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久未謀面的大學同學,突然發來信息說要來南京出差,想讓我張羅一場同學聚會。我婉拒了。這并非不念舊情,而是人到中年,早已對人情世故有了另一番解讀。
![]()
手機屏幕上那串陌生的號碼,發來的消息卻透著一股子熟稔。他讓我聯絡在南京的其他同學,共敘當年情誼。我看著信息,一時竟有些茫然。他是誰?腦海中搜索了半天,也找不到一個與之匹配的身影。真正的朋友,即便換了號碼,也會提前知會一聲,又怎會讓我如此措手不及?畢業多年,大家早已各奔東西,當年一句輕飄飄的“后會有期”,誰曾想竟成了“后會無期”。如今憑空冒出來,要重溫舊夢,這夢又從何做起呢?我翻了翻通訊錄,那幾個常聯系的,都是能說幾句掏心窩子話的。其余的,早已在人海中失散。硬是把他們湊一桌,又能怎樣?大眼瞪小眼,搜腸刮肚地回憶青蔥歲月,然后開始例行公事般的盤問:“如今在哪高就啊?”“孩子多大了?”這樣的場面,與其說是敘舊,不如說是一場公開的處刑,彼此都感到難堪。酒過三巡,菜過五味,留下的只有無盡的空虛。
![]()
常言道,多個朋友多條路。年輕時我對此深信不疑,總想著把人脈鋪得越廣越好。如今才幡然醒悟,真正的知己,何須刻意維系?那些需要你費力去想起的名字,本質上不過是生命里的匆匆過客。君子之交淡如水,可這“淡如水”的前提是,彼此心中尚有對方的位置。十幾年音訊全無,情分早已隨風而逝,再強行聚首,不過是給彼此添堵。與其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無用的社交上,不如靜下心來陪陪家人,或者約上三五知己,喝杯清茶,聊聊近況。人生苦短,精力有限,我們真的沒有義務去迎合每一個出現在生命里的人。
![]()
學會拒絕,是一種成熟,更是一種智慧。把時間留給真正重要的人和事,這才是對自己最大的負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