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記者 孫曉東 穆迪
鄭州新密市始終聚焦群眾關切的“急難愁盼”問題,此次以鄭州市“幸福家園”村社互助工程市級試點建設為契機,統籌各級力量、匯聚多方資源,在助老服務、基礎設施提升、人居環(huán)境改善等重點領域落地一批惠民實事,推動慈善資源真正下沉鄉(xiāng)村、溫暖人心,持續(xù)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與歸屬感。
![]()
辦好“小食堂” 托起養(yǎng)老“大民生”
大隗鎮(zhèn)紙坊村老年人口較多,70歲以上老人約有180人。村內歷來重視敬老助老工作,每逢春節(jié)、重陽節(jié)等傳統節(jié)日均組織開展相關活動,深受群眾好評。為進一步解決70歲以上獨居老人及其他弱勢群體的日常用餐難題,同時減輕子女照料負擔,紙坊村將日間照料中心改造升級為老年食堂。該食堂設施完備,證照齊全,于2025年3月31日正式運營,每周提供六天不重樣的餐食,每餐象征性收取2元費用,覆蓋70歲以上老人及部分困難群體。
![]()
食堂運行后,實際就餐人數遠超預期。經村委商議并廣泛征求村民同意后,決定拆除日間照料中心內廢棄的老戲臺,新建一座專用助老餐廳,為老人營造更寬敞、舒適的就餐環(huán)境。通過“幸福家園”平臺,紙坊村籌得善款8萬余元,并獲得鄭州慈善總會1萬元資金支持,順利建成可同時容納百余人就餐的鋼結構餐廳。目前,食堂日均接待約60人次,有效解決了村內留守老人的午餐難題,讓大家吃上便捷、可口的熱乎飯。
![]()
修好“民生路” 暢通鄉(xiāng)村“微循環(huán)”
因路面破損、路肩塌陷、雨季積水等問題,茍?zhí)么搴褪炗宓拇迦荽迕才c村民生產生活受到嚴重影響。兩村依托“幸福家園”平臺,及時發(fā)布道路修繕需求,積極發(fā)動村民捐款,并爭取鄭州慈善總會的資金支持,推動道路整修項目順利落地。
![]()
改造后的道路煥然一新,徹底告別了“沖毀易澇”的歷史。如今路面平整、排水通暢,村民日常出行不再繞道,農耕機械也可直通田間,真正打通了影響群眾生產生活的“最后一公里”,用實實在在的工程成效回應了民生關切。
![]()
換新“垃圾箱” 提升環(huán)境“新面貌”
為根治因垃圾箱破損、垃圾外溢導致的村莊“臟亂差”現象,龍王廟村和草廟村以“幸福家園”人居環(huán)境改善類項目為契機,將垃圾箱更換列為重點民生實事,著力為村民營造整潔、健康的生活環(huán)境。
項目實施后,全村破損垃圾箱全部更新。新投放的垃圾箱密封性好,從根本上杜絕了垃圾外溢;密閉設計也有效減少了蚊蟲滋生和異味擴散,降低了對周邊土壤和水體的污染風險,村民居住環(huán)境更加衛(wèi)生健康。此外,新垃圾箱在設計上更貼合清運實際,便于保潔人員操作,提高了垃圾收集與清運的效率和規(guī)范程度。隨著環(huán)境面貌的改善,村民主動維護環(huán)境衛(wèi)生、愛護公共設施的意識和積極性也顯著增強,逐步形成了“共建共享”的良好風氣。
新密市“幸福家園”市級試點建設堅持以民生需求為導向,在鄭州慈善總會和“活水計劃”項目督導的支持下,以慈善力量為支撐,在養(yǎng)老服務、基礎設施、環(huán)境整治等領域實現精準發(fā)力,既著力破解群眾眼前難題,也著眼于夯實長遠幸福的根基。下一步,新密市將繼續(xù)總結試點經驗、逐步擴大覆蓋面,努力打造更多“接地氣、惠民生、可持續(xù)”的優(yōu)質項目,讓幸福底色在鄉(xiāng)村振興的道路上越發(fā)明亮。
編審:孫曉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