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PEC 會議的余音尚未散盡,日本政壇便上演了一出令人瞠目的外交反轉。
2. 高市早苗在不到一日之內便公然違背會晤承諾,其行徑之迅速,堪稱現代外交史上的罕見案例。
3. 此類直接觸碰核心主權底線的行為,即便是以政策搖擺著稱的特朗普,在處理臺海議題時也未曾如此露骨地挑釁。
4. 而高市早苗卻選擇在中國最敏感的問題上主動點火,釋放出極具對抗意味的政治信號。
![]()
5. 她這場高風險的“戰略豪賭”,究竟準備走得多遠?
6. 剛落幕的 APEC 領導人峰會本被視為中日關系回暖的重要轉機,各方普遍期待兩國能在經濟合作與區域穩定方面邁出新步伐。
7. 然而,峰會氣氛尚溫,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即以一場精心策劃的社交媒體曝光行動,徹底撕毀了剛剛建立的信任框架。
8. 前腳與中國領導人面對面重申遵守中日聯合聲明精神,后腳便高調發布與臺灣地區官員會面的照片與文字記錄,甚至使用“總統府資政”這類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的稱謂。
9. 這種在24小時內完成“承諾—背叛”全過程的操作,連曾多次試探中方底線的特朗普政府都未曾膽敢實施,她卻毫不猶豫地踩了下去。
![]()
10. 顯然,這并非一時沖動或溝通失誤,而是基于長期政治理念的一次系統性出擊。
11. 若想理解她為何敢于在中美博弈的關鍵節點鋌而走險,必須剖析她身上兩個鮮明的政治標簽:“女版安倍”與“東方特朗普”——這兩個身份共同構筑了她的執政邏輯。
12. “女版安倍”之稱,并非媒體戲謔,而是對其政治血脈的真實寫照。
![]()
13. 高市早苗的政治崛起始終伴隨著安倍晉三的影子,從內閣官房副長官到總務大臣,每一步晉升皆得益于安倍派系的扶持。
14. 她對安倍右翼路線的繼承可謂全盤復制:在歷史認知問題上,多次參拜供奉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公開質疑南京大屠殺遇難人數的真實性;將日本侵華戰爭定性為“自衛性質的軍事部署”,言論之極端,與安倍一脈相承。
15. 在安全戰略上,她的激進程度甚至超越前任。
![]()
16. “延續安倍遺志,效仿特朗普手段”
17. 2025年10月21日當選日本第104任首相后,僅三天便在首次施政方針演說中將國家安全置于最高議程。
18. 原定于2027年實現的“防衛預算占GDP 2%”目標被提前至當年落實;更宣布將在2026年底前全面修訂《防衛計劃大綱》《中期防衛力整備計劃》及《國家安全保障戰略》三大文件,明確指向修改和平憲法第九條,推動自衛隊向“正規國防軍”轉型。
19. 這一系列舉措,無異于接過安倍未竟的修憲大旗,加速推進日本軍事正常化進程。
![]()
20. 在臺海問題上的立場更是赤裸裸地暴露其戰略意圖。
21. 自2021年競選自民黨總裁起,她便頻繁宣稱“臺灣有事即日本有事”,主張構建與臺灣之間的戰時情報互通機制,提議邀請臺灣參與美日主導的多邊聯合軍演。
22. 上臺執政后,立即默許由日本維新會牽頭、前防衛省高官隨行的代表團訪臺,與臺方防務機構深入探討“非對稱作戰戰術”;同時協調美軍第七艦隊與日本海上自衛隊航母編隊進入臺灣東部海域舉行高強度聯合演練。
23. 此類動作已遠超口頭表態,實質構成對臺海局勢的深度介入。
![]()
24. 再看其對特朗普風格的模仿路徑。
25. 特朗普雖發動對華貿易戰,但在臺灣議題上始終保持克制:中美高層對話后曾明確表示“未討論臺灣問題”;2024年8月更拒絕賴清德所謂“過境”美國本土的請求,避免進一步激化矛盾。
26. 而高市早苗所學的,正是特朗普“極限施壓”的戰術外殼,卻剔除了其中的戰略節制,專挑最易引爆沖突的領域發力。
27. 上任初期,她先拋出“煙霧彈”:外務大臣茂木敏充對外釋放“中國是重要鄰邦”“無意切斷產業鏈”的溫和信號;她在施政演講中亦提及“深化中日戰略互惠關系”,營造出愿開展建設性對話的姿態。
![]()
28. 然而一旦發現中方未給予預期回應,立刻撕下偽裝。
29. 10月26日,在馬來西亞舉行的日本—東盟領導人會議上,她刻意將烏克蘭危機與臺海局勢并列論述,暗示“今日烏克蘭,明日東亞”的危險敘事,鼓吹“臺海動蕩將威脅全球供應鏈穩定”;同時公開聲援菲律賓在南海爭端中采取“法律武器化”策略,意圖拉攏東南亞國家形成反華統一陣線。
30. APEC期間的動作更是變本加厲。
31. 10月31日剛結束與中方的正式會談并作出守規承諾,當晚即通過個人社交平臺連續發布與臺灣官員會晤細節,持續更新長達兩日,刻意放大事件影響力。
32.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此舉恰逢“臺灣光復80周年”紀念活動結束不久,此時挑動兩岸神經,具有極強的象征挑釁意味,連一向善于制造話題的特朗普都會權衡利弊,她卻執意為之。
![]()
33. 除在安全領域頻頻點火外,她在經濟與外交層面同樣推行“雙軌策略”。
34. 口頭強調“不尋求與中國脫鉤”,實則上任伊始即啟動新一輪半導體制造設備出口管制,故意拖延對中國企業的審批流程,人為制造技術封鎖壁壘,旨在配合其長期倡導的“去紅色供應鏈”計劃。
35. 外交上一面呼吁與中方進行“坦誠溝通”,一面緊鑼密鼓強化日美韓三邊安全協作機制,推動日美菲準同盟關系升級,積極參與“印太經濟框架”與“四方安全對話”(QUAD),全力服務于美國主導的圍堵戰略。
36. 其真實意圖昭然若揭:既要維持對華經貿往來以支撐國內經濟,又要在地緣政治上充當美國遏制中國的急先鋒。
![]()
37. 然而,這套“兩面下注”的玩法,早已被中方精準識破。
38. 中方反制迅速且有力。
39. 11月1日,外交部發言人嚴正指出高市早苗行為“性質惡劣、后果嚴重”,明確警告臺灣問題是“中日關系不可逾越的紅線”;并特別提醒其勿忘日本殖民統治臺灣長達半個世紀的歷史責任,任何企圖分裂中國的舉動都將付出沉重代價。
40. 此前在其發表施政綱領之際,中方已發出預警,質疑日本大規模擴軍的真實意圖是否仍堅持和平發展道路。
41. 更具諷刺意味的是,她試圖策動東盟國家共同應對所謂“中國威脅”,卻遭遇集體冷遇。
42. 2024年,中國與東盟雙邊貿易總額逼近1萬億美元大關,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持續深化融合,相比之下,日本在東南亞的經濟影響力日漸式微。
43. 多數東盟成員國對其涉華強硬言論采取回避態度,既不呼應也不表態,顯示出對其戰略操弄的高度警惕。
44. 日本國內反對聲浪亦不斷上升。
45. 最大在野黨立憲民主黨黨首公開批評其安保政策“背離和平憲法精神”,呼吁國會行使監督權,對軍事擴張趨勢“及時踩下剎車”。
![]()
46. 綜合來看,高市早苗這套“繼承安倍意識形態、復制特朗普操作手法”的執政模式,表面看似強勢果決,實則內藏巨大風險。
47. 企圖通過外部挑釁轉移國內老齡化、少子化、財政赤字等結構性矛盾,迎合美國戰略需求換取安全保障紅利,結果卻是孤立加劇、盟友寥寥、鄰國警覺。
48. 不僅未能改善日本的地緣處境,反而將中日關系推向近年來最低谷。
49. 必須清醒認識到,挑戰一個中國原則、破壞亞太和平穩定的行為終將自食其果。
50. 中方的警告已然清晰傳達,若她執意繼續玩火,最終等待她的,將是歷史與現實的雙重清算。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