒武紀等企業扭虧為盈,國產HBM芯片實現全流程國產化,AI算力與存儲協同效率提升明顯。
更重要的是,人才正在回流。數以萬計的工程師從海外歸國,扎根本土企業,研發體系越建越穩。資本也迅速識別出結構性機會,多個設備企業股價上漲,研發投入創下新高。
從過去的“被動采購者”,中國正在轉變為“結構重塑者”。不再依賴單一品牌或渠道,而是自己搭建系統,自己制定規則。
![]()
每一次封鎖,都會倒逼出一代新技術。每一個節點,都是下一輪技術跑道的起點。荷蘭或許沒有意識到,它親手遞出的這份新規,反而成就了中國供應鏈的升級節點。一場看似精準的技術限制,反而讓中國找準了自主崛起的方向。
這場博弈表面上是設備出口、技術許可,背后卻是芯片制造主權的爭奪。制造權,就是產業主權。誰能掌握制造權,誰就能掌握未來。中國已經按下加速鍵,正在用實際行動告訴世界:不靠別人,也能干出世界級芯片產業。
![]()
荷蘭這次的出口新規,雖然意在限制中國,卻意外點燃了中國芯片產業自給化的全面加速。面對封鎖,中國沒有被動等待,而是主動突破。
從設備到材料,從人才到政策,全鏈條共同發力,一條自主可控的半導體道路正在穩步鋪開。未來,誰能堅持得更久,誰就能在這場全球產業格局重塑中占據主動。
信息來源:
[1]中方:全球半導體產供鏈動蕩,荷方負全責 環球時報
[2]遭停供晶圓,安世中國發聲:庫存充足 環球時報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