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滾動播報
(來源:上觀新聞)
![]()
![]()
高校課程思政高質量建設推進會日前在上海大學舉行,主題為“示范中心搭臺、名師優課創新、新質學科賦能,推動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進課堂”。會議由上海大學教務部、教育部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范中心(上海大學)主辦。教育部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范中心(華東師范大學、同濟大學)代表,全國高校黨史類課程聯盟校教師(嘉興大學、銅仁學院)、上海高校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范中心代表(上海師范大學、立信會計金融學院、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和上海杉達學院)等與會。
![]()
![]()
會議現場
上海大學副校長于雪梅,教育部課程思政教學名師、上海中醫藥大學教授張黎聲等與會。教務部副部長、教育部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范中心(上海大學)負責人顧曉英主持會議。
于雪梅為首批八家上海大學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范中心授牌。她說,要共同探索課程思政內涵式發展新路徑、新機制,深化數字化改革,造就培育高水平教師隊伍,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更加生動、更加深入地走進課堂。
華東師大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趙勇作“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進課堂”專題導學。上大音樂學院還國志老師分享了今年參加全國高校教學創新賽(課程思政組)的寶貴經歷。上大上海美術學院副院長程雪松分享了校級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范中心建設的經驗。上大課程思政名師工作室主持人、課程思政優秀實踐基地負責人王志明分享了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經驗。未來技術學院副院長岳濤聚焦海洋智能重點領域,探討如何在高校綜合改革大背景下深化課程育人。
顧曉英介紹了2024-2025年度上海大學課程思政建設相關項目成果,2025年中心出版了《培根鑄魂》教研論文集,錄制了“黨史學習教育與課程相融合”示范課程微課視頻。
悉尼工商學院黨委書記呂康娟介紹了獲獎課程“管理與組織”的建設過程,該課程實現了從全盤引進到本土化創新的跨越。力學與工程科學學院副院長宋亦誠介紹了獲得課程思政教學設計比賽特等獎的“工程力學C3”建設情況,該課程旨在引導學生突破單一力學視角,建立綜合考慮國力、成本與社會需求的系統思維。
上海市教科院德育研究院宗愛東研究員分享了對于課程思政高質量建設的思考,提出教師必須成為自信的“舞者”和“主持+主講”,這對教師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
復旦大學、同濟大學的特邀專家,以及聯盟校代表等還前往顧曉英工作室展開圓桌論壇,進一步探討“面向未來,如何深入推進課程思政高質量發展”。
原標題:《高校課程思政高質量建設推進會在上大舉行》
欄目編輯:馬丹 圖片來源:上海大學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王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