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貿易的版圖中,國際航運是串聯起各國經濟的“主動脈”,但其背后的經濟規律、市場波動與戰略邏輯,卻常被復雜的業務表象所掩蓋。
為啥運價說漲就漲?船舶大型化是趨勢還是陷阱?IMO減排新規到底會讓成本增加多少?……
航運人要弄清楚這些工作中經常“冒”出的無數個疑問,就需要這么一本書,既能能把這些疑問講清楚,又不那么晦澀難懂!現在終于等來啦!
由國際航運經濟權威學者馬碩教授傾力撰寫的經典著作《航運經濟》中文版即將正式面世,終于能讓國內讀者輕松讀懂航運經濟運行的底層邏輯!
![]()
01 作者馬碩:深耕航運經濟40年的“領路人”
翻開《航運經濟》,首先要認識的是他的作者——馬碩教授,這位在國際航運經濟領域深耕四十余年的學者,用深厚的學術積累與實戰經驗,為這本書注入了無可替代的權威價值。他的履歷,本身就是一部“國際航運經濟研究縮影”:
學術背景:上海海事大學經濟學學士、法國巴黎大學碩士及經濟學博士,兼具中西方經濟學視野,能從全球視角拆解航運經濟規律;
實戰經驗:1991-1995年任聯合國貿易與發展委員會國際航運顧問,深度參與國際航運政策制定;1995年起任世界海事大學教授,2001-2023年任副校長,期間還兼任世界海事大學上海中心主任、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主任,既懂國際前沿理論,又深諳中國航運實踐;
行業影響力:曾任國際航運經濟學家協會理事,在歐洲、亞洲多所大學任客座教授;1989年,其著作《航運競爭與國家政策》(法文)獲法國海運科學院獎,1998年更獲法國政府頒發的“騎士勛章”,是國際航運界對其學術貢獻的高度認可。
馬碩教授始終關注中國航運發展——發表《軟實力是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關鍵》《航運對中國經濟30年高速發展的貢獻》等中文文章,主持《國際航運組織集聚上海的相關政策與保障措施研究》《世界航運中心發展趨勢的跟蹤研究》等課題,讓《航運經濟》不僅有國際高度,更貼合中國航運行業的實際需求。
02 等了多年的中文版,并不是簡單的翻譯出版
很多關注航運領域的讀者,早已知曉《航運經濟》英文版《Economics of Maritime Business》由英國出版社Routledge出版,自2021年問世后,就成為全球航運人的“案頭參考書”。
如今中文版正式推出,不僅完整保留原版的核心框架,更在馬碩教授的參與下,針對國內讀者需求做了兩大升級:
數據圖表全面更新:將英文版中的案例數據更新至近年,比如補充2022年全球海運貿易量、中國航運依賴系數(MDF)最新測算結果,讓分析更貼合當下行業現狀;
新增減排戰略解讀:專門拓展第15章內容,深度分析IMO“2023年船舶溫室氣體減排戰略”對航運供給、貿易需求的經濟影響,直擊行業最關注的綠色轉型議題。
03 這本書可稱之為“航運經濟百科全書”
翻開《航運經濟》,你會發現它的“百科全書”屬性,藏在對行業的全方位覆蓋與深度拆解中——全書以“需求-供給-市場-戰略”為四大核心篇章,共16章內容,用291個關鍵問題串聯起航運經濟的完整邏輯鏈,從基礎概念到前沿趨勢,既全面深入,又通俗易懂。比如:
需求篇:解答“為什么航運需求是貿易衍生的?”“大宗商品與工程制成品的航運需求有何不同?”,幫你看懂航運需求的底層驅動;
供給篇:分析“船舶專業化如何提升效率?”“集裝箱化為何能顛覆航運業?”,拆解航運供給側的核心競爭力;
市場篇:探討“港口如何影響航運成本?”“運價市場的波動規律是什么?”,揭開航運市場的運行機制;
戰略篇:聚焦“數字化如何重塑航運?”“航運碳定價會如何影響國際貿易?”,預判行業未來的戰略方向。
每個問題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層層遞進——從“貿易如何衍生航運需求”,到“航運成本如何影響貿易競爭力”,再到“未來航運如何應對數字化與減排挑戰”,讀完就能搭建起一套完整的航運經濟認知體系。
04 三大核心優勢,讓它區別于普通航運書
用“經濟學思維”看航運,不做“業務手冊”
很多航運類書籍要么側重船舶操作、港口流程等實操細節,要么堆砌數學模型讓人望而卻步。但《航運經濟》的核心是“用經濟學原理解釋航運”——比如馬碩教授用“比較優勢理論”分析巴西鐵礦石為何能遠銷中國,用“規模經濟”解讀船舶大型化的趨勢,用“需求價格彈性”說明大宗商品運價波動的本質。
它不教你“如何裝卸貨物”,而是幫你看透“為什么這些貨物會選擇海運”“運價漲跌背后的經濟邏輯是什么”,讓你從“執行者”升級為“決策者”視角。
聚焦“國際船舶貨運”,精準不冗余
它精準鎖定“國際船舶貨物運輸”這一核心領域,把精力集中在“與國際航運相關的經濟學概念、分析工具”上——比如如何計算“航運依賴系數(MDF)”評估國家對航運的依賴度,如何用“噸·海里”更精準衡量航運需求,讓你花最少的時間掌握最核心的知識。
170張圖表+權威數據,理論不“懸空”
作為一本經濟學書籍,《航運經濟》最讓人信服的是“用數據說話”:書中幾乎每個觀點都有權威數據支撐,170張圖表涵蓋全球海運貿易量變化、不同船型運價趨勢、各國人均海運進口量對比等關鍵信息,數據來源包括UNCTAD(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WTO(世界貿易組織)、Clarkson(克拉克森)等國際機構——這些數據不僅是馬碩教授多年研究的積累,也是他在大學授課時常用的教學案例,讓理論分析有實據可依。
05 這三類人,一定要讀這本書
航運及相關專業學生:打牢“系統性認知”
如果你是國際航運、物流管理、國際貿易等專業的學生,這本書能幫你跳出“碎片化知識點”的局限——每章開頭有“內容介紹”幫你明確學習重點,結尾有“要點總結”梳理核心邏輯,291個問題就像“知識線索”,串聯起從貿易到航運、從市場到戰略的全鏈條,讓你不再孤立理解“船舶類型”“運價計算”,而是看透背后的經濟邏輯。
更重要的是,你能通過這本書,學習馬碩教授“分析問題的方法”,這對未來的專業學習和職業發展都至關重要。
港航/物流/外貿從業者:找到“決策依據”
對在港口、航運公司、物流公司、外貿企業工作的人來說,書中的問題很多就是日常工作的“困惑點”:
做航線規劃時,如何平衡船型大小與港口成本?
應對IMO減排要求,航運成本會發生哪些變化?
集裝箱貨流不平衡的問題,該從哪些角度解決?
書中對這些問題的分析,不是“空泛建議”,而是基于馬碩教授四十余年的行業研究與政策咨詢經驗,結合經濟學原理與行業數據的推導,能幫你更理性地判斷市場趨勢,做出更科學的決策。
院校教師:獲得“理論+實踐”的教學工具
這本書的“問答式”結構特別適合課堂教學——老師可以直接用書中的問題引導討論,比如“為什么船舶專業化會推動港口專業化?”“班輪運輸的運價彈性如何影響市場競爭?”,既能通過案例幫學生理解理論,也能借助數據圖表考查學習效果,兼顧教學的深度與實用性。
更難得的是,書中融入了馬碩教授在世界海事大學、上海海事大學等院校的教學經驗,能為教師提供豐富的教學思路。
06 暢快閱讀,開啟你的航運新篇章
權威出版保障:中文版由人民交通出版社獨家授權出版,這是國內專注于交通、航運領域的專業出版社。圖書封面貼有Taylor & Francis官方防偽標簽,杜絕盜版,品質有保障。
預訂全面開啟:水運圖書商城現已開始預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