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大學校園里多了一個特別的“班級”,這個班里的40名學員都是中學校長,而且分別來自無錫和香港。這些“年長”的校長們,相聚探討的問題卻十分年輕——人工智能賦能教育未來。
此次由無錫市教育局和南京大學教育研究院聯合舉辦的“錫港中學校長綜合素能提升研修班”有著宏闊的背景:作為國際大都市,香港正成為連接國家與世界AI發展的核心樞紐,而無錫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也已形成“樣本”,2024年無錫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就達到476億元。
當人工智能重塑世界,教育將如何應答?“在人工智能重塑世界的今天,校長們更應成為教育航船的壓艙石與破浪前行的領航者。此次研修班以‘人工智能賦能教育未來’為主題,正是希望借助這一平臺,推動兩地教育管理工作者在新時代背景下共研共進、共謀發展。”無錫市教育局副局長蕭晶在開班時說到。
記者了解到,在三天的時間里,無錫、香港兩地校長們作為人工智能教育應用“最前沿”賽道上的奔跑者,切磋了一系列“高招”:無錫科學教育發展中心、無錫85門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特色課程、香港“智”為學理計劃、香港中小學校本AI課程,都成為了校長們交流的熱點。
此外,錫港兩地校長還通過高端學術報告、前沿企業參訪、優質學校考察及交流研討等形式,共同探索智能時代教育轉型的實踐路徑與發展藍圖。在華為南京研發基地,校長們親身感受AI技術在個性化學習、精準教學、智慧管理等場景中的強大支撐。在百年名校金陵中學,校長們深入觀摩其在信息化建設、智慧課堂實踐、科創教育融合、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先進經驗,為各自學校的特色化發展覓得了寶貴范本。
“校長作為學校發展的領航者,應率先擁抱智能時代。”作為此次研修班的“班主任”,南京大學教育研究院副院長陳曉清談到,教育理念應從“知識傳授”轉向“素養培育”,構建個性化、精準化、智能化的新型教育模式。
本次的研修雖然只有三天,但卻蘊含著三年的情誼。2023年蘇港澳基礎教育合作聯盟在無錫成立,成為全國首個與港澳地區開展基礎教育深度合作的平臺,無錫以其前瞻的視野與扎實的作為,肩負起理事長單位的重任,開啟了錫港教育交流的新紀元。兩地以人文交流為根基,通過“百校千生”研學交流與經典誦讀等品牌活動,在年輕一代心中深植文化認同與家國情懷;以師資與校長互訪研修為橋梁,推動兩地教育理念的深度碰撞與管理智慧的共生共長;更以未來為導向,聚焦工程教育等關鍵領域,攜手探索拔尖創新人才的貫通培養模式。
無錫與香港的教育合作,不僅構筑起長三角與粵港澳大灣區之間的教育虹橋,更旨在融匯兩地精華,共同應答時代命題,為培育面向未來的杰出人才貢獻“錫港合力”。
(中國日報江蘇記者站 蒼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