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造后的祥露社區,孩子們在工會驛站前嬉戲玩耍。祥露社區供圖
東南網11月5日訊(本網記者 盧超穎 通訊員 黃秋亞)日前,記者走進廈門市海滄區新陽街道祥露社區,寬闊整潔的道路、停放有序的車輛、充滿歡聲笑語的口袋公園映入眼簾,不少居民談起如今的生活滿臉笑意。曾經公共空間不足、環境雜亂的城中村,正通過一場全方位的現代化治理,蛻變為兼具文化底蘊與青春活力的幸福家園。
祥露社區面積僅0.47平方公里,卻承載著1.5萬余名常住人口,其中外來人口占比超85%。因人口與建筑密度過高,社區曾長期面臨“空中蜘蛛網”密布、臨時建筑亂搭、消防安全隱患等典型城中村困境。為破解難題,社區立足實際,圍繞安全、環境、產業、文化、治理五大領域,策劃生成15個城中村現代化治理項目,推動社區從“基礎薄弱”“雜亂無序”向“安全宜居”“井然有序”跨越。
空間煥新:“微改造”激活社區活力
安全感是居民幸福生活的首要前提。祥露社區將消防安全作為治理核心,以技術改造為抓手持續發力。截至2023年,社區已全面完成出租屋消防技改;2024年,又重點推進“三合一”“下店上房”等高危場所消防升級,通過加裝消防設施、規范電路布局等措施,有效消除潛在安全風險,為居民筑起堅實的“防火墻”。
“抬頭是藍天,低頭是平路,家門口就能遛彎兒,日子越過越舒心。”這是如今祥露社區居民的共同感受。為盤活社區空間,工作人員拆除臨時建筑與違法搭建,累計騰出近5萬平方米公共空間;清理“空中蜘蛛網”,完成超3公里主路纜線下地工程;推進路面“白改黑”,鋪設瀝青路面3.4萬平方米,新增路燈400余盞,讓社區環境從“臟亂差”變身“潔凈美”。
針對社區閑置用地多且零散的特點,祥露社區創新探索“點狀征收”模式,征收零星地塊近60畝,將其改造為口袋公園、便民停車場、社區服務站等設施。這一舉措不僅補齊了公共配套短板,更為社區集體經濟拓展了創收渠道,實現“空間利用” 與“民生改善”雙贏。
文化鑄魂:古厝活化傳承閩南文脈
改造不止于“顏值”提升,更注重“文脈”傳承。祥露社區對歐陽家廟、莊清建宅等閩南古厝進行修繕活化,在保留傳統建筑風貌的基礎上,注入現代功能——歐陽家廟變身“智慧健身房”,莊清建宅成為“白鷺古琴傳習中心”,悠揚的琴聲與古厝的飛檐斗拱相映成趣,讓傳統文化在現代社區中煥發新生。據悉,社區古厝“愛吾廬”修繕工作將于近期完工,未來將作為非遺閩南傳統民居營造技藝工作室,進一步延續文化根脈。
產業是社區長遠發展的“引擎”。祥露社區重點打造的祥禾廣場綜合體,集酒店、商業、公寓于一體,不僅為60余名居民提供就業崗位,更作為社區集體經濟項目,預計每年為社區集體增收300萬元,為社區治理與民生改善提供穩定資金支持,形成 “治理—發展—惠民”的良性循環。
治理升級:“大管家”提供精細化服務
為提升管理效率,2024年祥露社區引入“祥露大管家”服務模式,由廈門城建祥露大管家服務相關公司負責運營,推動社區管理從“傳統粗放”向“精細化、專業化”轉變。該服務涵蓋環衛保潔、安全巡邏等基礎保障,房屋維修、家政服務等增值項目,以及智慧社區建設,全方位滿足居民需求,顯著提升居民歸屬感與幸福感。
截至目前,祥露社區15個城中村現代化治理項目已有10個全面完工,綜合服務中心、文體綜合廣場、環村配套工程等剩余項目正有序推進。據悉,新陽街道近年來已在新垵村、霞陽社區、一農社區等同步推進城中村治理,其中,新垵村策劃39個項目、霞陽社區17個項目、一農社區18個子項目,力爭在海滄區率先實現城鄉融合全域治理,讓更多居民共享高質量發展成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