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中國最頂尖的兩座主題樂園,上海迪士尼和北京環球影城都深受游客喜愛,卻又上演著“同頂流,不同命”的現實劇本。
2024年,上海迪士尼以340億元投資實現約1200萬人次客流,營收穩健增長;而投資高出120億元的北京環球影城,同期客流約988萬人次,營收79.23億元,連續兩年虧損超15億元。
明明都是最受熱捧的熱門打卡地,為何交出的“成績單”卻如此懸殊?
![]()
如果只是看社交平臺的熱鬧勁,其實根本看不出南北兩座超級樂園的差距。
就在今年國慶期間,迪士尼的“玲娜貝兒”與環球影城的“威震天”,始終霸占各類文旅熱榜,小紅書上相關筆記加起來更是超過數萬篇。
![]()
“玲娜貝兒”與“威震天”爭奪文旅頂流IP 圖片來源:小紅書
可如果翻開彼此賬本,差距便一目了然。
北京環球影城的投資主體首寰公司財報顯示,2023年其營收79.51億元、凈利潤-15.28億元,2024年營收微降至79.23億元,凈虧損仍達15.19億元……
這意味著,北京環球影城兩年間累計已虧了30多億元。
盡管官方解釋說,虧損包含員工公寓、地下車庫等外圍配套項目的折舊成本,可即便剔除這部分約3億元/年的支出,樂園本身還是沒賺錢。
![]()
游客人來人往,依舊沒能堵住北京環球影城持續的虧損潮
那么,北京環球影城對比上海迪士尼,究竟虧在哪了?
其實從兩地樂園來看,彼此的票價差別不大。
北京環球影城票價根據季節和日期分為四檔:淡季418元、平季528元、旺季638元、特定日(節假日)748元,兒童、老人及殘障人士提供75折優惠。
迪士尼樂園也同樣采用動態多級票價體系,日常475元至高峰799元,設多個中間檔位,兒童、老人及殘障人士也有75折優惠。
客流結構的差異或許是導致經營差距的關鍵因素之一。
數據顯示,北京環球影城988萬入園人次中,本地游客占比僅為38%,遠低于上海迪士尼52%的水平(數據來源:《北環VS上迪VS廣長:三足鼎立,誰是無冕之王》.發現報告),折射出兩者在核心客源地結構上的顯著不同。
簡單來說,雖然兩地樂園都有年卡,但北京環球影城的很多是“一次性”游客,上海迪士尼卻有很多“回頭客”。
原因或許是北京環球影城位于通州,距市區約40公里,單程通勤耗時往往超過一小時,本地人覺得長途跋涉過來太遠了。
反觀上海迪士尼,根據《2024上海迪士尼度假區快樂旅游趨勢報告》,年卡用戶年均入園次數高達約12次,構成了樂園的“高黏性客群基本盤”。
![]()
上海迪士尼7年以來4次漲價,依然擁有許多“回頭客” 圖片來源:浦
這些“回頭客”不僅是穩定客流的重要保障,其復購能力更是占據了園內二次消費的主要部分。
基于上述數據,不妨做一道簡單的“小學數學題”:
若僅以總投資計算效益,環球影城每億元投資帶來約2.15萬人次客流、0.17億元營收,而迪士尼則高達4.12萬人次、0.39億元。
這一巨大差距部分源于雙方投資結構的差異(環球影城投資中包含大量區域配套基建),但也在客觀上揭示了二者在初始投資效率和當前營收能力上的雙重差距。
問題來了,為啥上海迪士尼能賺錢,環球影城就這么難?
![]()
答案或許可以簡單用四個字概況:水土不服。
不過,原因卻是由經濟基礎、氣候條件、文旅生態等多方面造成的。
可以說,從項目規劃階段就注定了倆樂園的不同命運,而這些差異又在運營中被持續放大。
先說說南北兩地居民的“氪金”能力。
上海迪士尼所處的長三角地區,2024年GDP總量約33萬億元,占全國近四分之一,人均GDP已逼近2萬美元的發達經濟體門檻。
強大的區域經濟基礎,不僅使“周末自駕去迪士尼”成為當地家庭的日常消費選項,更支撐了強勁的園內消費力。
![]()
迪士尼靠門票收入相較于其他樂園占比更低,更多倚靠強大的IP經濟
與之相比,京津冀地區GDP總量約為長三角的1/3,人均GDP約為其75%,而且河北和京津的收入差得遠,大家花錢更謹慎。
比如在社交平臺刷屏的哈利?波特魔杖,環球影城售價349元,可現場購買率并不高。
還有天氣這個繞不開的坎。
京津冀的冬天是真冷,11月到3月平均氣溫低于5℃,寒冬時零下十幾度,西北風刮在臉上,和挨巴掌似的,自然沒人愿意去玩各類戶外游樂項目。
所以,北京環球影城很多戶外項目,比如“霸天虎過山車”到了冬天只能縮短運營時間,甚至還因嚴寒,多次臨時取消。
粗略算下來,北京環球影城冬天三個月的客流不到夏天的一半,很多設備基本大多數時間都屬于“半停業”狀態。
![]()
10月中旬,來北京游玩已經開始要考慮好保暖事項了
但設備折舊、員工工資這些成本一分不少,只能“半年拼命干,半年硬扛著”。
而上海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適宜戶外活動的時間超10個月,迪士尼即便在最寒冷的1月也能保持日均5萬人次客流,客流穩定性遠超環球。
最關鍵的,其實還是南北文旅生態之間的差距。
長三角早已形成“核心樂園+周邊配套”的成熟網絡,以上海迪士尼為中心,1小時車程內可串聯朱家角古鎮、周莊水鄉,2小時車程可去往杭州、蘇州等旅游勝地。
如此一來,去上海迪士尼的游客,可以上午刷項目,下午逛古鎮,晚上住蘇杭,玩個2-3天沒問題。
而環球影城猶如“孤軍奮戰的巨人”,既留不住游客的人,也留不住游客的錢。
京津冀文旅資源雖豐富,卻猶如“散落的珍珠”,環球影城到天津古文化街、河北北戴河不僅車程需要2小時以上,也沒有統一的聯票和班車。
由于周邊沒有合適的“逛吃逛游”景點接納,大部分環球影城游客只能當天往返,根本沒機會花更多錢。
![]()
有人可能會問:既然不賺錢,當初為啥要建北京環球影城啊?
先說個“冷知識”,“北京環球影城”原來是叫“上海環球影城”……
![]()
之所以從上海挪到了北京,或許是一場區域平衡發展的精心布局。
這類頂級項目的商業邏輯,本質上是地方政府、國際品牌與市場資本的多方謀劃。
對于北京而言,環球影城是一張至關重要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名片,其意義在于彌補北方地區在全球性大型主題樂園領域的空白,與上海迪士尼共同重塑中國南北的文旅格局。
因此,2024年京津冀文旅開會時,三地都明確說要把環球影城打造成“北方文旅樞紐”,既是與上海迪士尼南北呼應,也是想借此“掰掰手腕”。
北京環球影城看似是虧錢了,但背后一系列關聯方卻賺了不少。
2021年環球影城建成后,給通州當地帶來的巨大外溢效應,帶動土橋片區土地價值兩年上漲超40%,周邊5公里內已開業商業綜合體3個(規劃中3個)。
2024年,更是帶動直接就業約1.8萬人,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周邊餐飲酒店稅收也新增了約1.5億元。疊加土地增值與產業增收,區域綜合收益早超300億元。
![]()
環球度假區的火爆人氣為環球城市大道的商戶帶來旺盛客流
連背后的IP授權方環球影業,每年也靠品牌授權穩賺4億元。
你看,地方政府靠樂園把區域盤活了,資產大幅增值,IP授權方也賺錢了,唯獨運營的首寰公司,成了財報上“背鍋俠”。
說白了,北京環球影城賬面虧的錢,其實也是為區域發展交的“入場費”。
那北京環球影城就只能一直虧下去嗎?當然不是。
站在更長遠角度來看,運營合資公司的賬面虧損,更像是一種為撬動區域長遠發展而承擔的“戰略性投入”。
還記得香港迪士尼嗎?之前也虧得令人著急。
從2015到2023年,香港迪士尼連續保持7年虧損狀態,僅疫情時期就虧了72億港元。
可香港特區政府一直往里投錢,為啥?
因為樂園帶來的外溢好處,遠超其自身賬面盈虧。
2024財年,香港迪士尼樂園入場人次達770萬,并實現凈利潤8.39億港元,很大程度上得益于2023年底開幕的“魔雪奇緣”新園區的強勁拉動。該園區總投資約109億港元,成功顯著提升了游客重游率。
![]()
香港迪士尼全球首個“魔雪奇緣”園區 圖片來源:香港迪士尼
據評估,迪士尼樂園為香港經濟帶來了可觀增長,已經創造了數千個就業崗位,其綜合外溢效益,充分說明樂園經濟的重要戰略價值。
這說明啥?
頂級樂園就是一筆“先砸錢、熬時間、后賺錢”的長遠買賣,比的不是短期盈利,而是能不能熬到爆發的那天。
北京環球影城從落地通州開始,就沒打算只當“賺錢機器”,而是北京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提升城市全球影響力的重要戰略布局,其價值不僅體現在財務報表上,更體現在對區域經濟的帶動、城市形象提升和文旅產業能級的跨越上。
所以,北京環球影城不能,也不該這樣虧下去。
香港迪士尼虧了9年能翻身,上海迪士尼能一直賺錢,就連日本大阪環球影城也靠新IP火得不行,這些都給北京環球影城指了明路:
只要找對方法,“水土不服”也能變成“風土特色”。
![]()
北京環球影城想要逆襲,城市研究室在此想支個招,拋磚引玉。
首先就是,向上海迪士尼學習優秀的管理經驗,但是不再跟著迪士尼的節奏走,而是要打出自己的特色牌。
畢竟,在北方市場,完全有機會把所謂的“短板”玩成“特色”。
先說說最讓人頭疼的冬天。
與其眼紅上海迪士尼四季如春,不如好好利用這半年冰雪季。
想想日本的北海道,零下十幾度照樣游客爆滿,為啥?因為人家把“冷”玩出了花樣。
![]()
北海道用12萬盞燭燈裝點的“雪燈之路”,每年吸引大量游客
其實,環球影城完全可以搞個“魔法冰雪季”,在室內打造“霍格沃茨冬日城堡”,讓游客在暖和的場館里玩“冰雪魁地奇”、調制“魔法熱飲”。
門票可以再搞個“暖冬套票”,門票加熱飲加熱食,打包價五百塊,說不定還會成為北方人冬季遛娃的新去處。
再說說“孤軍奮戰”的問題。
環球影城現在就像個高冷的“學霸”,身邊就缺一些能“玩到一起的好朋友”。
其實京津冀好玩的地方不少,就是沒串成一條線。
既然2024年京津冀文旅協同會議簽署了《天津共識》,為環球影城聯動三地資源提供了政策支撐,那是否可以樂園與天津的航母公園、河北的溫泉聯手,推出“樂園+海濱+溫泉”三日游項目?
彼此間又是否考慮增設景區直通車,讓游客能多玩兩天?從而帶動住宿、餐飲這些消費。
還有,影城內的IP可不可以有些出圈的話題,比如托哈利?波特園區與故宮聯名搞個“紫禁城魔法夜”,讓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奇幻來個碰撞,會不會更有吸引力?
最關鍵的還是加快更新節奏,參考香港迪士尼“3年建一個新園區”速度,別只是讓哈利?波特、威震天“獨撐場面”,想辦法多搞幾個能讓游客想“二刷、三刷”的新游戲項目。
![]()
北京環球影城獨家主題區之一的“變形金剛基地”
比如能否考慮將游客呼聲最高的“任天堂園區”引進來,再結合北方特色搞點新花樣,像什么“馬里奧冰雪闖關”場景,讓游客既能沉浸在游戲IP中,還能體驗北方的冰雪樂趣,肯定受到年輕游客歡迎。
當然,這些想法還不夠成熟,諸位也不妨一起來想想辦法。
從香港迪士尼的例子就能看出來,頂級樂園經營就像煲湯,得文火慢燉。只要方向對,耐心熬,總有翻身的一天。
對于北京環球影城,咱也不要光吐槽人家不賺錢。
這座北方頂級樂園的真正價值不在財報上,而在為北京織就的“國際文旅網”里,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藍圖中,更在未來可能爆發的逆襲潛力中。
畢竟,真正的城市競爭力,始終藏在“算大賬、看長遠”的布局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