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員 李長需
咋能保證運輸的魚不出問題?
今年9月中旬,一網友發布的“麻醉魚”視頻引發關注。視頻中,商戶將活蹦亂跳的魚倒進充滿泡沫的方形塑料桶后,魚很快安靜下來。該網友稱,這是他在一家水產批發市場拍攝到的畫面,躺在地上的魚不是死了,而是被“麻醉”了,這樣做是為了避免活魚在運輸過程中產生應激反應,減少死亡率。
![]()
麻醉劑運魚是否存在安全隱患?現在市場上麻醉劑用得最多的是丁香酚,商家吹得天花亂墜,說“天然無添加”“無毒副作用”“不會被檢測出藥殘”等。這種從丁香樹、柴桂等植物里提取的添加劑,一般用于食用或香水化妝品香精的調配,但用在魚身上,問題就來了。商家說,用完后會換水,等兩三天再賣,因為麻藥有味道,怕影響銷售。可這換水真能保證安全嗎?誰也不知道。
國內對這事兒的態度挺模糊的。2019年和2021年,國家出了兩個檢測方法,能測出魚、蝦等水產品及水里有沒有丁香酚殘留,但沒說能不能用,也沒說殘留多少算安全。農業農村部的工作人員說,丁香酚作為食品用香料是合法的,但作為麻醉劑運魚,還沒開放使用。似乎在說,用不用都行,但出了問題,也沒法管。
![]()
為啥沒標準?主要是研究不夠。地西泮2022年前多用來麻醉運輸魚,后來證實其會在魚體內永久性殘留,人類食用后或出現疲乏嗜睡、精神混亂等癥狀,對兒童生長發育潛在危害大。隨后,就被農業農村部禁止使用了。現在換成了丁香酚,但安全性研究太少。2016年有篇論文說,國內外學者研究麻醉效果,安全性研究很少。市場里麻醉劑品種多,有的對水產品或人類有安全隱患,但具體有啥隱患,沒說清楚。
業內對丁香酚的看法也不一致。有的專家說,丁香酚高效、安全、價格低,不會誘發有毒物質,應該廣泛用。但世衛組織食品添加劑專委會建議,丁香酚的人體可接受日攝入量為每公斤2.5mg,60kg成年人每天吃150mg以上才可能對身體有害。此外,丁香酚不耐高溫易揮發,通過蒸、煮、燉等熱加工一般可有效去除殘留。商家說“國外一直在用,安全合法”,但允許使用的日本、南非、新西蘭等國,要求食用魚須經過一定停藥期后方能上市銷售,對丁香酚的水中直接投放量也有限制。但國內呢?尚未有任何限制。
![]()
這事兒得有個標準,不能一直糊里糊涂。廣東海洋大學教授湯保貴說,得做藥物代謝動力實驗,搞清楚殘留量,才能出臺規定。2023年有篇論文也說,植物源麻醉劑研究少,安全評價和藥物殘留研究不夠,得加強研究,為法規完善提供理論支撐。
標準為啥重要?首先,保護消費者。誰也不想吃魚吃出問題,尤其是兒童。其次,規范市場。現在商家用不用麻醉劑全憑良心,有的為了省錢,可能過量使用。最后,促進產業健康發展。供港魚蝦企業問能不能用,專家沒建議用,就是因為沒標準,怕出事兒。有了標準,企業就知道怎么用,消費者也能放心吃。
這事兒不能拖了。地西泮被禁了,丁香酚又來了,下一個呢?得趕緊研究,出臺標準。比如,規定殘留限量,要求商家換水后檢測,對超標產品下架。同時,加強監管,對違規商家處罰。只有標準明確了,市場才能規范,消費者才能安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