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歷史學家理查德·弗蘭克說了這樣一句話:“西方對二戰的敘述,有系統性偏差,中國的巨大犧牲和貢獻被有意無意地淡化了。”
這句話揭開了西方歷史敘事的“剪輯臺”,也讓不少人開始重新審視那段被壓縮的東方戰火。
![]()
中國用了14年,與日本死磕到底,犧牲了3500多萬人,但在不少西方教材里只占幾行字,甚至被當成“太平洋戰爭”的背景板。這其實是話語權下的篩選與取舍。
從“九一八”到“南京大屠殺”,從“滇緬公路”到“淞滬會戰”,這一段中國的血與火,在戰后的國際敘事里,卻被悄悄剪掉了大半。
而諷刺的是,如今讓這些真相重新浮出水面的,竟然也不是主流西方媒體,而是一位美國歷史學者。他用自己的三本著作把被折疊的戰場完整拼回去,也讓我們意識到,時隔多年的二戰其實還沒有真正結束。
![]()
被剪掉的起點
在西方的大眾認知里,二戰似乎是1939年開始的,德國入侵波蘭、丘吉爾發言、諾曼底登陸,這些畫面構成了他們的記憶主軸。至于亞洲戰場,則從1941年的珍珠港開場,變成美國的報復之戰,演變為“太平洋戰爭”的海空大戲。
但中國的抗戰,早在1931年就已經開始了。九一八事變那年,日軍入侵東北,三省一夜之間淪陷。從那一刻起,中國就成了世界上第一個全面對抗法西斯的國家。
可惜,西方的鏡頭并沒有對準這片戰火蔓延的土地。
![]()
1937年的淞滬會戰,是抗戰史上最慘烈的一役之一。中國軍隊在三個月內傷亡近30萬人,硬生生把日軍拖在上海,阻止了他們“速戰速決”的幻想。這一仗是有外國記者的見證的,留存的照片史實資料,但是現在西方世界大多選擇忽略。
那時候,英國還在猶豫要不要制裁日本,美國的石油和鋼材卻在源源不斷地運往東京。戰爭還沒燒到他們門口,西方世界一邊高喊和平,一邊做著生意,把中國的孤軍奮戰當成“亞洲矛盾”。
![]()
而等到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西方才開始“正式”認定戰爭爆發。
很明顯,西方世界從來都是以自己為主的“主角敘事”。
太平洋戰爭
“太平洋戰爭”這個詞像一張無形的濾鏡,把中國戰場的血雨腥風輕輕一擦,變成了背景音。西方影視、教材、紀念館,幾乎都圍繞著海空戰線展開,美國航母與日艦對決的畫面被無限放大,而中國戰場幾乎是隱形的。
但1941年,日本在中國的駐軍高達130萬人,占其海外兵力的絕大部分。同一時期,太平洋島嶼上的駐軍才20萬左右。
真正讓日本陷入泥潭、兵力分散的,不是島嶼爭奪,而是中國的持久戰。
![]()
東京大學戰史研究會的研究表明,中國戰場造成了日軍超過70%的戰損。中國戰場不僅是正面戰場,更是決定性戰場。沒有中國人一寸一寸守住領土,日本就能把這幾百萬兵力丟到太平洋,美國的反攻可能要付出成倍的代價。
還有一個被低估的細節,滇緬公路。這條陸上生命線,是中國用血肉守出來的補給通道,數萬民工死在了修路的山林里。而西方教材卻更愛講“駝峰航線”,可能是因為飛機聽起來更“高大上”。
這些“選擇性呈現”的背后,其實是更深層的敘事權競爭。
![]()
理查德·弗蘭克,是美國為數不多認真研究中國抗戰史的歷史學者。他的《亞洲戰場三部曲》,用幾十萬字,把中國從1931年到1945年的抗戰軌跡,一頁頁呈現出來。他用檔案、戰報、人物記錄,把一段被邊緣的歷史重新擺上桌面。
他指出:如果沒有中國戰場的消耗,日本在1941年根本不會那么急著南下進攻美國利益,中國早早站在了反法西斯陣營的最前沿。
![]()
不僅是他。英國歷史學家奧弗里也表示,過去幾十年,西方教材對中國抗戰的描述不到5%,而這5%還多半集中在“日本侵華”而非“中國抵抗”。近年來,劍橋等高校開始增設中國抗戰史課程,這才算是遲到的撥亂反正。
南京大屠殺的檔案入選聯合國“世界記憶名錄”,也是一次突破。照片、名單、證人證詞,每一樣都在為這段歷史發聲。
![]()
山河即為證詞
當我們把目光移回中國,會發現一個更深的現實,中國為這場戰爭付出了慘痛代價,卻不得不靠外國學者來“正名”。這是歷史的荒誕,也是現實的尷尬。
但也有改變的跡象。中國的第二歷史檔案館正在加速數字化,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主動了解那段歷史。開始自己找資料、看原始檔案、走進紀念館。
更重要的是,中國學者不再孤軍奮戰。韓國、越南、菲律賓等國的歷史研究者也開始聯合起來,建立跨國研究網絡,一起對抗西方話語霸權。過去的亞洲被稱為“沉默的大多數”,現在終于發出了自己的聲音。
![]()
很多人說,這只是學術問題。但其實,這是一場關乎文化主權的斗爭。如果連過去都說不清楚,又怎么能在未來發聲?
西方講“普世價值”,卻在歷史敘述上搞選擇性記憶;中國犧牲了3500萬人,卻常年被當成“亞洲配角”。這一現實的改變是需要耐心、證據和話語權建設。
我們不指望西方主動“還原”真相,但至少,我們可以自己講好自己的歷史。不是為了爭一口氣,而是為了讓后人知道,這片土地曾經經歷過什么,又是如何一路挺過來的。
![]()
正如一位南京大屠殺幸存者的后代說的:“傷口可以愈合,但疤痕必須被看見。”
歷史,不該是政治工具,而是和平的基石。而真正的和平,從來不是別人給的,而是靠自己守來的。
中國,正在拿回它本該擁有的那一頁歷史。
參考信息:專訪:中國抗戰是“整個二戰中最重大的事件之一”——訪美國軍事史學家理查德·弗蘭克2025-09-06 15:24·中國青年網 美國軍事歷史學家理查德·弗蘭克:“我要糾正錯誤的西方二戰敘事框架”2025-09-04 10:50·參考消息 理查德·弗蘭克:中國抗戰是“整個二戰中最重大的事件之一”2025-09-06 10:45·北京日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