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幾年,我老家有個親戚,做生意失敗了,欠了些錢。
每次家庭聚會,他都在抱怨。怪行情不好,合伙人一點不靠譜,自己運氣實在太差。當時大家都很同情他。
但后來我發現,有好幾個朋友想拉他一起做點小生意,比如擺個夜市攤,或者跟著跑跑貨運,先掙點錢周轉一下。他都拒絕了。
他覺得那些都是“小打小鬧”,沒面子也發不了大財。
他就一直那么等著,等著一個“能讓他翻身”的大機會。
結果,幾年過去了,機會沒等到,他還是老樣子。
那個時候我才慢慢意識到一個很扎心的事實:真正把一個人困在底層的,可能不是沒錢,也不是沒能力,而是他看事情、想問題的方式。
![]()
1
你是在“省錢”,還是在“省掉機會”?
我剛工作的時候,特別省。
為了省幾塊錢的公交費,寧愿每天多走半小時路。為了省幾十塊錢的理發費,就隨便在樓下找個小店剪。買東西,哪個便宜買哪個。
我當時覺得,這是勤儉節約是好事,我父母他們那一代都是這樣的。
但后來我發現,我省下的那點錢,遠遠比不上我失去的東西。
我為了省幾十塊錢,錯過了一場很重要的行業分享會,那場分享會可能藏著改變我職業路徑的機會。
我為了省一頓飯錢,拒絕了和同事的聚餐,錯過了和他們建立更深聯系的可能。
很多人,包括曾經的我,都有一種“窮人思維”:只盯著眼前能省下多少錢,卻看不到這些錢背后,連接著多少無形的機會、時間和體驗。
后來我才想明白,錢不是省出來的。你得把錢花在能讓你“更值錢”的地方
當你不再只盯著“價格”,而是開始看重“價值”時,你的世界就變大了。
![]()
2
很多人都相信一句話:選擇比努力重要。
這句話沒錯,但它有個前提,就是你得先有得選。而選擇權,是一點一點干出來的。
我認識兩個人,都想轉行做設計。
一個人,覺得要等個好機會。他到處打聽,看哪家公司在招零基礎的設計師,看有沒有人能帶帶他。他覺得只要進了門,一切就好說了。
另一個人沒想那么多。他白天上班,晚上就自己在家,對著網上的教程,一個軟件一個軟件地學,一個案例一個案例地模仿。他把自己的練習作品發到社交媒體上,一開始沒什么人看,他就堅持發。
半年后,那個堅持練習的人,被一家小公司的老板看到了,直接邀請他去面試。而那個一直在等機會的人,還在等。
底層思維的一大特點,就是“等、靠、要”。總覺得,會有一個貴人,會有一個風口,會有一個完美的時機,從天而降,來拯救自己。
但現實是,機會從來只留給那些已經準備好的人。
你得先讓自己手里有牌,才有資格上牌桌。
別再傻等了。從你手邊最小的事做起,先讓自己動起來。
![]()
3
面對一個難題,思維方式不同的人,反應是完全不一樣的。
思維被困住的人,第一反應是“找借口”:
“這事太難了,我肯定做不了。”
“我沒人脈,沒資源,怎么可能成功?”
“都怪XXX,要不是他,我早就……”
他們的精力,都用在了證明“我為什么不行”上。
而思維開闊的人,第一反應是“找方法”:
“這事雖然難,但我可以把它拆分成幾個小步驟,先從最簡單的開始。”
“我沒人脈,那我就先去研究,那些有人脈的人,是怎么積累起來的。”
“這次失敗了,沒關系,我復盤一下,看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下次改進。”
他們的精力,都用在了思考“我怎樣才能行”上。
這兩種思維模式,一天兩天看不出差別,但時間一長,人生的走向就會截然不同。
一個永遠在抱怨和解釋,一個永遠在嘗試和修正。
![]()
我后來再回想起我那個親戚,我不再只是同情他。
我明白困住他的,不是那次失敗的生意,而是他腦子里那些根深蒂固的想法。
我們每個人,其實都在被自己的思維塑造著。你用什么樣的思維去看待世界,世界就會以什么樣的方式回饋你。
想要走出人生的困境,第一步,不是去賺錢,而是先去審視和改變自己的思維。
當你腦子里的“軟件”升級了,你眼里的世界,和你手里的未來,才會真的不一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