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星標”,暫存文章,查找更方便!

【光伏反內卷重大進展:將采用百億資金撬動700億收購】
零碳情報
![]()
光伏行業的反內卷已進入實質性階段,這一次先從上游多晶硅的產能調整開始。
在10月28日播出的央視2套《經濟半小時》節目里,硅料龍頭企業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表示,17家硅料企業已基本同意搭建聯合體,預計于2025年內完成(搭建)。
據《財經》雜志最新報道,一些龍頭企業正在與中小企業洽談收購重組事宜,以淘汰部分企業及其產能。
協鑫方面未透露聯合體的詳情。但據《財經》了解,這次不超過10家硅料頭部企業以及金融機構出資,聯合組建硅料平臺公司;該平臺公司再收購其他硅料企業的產能。其他硅料企業可選擇出錢成為平臺公司的股東,也可選擇被平臺公司收購后拿錢走人。業界希望以此快速降低硅料行業產能。未來,這家平臺公司將協調全硅料行業的產銷。
另據《財經》了解,光伏其他環節——硅片、電池、組件——也有類似硅料環節的重組談判。但硅料企業只有十多家,其他環節企業數量有數十家甚至更多,整合難度更大。
另據財聯社記者從消息人士處獲悉,備受關注的多晶硅重組“聯合體”平臺正在籌劃中,收購方案具體細節仍在商討。據悉,目前規劃預計成立700億元左右規模的基金,經討論后,將采用百億資金撬動700億的“承債式”方式收購。
硅料專家呂錦標對《財經》分析說,籌集幾百億資金難度很大,可行的辦法是收購企業與金融機構聯合成立收購平臺公司,注冊資金100億元左右,企業出資30%,金融機構出資70%。然后,每個被收購項目的銀行貸款(一般占總投資70%)由收購平臺公司承接債務,被收購公司股東的投入(約30%)由收購方支付。也就是用100億元撬動500-700億元總資產。
這輪市場洗牌,預計將有高達四成(100萬噸以上)的產能面臨關閉或重組,同時近700萬噸的規劃產能可能擱淺。
截至2024年底,我國多晶硅產能為325萬噸,而具備投產條件的硅料年產能更是高達323.1萬噸。近年來,國內涉足多晶硅的企業數量激增至35家以上,其總產能規劃更是超過900萬噸。
這種產能過剩的狀況無疑將加劇市場的競爭壓力。若以關閉或重組100萬噸產能為基準,整個行業維持200萬噸產能便足以應對當前全球光伏組件的需求。
通常,1萬噸硅料能夠生產出4GW的光伏組件,因此200萬噸的產能可產出800GW組件,這明顯超出當前全球500-600GW的年裝機量。
進一步假設,這200萬噸的硅料產能足以滿足未來3至5年的裝機需求,那么近期大規模的多晶硅擴產計劃便可不必實施。
(來源:《財經》雜志,財聯社,整理:小博)
聯系和關注我們↓(公眾號后臺留言聯系小編)
免責聲明:
本文僅用于學術交流和傳播,不構成投資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